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综述

2018-09-10 15:20崔洪波陶剑飞
高教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综述大学生

崔洪波 陶剑飞

摘 要:随着积极心理学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核心课题展开研究。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做出展望,以期为后来研究提供一定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056-03

Abstract: As the wa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swept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research on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search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ed the shortcomings and prospect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later stud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review

Seligman在1997年第一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随后发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改革运动。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1,2]。

积极心理学传入我国之后,孟万金教授针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心理疾病和基本适应问题等弊端,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MHE)。这种教育模式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任务,以积极预防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3]。这一教育模式提出后立即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兴趣,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探究也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来研究提供参考、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

1999年,Hillson和Made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的概念[4],后来Seligman在其著作中分别使用了“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Positive character”、“Character Strengths”来表示积极心理品质,并指出美德和力量(潜能)是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战胜心理疾病[5,6]。在我国,“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术语由官群和孟万金首次引入国内,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指的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3]。这一概念得到学术界广泛支持,在积极心理品质研究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国内学者还有从功能角度提出积极心理品质能促进提高工作绩效、提升主观幸福感并能预防疾病;从主观体验和现实结果指出积极心理品质是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有助于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忠诚度的培养,增强内在资源[7]。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与测量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

Peterson和Seligman通过对涉及人类美德的大量文献回顾,发现了智慧、勇气、人性、正义、节制和超越这六种核心美德,这些美德在各种文化中(包括东方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和印度教文化,西方的希腊哲学、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普遍存在并受到重视的;随后通过测量发现了 6 种美德相对应的 24 种力量[8,9],并且进一步构建了“价值-行为分类体系”来描述人类的性格优点(VIA-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VIA-CS)。VIA-CS分类标准便是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结构。

2004年,Haslam等人[10]在VIA-CS分类的基础上,借鉴了大五因素模型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内隐结构研究。最终得到了与VIA-CS呈中等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内隐结构模型。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

为了测量VIA-CS中的美德与性格品质,Seligman等人[11]编制了《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该量表分为24个分量表对应24种力量,每个分量表有10个题目。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

国内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最有代表性是孟万金和官群等人参照VIA-IS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12]。该量表共62个题目,包含智慧和知识、勇气、人性、公正、节制、超越6个分量表,测量20种积极品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除此之外,吴九君[13]与24个积极品质一一对应也编制了《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段文杰等人[14]开发出了《中华美德问卷》。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

1. 性别

我国学者陈志方、沐守宽调查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勇气、正义维度显著优于女生[15]。罗涤、李颖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4所高校800名留守大学生展开调研[16],该研究结果发现,女性留守大学生在处事品质、意志品质、奋进品质3项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留守大学生,且差异及其显著。馮维、张晓娜[17]研究了免费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同样发现积极心理品质的性别优势:女生责任心显著强于男生责任心。然而李林英等人对大学新生的调查表明,男生和女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差异并不显著,但男生在认知维度和公正维度、节制维度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人际维度显著高于男生。在积极心理品质性别差异研究中,国外学者同样未达成一致:Linley等人[18]在英国的调查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报告的性格品质中心胸开阔、公平、好奇心、热爱学习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女性在善良、爱以及感恩这三项性格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 并且这一结果与Shimai等人[19]对美国和日本大学生的研究相一致。但是,Shimai 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男性在勇敢、毅力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性。

2. 年龄

总体上来看,国外研究相对一致表明年龄与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呈正相关[20]。Linley等人还指出智慧和知识、正义、节制与年龄的相关最高,这一结论与涂巍等人[7]研究一致:大一与大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存在明显分化,直到大三、大四,智慧和知识、勇气、人性、正义、节制维度均发展较好。然而涂巍等人还表示,大学生的超越维度随年级增长显现出持续的降低趋势。在陈志方、沐守宽的研究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15]。

3. 经济状况

陈磊等人[21]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除认知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对照组;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节制维度高于全国常模,人际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郭玉芳等人[22]对不同生源地护生调查发现,农村生源护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处于明显劣势,农村生源护生在认知、人际、公正、超越4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城镇生源护生,仅在真诚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生源护生。林静等人[23]和张小菊[24]的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生涯差异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并不显著[23,24]。

4. 宗教信仰

关于宗教信仰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见。一项关于美国穆斯林的宗教性与所拥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宗教性与善良、平等、领导力、自我管理、谨慎、感恩、希望、乐观、精神性和原諒等品质密切相关[26]。

5. 社会环境

在社会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段天宇研究表明[26],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心理品质呈正相关,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积极的心理品质呈负相关。张小菊[24]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个维度以及总体水平均正相关,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如偏爱与人际和超越维度呈正相关,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对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影响最大的是母亲情感温暖、理解。郭玉芳等人[22]表示,除了父母的适当期许、关心之外,教师的关注、和谐的同学关系都能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

吴九君等人[27]采用SCL-90和自编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海南17683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希望、宽容、自律、勇敢、热情、审美、领导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有反向预测作用。国外研究也一致表明,希望、宽容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28,29]。黎嘉 等人[30]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手机依赖。Nansook[31]研究表明某些积极心理品质与行为和情绪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上的成功、社会行为等积极的发展结果呈显著正相关。

Shimai等人[19]对美国和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热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与人们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Kashdan [32]在对克罗地亚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善良、幽默、领导力、团队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与人际归属感这一心理需要的满足以及大学生对有意义的生活的追寻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四、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虽然当前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取到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仍旧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问题。积极心理品质以普遍重视的六种核心美德组成基本结构,并且一直以来获得学界广泛认可,但是在后来研究却发现VIA-SC五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21]。所以有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究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另外,王登峰等人[33]指出: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行为归类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当前国内对积极心理品质测量工具多参考VIA-IS编制而成,其实际预测效度是否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偏差。另外,Haslam等人借鉴了大五因素模型最终得到了与VIA-CS呈中等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内隐结构模型。而王登峰等人表示与西方大五人格相比大七人格对于中国人人格更具合理性。因此,VIA-IS量表与大七人格量表的关系如何,参照VIA-IS所编制的中国版本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与大七人格量表的关系又如何,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其次,当前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取样虽然覆盖了普通大学生、大学新生、留守大学生、免费师范生、贫困大学生群体,但还是比较狭窄的。与健康常人相比,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心理障碍患者等人的价值可能更大,未来可拓宽研究面。最后,对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未来可参考当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有效干预方案,让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03):321-327.

[2]Sheldon K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3):216.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4]Hillson J M C.An investigation of positive individualism and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 Dimensions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J].1999.

[5]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Park N, et al.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60(5):410.

[6]Seligman M E P,Ernst R M,Gillham J,et al.Positive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9,35(3):293-311.

[7]涂巍,林静.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回顾与展望[J].校园心理, 2015(06):391-393.

[8]Park N,Peterson C,Seligman M E P.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4,23

(5):603-619.

[9]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0]Haslam N,Bain P,Neal D.The implicit structure of positive characteristic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4,30(4):529-541.

[11]Park N,Peterson C,Seligman M E P. 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 A closer look at hope and modesty[J].2004.

[12]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71-77.

[13]吴九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93-1695.

[14]Duan W J,Bai Y,Tang X Q,et al.Virtues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J].Mental Health,2012,38(2):1-8.

[15]陈志方,沐守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43-44.

[16]罗涤,李颖.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83-87.

[17]张晓娜,冯维.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0(6):40-43.

[18]Linley P A,Maltby J,Wood A M,et al.Character strength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2):341-351.

[19]Shimai S,Otake K,Park N,et al.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J].Journal of Ha

ppiness Studies,2006,7(3):311-322.

[20]張宁,张雨青.性格优点:创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资本[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7):1161-1167.

[21]陈磊,何云凤,夏星星.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0:87-91.

[22]郭玉芳,张娜,张静平.农村与城镇生源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影响因素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7):1041-1045.

[23]林静,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25-228.

[24]张小菊,赵敬.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92-96.

[25]Ahmed S. Religiosity and pres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Muslim youth[J].Journal of Muslim Mental Health,

2009,4(2):104-123.

[26]段天宇.大学生性格优势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7]吴九君,温小平,何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2):1885-1888.

[28]Denton R T, Martin M W. Defining forgiveness: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process and role[J].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1998,26(4):281-292.

[29]Valle M F,Huebner E S, Suldo S M. An analysis of hope as a psychological strength[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6,

44(5):393-406.

[30]黎嘉 ,叶婷婷,黄靖海,等.大学生学业情绪对“手机依赖”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J].肇庆学院学报,2016,37(3): 86-91.

[31]Nansook P.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2004,591:40-54.

[32]Kashdan T B, Julian T, Merritt K, et al. Social anxiety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in combat veterans: Relations to well-being and character strength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6,44(4):561-583.

[33]王登峰,崔红.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02):196-202.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综述大学生
麦香遍地粮满仓——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知识追踪综述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