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越命运共同体” 引领新时期中越关系迈上新台阶

2018-09-10 06:26:31潘金娥
东南亚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

潘金娥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对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越命运共同体”等主张表示赞同。然而,遗憾的是,笔者至今未能在越南媒体上看到越南官方对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主张表示赞同的新闻。回顾历史,中越关系的高层引领对每个时期两国关系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当前,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新时期推动中越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认为,中国与越南建立命运共同体具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并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重要意义。中越两国应抓住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历史机遇,明确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互利共赢,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越关系;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 D822.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3-2479(2018)06-0029-05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过去几年来,其内涵不断得以阐释,更加丰富、完善和明确。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会见外宾时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①的讲话时提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的讲话,明确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在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外交传统价值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肯定和推崇。第72届联合国大会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即“联大一委”)会议通过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决议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广泛支持。

(二) “中越命运共同体” 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中越关系的发展要求

2017年10月30日,习近平在出访前夕接见前来对中共十九大表示祝贺的越共中央总书记特使黄平君时表示,发展中越关系同样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就是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精心培育的中越传统友谊;这个使命,就是我们两党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肩负的历史担当。中越两党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应该从更高角度和更深层次审视中越关系,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习近平对新时期中越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期待,符合中越两国历史发展逻辑和现实需要。

2018年8月20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时表示,2018年是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10年来,中越关系得到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两国各自的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也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党两国关系,愿同越方一道,在“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指引下,使中越关系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向前迈进。陈国旺表示,越方珍视越中传统友谊,发展对华友好关系是越南对外关系中的头等优先,愿与中国党、政府一道努力,推动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③。同日,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举行会谈时,陈国旺表示,越方希望同中方一道,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建设越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①。

然而,尽管在中国媒体报道的新闻中看到了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方提出构建 “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赞赏,但在越南官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至今仍未能看到关于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在过去几年两国高层互访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也未能体现两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笔者认为,进一步阐明“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和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二、 在不同历史时期,明确定位在中越关系的发展中始终发挥引领作用

(一)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同志加兄弟”,推动中越两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为民族解放作出历史性贡献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怀着寻找救国真理的共同革命理想,越南共产党创始人胡志明与中国早期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蔡畅等人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的广州、上海等地相识。他们相互支持、克服困难,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动革命运动,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当时,中国与越南关系十分密切。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曾30多次访华,是3位曾入住中南海的外国元首之一,也是入住时间最长的一位。中越老一辈革命家缔造和培养了“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感情,为两国民族独立解放和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指出:中越传统友谊是由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应该倍加珍惜、精心维护②。

(二)“十六字方针”“四好精神”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快速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1990年9月初,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杜梅和越共中央顾问范文同举行历史性的“成都會晤”,双方就实现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了政治决断。成都会晤后,1991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领导人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在不同阶段对中越关系提出不同的指导方针和框架。1994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越南,与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还提出“登高望远,大局为重”,双方要把中越关系置于社会主义大前提之下,从战略高度和大局出发审视和看待中越关系。随后,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于1995年和1997年两度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杜梅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以“大局为重、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友好协商”的精神尽早妥善解决两国间存在的边界问题,这为中越边界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③。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把“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确定为21世纪发展中越关系的指导思想。

正是有了方向性的引领,中越关系迎来了“黄金15年”,两国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关系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3200万美元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近100亿美元;与此同时,双方通过谈判协商,共同确定了解决两国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问题的时间表,1999年签署陆地边界条约,2000年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

2005年,中越两党领导人互访时,再次为中越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内涵,两国共同确定了要永远做睦邻友好的好邻居、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志同道合的好同志、真诚合作的好伙伴的“四好精神”。2008年,中越两党中央总书记一致同意在“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指导下,致力于构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指导发展中越两国关系的方针、精神和框架已经确立。两国在不同阶段对中越关系提出新的指导,确保了中越关系在过去20多年来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三、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具有坚实基础和长远意义

(一)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新时期中越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形成。自2011年以来,习近平3次访问越南,中越两国领导人实现多次互访。在会见越南国家领导人时,习近平多次强调中越关系的重要性,希望两国从战略高度出发,继续推动中越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2015年11月5—6日,习近平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国国家主席的双重身份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在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时,习近平强调:中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两国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并肩战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相互帮助,由毛泽东主席、胡志明主席等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同志加兄弟”传统友谊历久弥坚,是中越双方必须维护好、传承好的共同财富。习近平在越南国会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的重要演讲时强调,中越关系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双边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详细论述了指导中越关系的“四好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且把“好同志”放到了首要位置,强调了中越两国共同理想、共同道路选择和共同命运。2017年10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特使、中央对外部部长黄平君时再次强调,中越两党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应该从更高角度和更深层次审视中越关系,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1月,在习近平访问越南期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欢迎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情怀①。由此可见,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在继承和弘扬中越关系进而推动新时期中越关系的发展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而中国明确提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乃是中越两国之间具有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双边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发展新时期中越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是中越两国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要求

首先,中国和越南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两国共产党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作为最终目标,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越南称为“革新开放”)作为现阶段的目标。因此,无论是从长远发展战略还是现实要求来说,中越两国都有共同的目标,这是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利益共同点。

其次,从现阶段中越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来看,中国方面,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越南方面,2004年5月,越南政府总理潘文凯来华访问时提出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建议,得到中方的积极响应。“两廊一圈”是指中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和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范围包括中国的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4省区以及越南的老街、谅山、广宁、河内和海防等省市。2006年以后,与越南接壤的中国广西和云南两省区边境口岸地区开始酝酿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并在两国高层的推动下,2015年开始编制《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目前,《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共同总体方案》正在对接进程中,中越双方今后将有可能共同建设包括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国凭祥—越南同登、中国河口—越南老街以及中国龙邦—越南茶岭4对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将把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规划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对接,并且需要中越两国在经济制度、发展目标乃至行政管辖制度和权限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因此,必将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

(三)中越经贸合作关系密切、迅速发展,为建设“中越命运共同体”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两国人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2017年,中越两国双向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为1200亿美元,越方统计数据为970多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越南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越南也成为东盟对华贸易的第一大伙伴、中国的第8大贸易伙伴,中越双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中,对华贸易占越南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对越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17年大约占中国对外贸易的2.5%。2018年上半年,中越双边贸易额每个月都突破100亿美元,前6个月的贸易额达到660亿美元,增长率达28.8%。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对华出口增长迅速,对华出口同比增长37.4%,在东盟排名第一,其中,2018年2月,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越南的第一大出口市场。预计2018年中越两国贸易关系将实现新的突破。

中越投资合作方面,现阶段以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为主。2017年,中国居世界各国在越南投资总额的第6位,企业对越南实际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00亿美元,一系列投资大项目正在陆续展开。旅游合作方面,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越南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国,中国游客占越南入境旅游人数的比重基本保持在超过20%的水平。越南来华旅游游客也迅速增加,越南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17年, 中越两国双向人员往来超过1000万人次。

中越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中越两国地理位置上的便利和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另一方面也是两国高层积极推动的结果,它成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 “中越命运共同体” 建设将有利于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越南是东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拥有9500多万人口,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经济在东盟国家中具有重要的辐射影响力。近年来,越南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建设事务,在东盟和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迅速提升,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加强中越经贸合作将有利于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也有助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顺利推进,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越南是东南亚大陆国家进入中国的通道和桥梁,是老挝、泰国和缅甸重要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关键性国家,加强中越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越南关系的提升,也有利于通过越南促进和带动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合作和联结。

习近平在2017年11月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期间,中老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中老两国致力于建立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过去3年来,中国与老挝为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推出了具有实质性的发展举措。目前,全长414千米、贯穿老挝全境的交通大动脉——中老铁路正在抓紧施工。在老挝北部,占地21平方千米的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加快建设,必将推动中老两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援助国。中老之间达成“建立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体现了老挝对中国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两国间真正“志同气合”,这必将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机遇惠及老挝,帮助老挝实现现代化目标。由于中国与越南和老挝都是传统友好邻国,3国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相似、理想信念相同、前途命运相关。因此,中越两国若能达成一致,共同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那么,这也将有利于推动老越以及中老越3国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进而带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其他国家乃至中国与东盟整体的合作,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可见,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对于本地区的融合发展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结 语

“中越两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领导人对中越关系的高度重视,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既源于中越两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一致性、面临问题的相似性和历史文化的共通性,也体现了中越两国不断扩大和深化的经贸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实现发展繁荣的共同愿望。针对目前越方一些人对“中越命运共同体”提出的疑虑,中方应通過积极交流做出阐释,也可以在翻译方面借鉴英文“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的表述,越文翻译为“中越共享未来共同体”(                                         )”。在目前国际局势动荡急剧演变的背景下,发展中越关系应立足于长远未来,做出正确决断,抓住历史机遇,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方面迈出坚定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疑虑,增进中越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明确中越关系发展的方向和大局,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引领新时期中越关系的发展,共同引领和助力本地区的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李碧华)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引领作用思考与分析
求知导刊(2016年36期)2017-03-03 01:53:25
发挥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文教资料(2016年32期)2017-02-24 10:14:29
论“三严三实”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
谈毕业生党员如何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0:15:51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8:51:25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13:44:00
“两学一做”对党员干部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活力(2016年9期)2016-08-01 10: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