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及其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

2018-09-10 04:48尚利霞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文献综述满意度

[摘 要]对社区教育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有助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现状、研究深度以及了解社区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文章通过对社区内涵的梳理、社区教育概念的综述,探讨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是社区教育研究的可选方向。

[关键词]社区教育;满意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7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5-0032-04

对社区教育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有助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现状、研究深度以及了解社区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无论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社区实体研究还是方法论意义上的社区教育研究,厘清社区概念是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的切入点。文章首先对社区内涵进行梳理,其次对社区教育的概念进行综述,然后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研究进行说明,进而探讨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以窥视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作为社区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理条件及社会场域之一,历来受到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关注,既有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也有自觉有效的理论对话。笔者通过文献法将国内外学者对“社区”概念的界定进行模糊统计发现,作为社区学术研究主要阵营的社会学家对“社区”的定义就有140余种,尽管定义各不相同,但笔者认为,仍然可以抽象出其共同要素:社区是人口的集合;社区具有同地域性;社区具有文化的凝聚性等。

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这一定义颇受学者的肯定。肖林借鉴台湾学者陈文德对“社群”和“社群研究”的界定将社区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进行了区分,即“社区”研究和“社区研究”。前者将社区作为一个客观实体单位和研究对象;后者将“社区”视为整体的抽象“社会”的具体而微和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社会场域,即试图将微观的社区单元作为宏观社会的透镜。费孝通先生即是从方法论上受到“以小见大”是否具有代表性的质疑后进一步采用分类比较(不同社区)的研究策略(如云南三村的研究)来达到接近认识整体社会的目的。

若从社区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的两个维度,“实体化”与“去实体化”并重,以二合一的综合性研究范式探索社区教育的应然与实然,此举既将社区作为客观实在的“共同体”,也将其视为多元主体的“博弈场”,或是“一袋马铃薯”状态的社会整合,或是行政干预的柔性控制,或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自觉。客观实在的社区“共同体”关乎社区生活建设;无论何种力量角逐胜出则关乎社区制度建设。无论是方法论意义的“博弈场”,还是微观实体的客观存在,都会受到国情、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也较难获得一种固定不变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指出: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全民族生活幸福值的提升,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二、社区教育的概念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教育活动。不同学者对于社区教育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厉以贤(2003)认为“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叶忠海(1998)认为“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区的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体”。吴遵民(2003)认为“中国社区教育是由地区居民自发产生的,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满足他们自我完善的要求、以及切实保障地区居民自主学习权利为宗旨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教育是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还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柔性干预取决于“社区”这个“博弈场”的角逐。另外需要明晰的是,国内外对社区教育内涵的研究远不止于此,本文仅选取较为普遍和最具代表的研究进行梳理。

三、社区教育满意度的研究概况

社区教育满意度研究中实证研究居多,问卷来源既有自行设计问卷也有依托大型社区调查问卷,问卷维度、变量指标及调查对象各有侧重。耿金花等(2007)在顾客满意度模型(CIS)基础上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社区管理和社区情感分别对社区满意度和社区忠诚度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教育部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出版了由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主编的《方兴未艾的全民终身学习——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教育满意度高且呈现群体性差异。侯明(2014)从居民主观社区意识的视角对北京市低收入迁居人群的社区满意度研究指出,远迁居民相较于未迁居民满意度明显偏低,但小距离迁居居民的满意指数最高,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迁居后的邻里归属及社区附带条件两个方面是影响北京市低收入迁居人群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林温娜(2015)对温州市鹿城区城市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影响城市居民社区满意度的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是社区组织。另外,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与满意度呈现显著性相关,而性别、婚姻状况则对居民满意度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岳稀(2016)通过对淮南E社区的调查发现,影响E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因素指标有: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参与以及家庭幸福,其中社区文化影响最大。段雪辉(2016)对上海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研究发现,职住距离、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与居民社区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住房产权、住房类型对社区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偏高,但涉及特殊人群满意度仍存在差异。

文章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的研究从教育期望、教育评价、教育过程、教育机会四个维度展开,从具体指标变量可知,本研究中“社区教育满意度”的研究范围与上述既有研究的泛谈社区满意度、社区管理满意度和社区教育满意度呈现部分重合性,本研究更侧重于社区内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活动和其他反映社区教育的测评指标。

四、社区教育研究的总体概况

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资料进行模糊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与社区教育直接相关的公开出版专著600余本;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门户网站上2015到2017年间的图书资源库进行检索,包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期刊等1300余篇;通过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社区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2017年6月期刊论文分别检索到3万余篇、3900余篇、4230余篇。

结合时代背景,以社区教育重大事件和社区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为依据,笔者将社区教育研究大体划分为起步(1985~1993年)、探索转型(1994~2000年)、深化提升(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对社区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文献数量、期刊论文的分布等作了统计(以国家图书馆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样本),见表1。

从图1统计数据来看,在社区教育研究起步阶段,期刊论文和相关图书等文献资料极少,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程度较低;随着社区教育实践的不断开展,关注与研究社区教育的学者和机构逐年增多,学术成果也持续增长;2000年以后,社区教育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入了相对繁荣的研究阶段。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社区教育关注度的提升与社区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和社会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教育部等九部委于2016年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后。由此可见,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更是时代的要求。总的来说,社区教育研究的核心群体已基本形成,除了一线工作人员,有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学者成为研究队伍的中坚力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呈现递增趋势,相关研究由最初对理论基础的介绍逐渐扩大到实证研究的各个领域。

2014年,教育部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出版了由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主编的《方兴未艾的全民终身学习——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教育满意度高且呈现群体性差异,但在报告中并未详细分析我国社区教育满意度呈现群体性差异的原因,这也为以后研究提供了方向。笔者通过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社区教育满意度”发现,有关社区教育满意度研究的文献仅10余篇,其中,仅1篇采用SPSS分析方法结合教育部的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并验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对太原市杏花岭区的社区教育满意现状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太原市杏花岭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一致性强、满意度较高。可见,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是有关社区教育研究的可选方向。

五、结语

社区教育已发展成为与学校教育并驾齐驱传播现代文明的渠道,是民众实现个体终身社会化、适应社会高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其起步较晚,社区教育活动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资源整合度不强等问题。对社区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明确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为社区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学者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基本组成单元,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社区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活动,具有提升全民素质和幸福感的责任。另外,实证研究虽能得出具体而直观的结果,但实证研究对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故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虽然是有关社区教育研究的可选方向,但需综合数据来源条件。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2]厉以贤.社区教育学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桑宁霞,张晓瑞.基于SPSS对教育部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以太原市杏花岭区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4).

[4]肖林.“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今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评述[J].社会学研究,2011(4).

[5]王小章.何谓社区与社区何为[J].浙江学刊,2002(2).

[6]潘泽泉.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J].社会科学,2008(7).

[7]单箐箐.社区情感与社区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项飚.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8(6).

[9]曾鹏.社区网络与集体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0]张少刚.方兴未艾的全民终身学习——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11]杨仁东.浅析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好家长,2017(25).

[12]耿金花,高齐圣,任敬喜,张嗣瀛.基于Logistic回归的社区满意度模型[J].控制与决策,2007(11).

[13]侯明.北京低收入人群迁居行为下的社区满意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4]林温娜.城市社區管理居民满意度的研究——温州市鹿城区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15]岳稀.“互联网+社区”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淮南E生活为例[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6.

[16]段雪辉.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J].城市观察,2016(1).

[作者简介]尚利霞(1987-),女,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县人,常德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孔文静]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文献综述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