张力 史英 梁崇文 贾宝 张元 孔新
摘 要: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从发芽试验前期准备、中期管理、幼苗鉴定及数据分析3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影响种子发芽试验检测结果的因素。只有科学、客观、准确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指导农业安全用种。
关键词:种子发芽试验;检测结果;因素分析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种子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品种本身特性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民增产和增收问题[1]。近几年,随着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械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上对种子发芽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检测出真实、准确的发芽率结果,是每一个检验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求检验员不仅要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文中简称规程)操作,而且还要减少误差和避免技术失误,来保证种子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检验技能是每个检验员不断学习的动力。
1 发芽试验的前期准备
1.1 扦取试验样品
扦取试验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扦样是种子室内检验的关键程序,是检验室内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因此扦样员在扦取样品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首先确定种子批,是否具有“五个一”,即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的种子,来确保种子批无异质性,属于同一批种子。其次按照扦样的数量、扦样频率、扦样点及分布,来保证扦取样品发芽结果具有代表性和重演性。如果所要扦种子批不确定,达不到“五个一”,则不能作为一批种子处理,应对种子批进行异质性的判定。特别是种子公司的购销环节,要求检验员首先要明确种子批的划分,对不同批次进的种子要分别取样做发芽试验。只有达到“五个一”,才能确定为一批种子。
1.2 试验样品的数取
发芽试验样品是经过净度检验后的样品,在数取试样前,将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再随机数取试样。在数取时,切记不要挑拣,才能客观反映出种子的真实检测结果,否则检测结果就会偏高。数取样品时只要大于原来1/2大小的,即使是破损种子,未成熟的、瘦小、瘪粒、皱缩的、带病的或者是发过芽的包括机械损伤粒、发霉变质的籽粒都在随机数取内。注意豆科、十字花科的种子种皮完全脱落,则按杂质计算。
1.3 发芽床的准备
规程规定的发芽床主要有纸床、砂床、土床等种类。发芽床选择不当,会有不同的发芽结果。发芽床的选择是根据种子籽粒的大小来确定的。通常小麦、玉米、蔬菜类小、中粒种子选用纸床,用纸上或者纸间作发芽床;大豆、玉米、棉花等中、大粒种子一般多用砂床,对库存陈种子和水分敏感的小中粒种子通常也采用砂床;发芽试验多次重新试验或者包衣种子试验,多选择土床。盖颜欣等认为,不同发芽床和种间距离对包衣种子试验结果有影响。包衣种子土床小间距对发芽率的影响较明显,砂床发芽试验发芽率好于土床,土床大间距发芽率好于土床小间距[2]。其次是确定置床粒数及重复次数。粒数及重复次数的设定要科学合理。试验样品数量增加,则试验差异减少,结果才真实可靠。一般根据籽粒大小选择置床粒数,规程规定一般数量400粒。每一重复大籽粒设定50粒,中、小粒设定100粒。分别是大籽粒为8次重复,中小粒为4次重复。种子均匀分布发芽床上,种与种之间留有1~5倍间距,以防发霉相互感染和有足够的生长空间[3]。
砂床作为种子发芽床选择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将洗净、高温消毒拌好的湿砂装在培养盒2~4 cm厚,将随机数取的种子按一定种子间隙斜插入砂中,再覆盖上厚度1~2 cm的湿砂于表面,并压实,以防翘根。种子吸不上水不仅影响生长,而且还影响幼苗鉴定,最终影响检测结果。
1.4 发芽介质—砂消毒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发芽床或者幼苗出现发霉现象,影响幼苗鉴定,最終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试验前对发芽介质的消毒是重要环节。纸床一般用75%酒精液清洗发芽盒即可,发芽纸则可以选择专用发芽纸或者滤纸。砂床选择要求砂粒大小均匀,不能太细,以免通气不好,也不可太粗,保水性差。砂粒直径在0.05~0.08 mm为宜,使用前先进行洗涤和高温(130 ℃以上2 h以上)消毒。一般使用过的砂床可以反复高温消毒后使用,但是包衣种子用过的砂床不宜重复使用,避免影响下次结果。砂床消毒不彻底会造成发芽过程中的感染,轻则导致发芽试验报废,需重新试验;重则会引起整个发芽室(箱)感染,影响一批试验结果。
2 发芽试验中期管理
2.1 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关键性因素。发芽床的湿度一定要控制好,根据发芽床和种子特性决定加水量。若水分过多,容易在种子周围形成水膜,阻隔氧气进入,导致发霉烂种,甚至造成次生感染而影响发芽;若水分过少,种子吸水膨胀受阻,导致种子内的酶不能充分激活,影响种子正常发芽率[4]。
纸床水分控制的标准是将发芽纸浸水饱和后,用镊子掂起角滤去多余水分即可置床。发芽期间要始终保持纸床湿润,添加水时注意各重复加水一致,不要形成水膜,造成种子无氧呼吸,影响发芽率。砂床的加水量是根据砂的重量达到饱和含水量的60%~80%,控制水分的标准为手握搅拌均匀的砂成团且放手轻压易散即可,轻拍砂面不出现水膜。在发芽试验中,陈种子由于整体发芽率在逐渐衰降,其死种子比例增加,死种子吸水能力较弱,置床时的水分要严格控制,水分不宜过多,可稍微干燥些,避免因水分多影响其他有活力种子萌动、发芽、生长。在种子萌动、发芽的48~72 h内注意观察水分,这个阶段是影响种子吸水萌动的关键时期。
2.2 温度
温度是种子发芽试验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规程中规定的温度分为最低、最高和最适3种。温度过低,使种子生理作用延缓,生长缓慢,幼苗是否为正常幼苗不易判断,影响测定结果;温度过高,会使种子生理活动受到抑制而影响发芽,产生畸形苗;只有在最适温度下,种子才能正常良好地发芽[5]。因此,根据作物特性和种子的状态选择发芽的适宜温度,分恒温和变温两种:20 ℃或25 ℃恒温(±2 ℃)或者20~30 ℃变温(16 h低温,8 h
高温)。
为防止陈种子产出畸形苗,通常采用低温效果好。变温是模拟种子发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种子氧气的渗入,促进酶活化,加速发芽[6],避免因温度引起的能量转化慢而产生畸形苗的情况。新种子则应选择低恒温发芽。对于新种子试验中的硬实和新鲜不发芽种子,采取预先高温、冷冻、开水烫种、洗涤、化学药剂等处理后效果较好。
2.3 氧气
氧气也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氧气的作用是使种子在有氧呼吸的作用下促进种子内的生化代谢、物质转化,保证幼苗生长的能量供应。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动时,是先长根再长芽,胚根伸长对氧气的需求比胚芽伸长更敏感。如果发芽床上水分多、氧气少则长芽;反之,水少氧多则易长根,导致幼苗生长不均衡[7]。
试验过程中每天保持发芽箱通气,避免因缺氧而使正常发芽受到影响。检查发芽箱内温度、水分均匀一致,减少重复之间的误差。注意发芽床霉变现象,如种子表面有发霉,应将种子清水洗净后再放回发芽床上。如已经霉烂,则从发芽床取出并登记,如烂种达5%以上,应更换发芽床,或进行消毒后重新试验。
3 幼苗鉴定及数据分析
3.1 幼苗鉴定
幼苗鉴定是发芽试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发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衡量检验员是否全面掌握正常幼苗和不正常幼苗的种类与幼苗判定技术标准,以及是否了解种子生长成幼苗的发育规律,从而准确进行幼苗判断;是对种子检验员专业技术水平及能力的综合鉴定。
当幼苗生长发育达到末次计数时间,通常是按照幼苗生长构造的主要部分根系、胚轴、子叶等进行判断,仔细认真区分出正常幼苗、轻微缺陷幼苗、畸形苗。填报则按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新鲜不发种子、硬实和死种子分别登记填报。对于初生根缺失或细弱、短粗的情况下,次生根生长发达,应为正常幼苗。子叶则遵循50%规则,例如禾本科作物胚芽鞘开裂程度不同,定性也不同。胚芽鞘开裂与叶片明显分离的为不正常幼苗;胚芽鞘开裂而与叶片无明显分离的幼苗为正常幼苗。因此,幼苗鉴定要求检验员要熟练掌握规程中图案描述,正确区分畸形苗和轻微缺陷幼苗。切忌误以为种子发芽就是正常幼苗的想法。正常幼苗不仅包括发育正常的幼苗,还包括轻微缺陷的幼苗。
在幼苗鉴定过程中遇见病株时,首先要判断是初生感染还是次生感染。这种幼苗鉴定要在感染初期越早鉴定越好。如果带菌的幼苗其新生部分色泽正常,并且生长健康,清选幼苗更换发芽床;如果新生部分色泽不正常,生长状况不良,则判断为初生感染幼苗,及时剔除并记录。如果鉴定时无法判断,则需要重新进行发芽试验或者更换置床。
3.2 试验数据修约分析
原始记录记载要准确、及时。对发芽试验方法结果计算和数值修约是否符合规定,为减少失误,需要另一名检验员进行核查。根据试验记录分别计算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百分率,新鲜不发芽种子及硬实、死种子百分率。计算4次重复之间正常幼苗百分率在最大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则其平均数代表试验样品的发芽率。数据结果执行数字修约规定“四舍五入五考虑”的原则,计数为整数。同时计算其他成分百分率,计算总和为100。如果总和为100,修约结束。否则重复此程序,应在不正常幼苗、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和死种子等数据中找百分率的小数部分最大值进行修约,直到总和为100。如果重复误差超过规定值,必须重新做发芽试验,直到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因此,只有严格熟练按照规程规定进行发芽试验操作,并不断提升检验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才能将检测结果控制在容许误差范围内,最终获得科学、准确、有重演性的试验结果,指导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 1 ] 刘星萍.确保种子发芽试验准确率的关键措施[J].种子,2014(06):33.
[ 2 ] 盖颜欣,王奇,季志强,等.包衣种子及不同发芽床和种间距发芽试验结果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0(05).
[ 3 ] 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 4 ] 田伟,陈重义,李明,等.玉米种子发芽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
[ 5 ] 胡海军,史振声,王志斌,等.抗低温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9(05):44-45.
[ 6 ] 陈艳清,石建生.不同砂床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280.
[ 7 ] 张同祯,李永生,张国旗,等.3种標准发芽试验方法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