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路径探析

2018-09-10 15:07王蓉方建斌
高教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

王蓉 方建斌

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发展,也适用于教育领域的革新。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这一研究视角出发,面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吸引力不足的现状,以供给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材料”、“引领者”、“消费群体”和“传输渠道”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吸引力,更富亲和力,更显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050-04

Abstract: Supply-side refor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reform in all-round way. It is not only applic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also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Nowadays, faced to the lack of attractivenes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most of colleges, this thesis inten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aw material", "leader", "consumer group" and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most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e-side reform". And all those studies are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also want to m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more attractive, more affluent and more affective among colleg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ttraction; supple-side reform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适度扩大总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也作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指导方向为社会其他领域的革新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供给侧改革”的实践同样对与经济领域联系密切的教育领域有指导意义。在高校教育层面,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提供有效方法和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耦合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概述

供给和需求作为经济学中的一对重要的关系问题。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以需求为中心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不适用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经济领域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供给侧改革是以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最大限度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把握“需求侧”,着力加强“供给侧”,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共同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经济发展中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任何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问题的阐释

“吸引力”是心理学术语,指能够引起人们兴趣和爱好并促使人们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的力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由内而外散发的吸引力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也是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和满意度的体现。学生通过发自内心的认可,积极主动的学习,身体力行的见证,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递的内在价值,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大目标。“吸引力”问题一直以来作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實效性的突破口,在传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面临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因此,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就要生产出令学生“喜闻乐见”、“勇于接纳”、“适销对路”的“精神文化产品”。

(三)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关联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深入分析和解决供需层面上的问题同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的开始和终端是以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为本,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的质量和效果为中心,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过程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够使有效供给创造出新的需求,也能通过新的需求激发更能符合学生主体的供给,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和需求侧在平衡稳定的状态下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入眼”“悦耳”“合意”“走心”。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足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现状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的灌输,内容相对陈旧,方式过于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不高,这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输“精神文化产品”时“原材料”、“引领者”、“消费群体”和“传输渠道”方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能够深刻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足的现实原因。

(一)“原材料”配方陈旧,供给内容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内容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品质的原材料能使产品立于不败之地并能为大众所青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供给内容的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5]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有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在当前形势下缺乏时代性,不能满足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的当代大学生需求,从而也失去理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各大高校目前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输入,但是大多陈旧的、同质化的、低端化的“产品”重复投入,有效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使得理论无法与实践准确的对接,大多教学流于形式,最终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状。

(二)“引领者”责任意识淡薄,供给主体缺失

高校教师是传递“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引领者和宣传者,其个人魅力和思维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宣传和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力军,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对西方一些普世价值观不能很好的解释或者直接避而不谈,使大学生在价值观判断和选择上产生疑惑,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违背了主要的宗旨和目标,久而久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逐渐被边缘化。另一方面,作为其他专业课教师,高校教育理念中一直认为专业教师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这样就把其排除在主体之外。这个供给主体的缺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法融入更多现实性的素材,也很难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渗透和启发。

(三)“消费群体”个性突出,需求主体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决于传输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否满足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针对的目标就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获取越发便利,在此同时,出现了信息繁杂并且难以区分判断的问题。西方通过一些电影、音乐、小说等文化传输的方式渗透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一些大学生在追逐潮流的过程中易被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念蒙蔽双眼,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和当代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正处在形成发展时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否系好相当重要,如若受到错误思想的迷惑和误导,极易对他们理想信念的树立产生影响。另外,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突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个人习惯不同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就业上压力重重使其在未来道路的选择上无法权衡,随之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其更加迷茫,不知所措,以致于一些大学生最终走向极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根据大学生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层次化的课程开展,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不同需求个体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四)“传输渠道”单一,供给方式单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将“精神文化产品”传递出去,通过什么渠道传递,与供给方式息息相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作为主要传输渠道,另外开设一些讲座和实践课程,供给形式相对单调。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站在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理论灌输,布道宣讲,教学方式固化死板,形成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的现象,甚至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严重忽视需求侧的主体性。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采用ppt形式,忽略学生的实际反映,以致于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低。这样的教学模式仅仅将其当成一门课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能否理解其内涵和精髓,接受与否,实际效果如何并没有被考虑到教学目标中。还有一些针对大学生实践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让大学生以调查的方式进行假期的实践活动,并没有引起绝大部分的学生的重视,真正参与实地调查并且撰写报告的学生不多,更多是摘抄或者编造一些活动来完成任务,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堂并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没有把真正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行为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用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目光,抛弃以往“简单灌输”的单一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以“多维渗透”的宣传方式给予大学生启发和思考,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认同感并积极去践行。

三、供给侧改革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路径探索

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原材料的科学品质,增强引领者的个人魅力,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需要,拓宽传输渠道,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内容、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供给方式层面改革创新,开发品质优良的“精神文化产品”,适应学生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一)提高原材料的科学品质,强调供给内容的内在价值

1. 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传递精神价值的重要媒介,教材的内容也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理论成果。由于教材内容的印发和修订版本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社会发展应该更新和补充具有时代性的内容,在教材中反映新时代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动态,从而优化供给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新时期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产生新时代的科学理论,在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过程中也要逐渐融入十九大精神,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能够反映当代社会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确保“精神文化产品”原材料的优质性和鲜活性。

2. 探寻内在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输“精神文化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内在的精神价值,通过丰富具体内容与理论相结合,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所赋予的深层价值,能够与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火花,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触和认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最新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了解理论的具体内涵,在结合形成背景和条件的过程中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和个人品质等内容,探寻理论的出发点,能使理论更加鲜活,富有色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将伟人成长岁月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中所传递的崇高精神魅力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习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奋斗精神,无私的爱民情怀启发着大学生锤炼个人品质,弘扬浩然正气,使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增强引领者的个人魅力,强化供给主体的责任意识

1. 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首先,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反对一切传播违反党的理论方针路线的错误言论;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知识储备能力,掌握前沿和科学的资讯,以优良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指导大学生,能够将理论讲清楚、讲明白,使学生听得懂、悟得开,帮助大学生正确辨别价值观领域的误区;最后,教师要发挥标杆性作用,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将高尚的道德品质融入到自己的观念和行动中,传递正能量,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

2. 强化多元主体责任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一个大的范围来讲,要将“精神文化产品”宣传给更多大学生并让其接受,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个专业课教师责任。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应该是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专业课更多涉及与社会各个实践领域相关的问题,比如经济、法律、建筑、医学等具体学科,那么专業课教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引入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牢固的政治底线意识,引领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寻求现实中的契合点,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

(三)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需要,把握需求主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1. 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身心发展日渐成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有效开展,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切实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以就业问题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聚焦时政,给学生提供最新讯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从业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相关指导,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具体需求。

2. 注重供给目标精准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供应的精准化,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思想状况会随着学习特点的变化和心理的不断成熟而发生转变。因此,应该因材施教,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各自特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集合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科的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增强大学生的兴趣,使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拓宽传输渠道,注重供给方法的多样性

1. 创新教学载体

由于“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教学载体进行供给途径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上要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比如在学校网络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提供相关网络资源,学生认真学习,并且在网上参与小组讨论,各种思想观点激烈碰撞,所反映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不仅以新的形式传输教学资源,更加以一种新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于新媒体应用于学习中的乐趣,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2. 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教学方式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运用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和谐、平等、友好的环境氛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生动鲜活的一面展现给学生,给每一个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还要让其有所感悟,教师要利用学校资源,善于开发校园传承下来的文化故事和优秀校友的励志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讲思政故事,讲中国故事,讲能够启发学生的故事,以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8-11.

[2]习近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EB/OL].新华网,2017-10-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

1121820551.htm.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6]叶绿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研究[J].高教学刊,2016(05):117-119.

[7]靳小川,马颖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7(03):162-163.

猜你喜欢
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