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红
太仓又名娄东,是个文化禀赋丰厚的城市,作为娄东画派的发祥地,素有“画乡”盛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过光彩夺目的一页。其中尤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杰出代表,“四王”在娄东一带,或生活、或学习,推崇明代画家董其昌倡导的南宗山水画法,形成了特有的娄东画风。继后有“小四王”“后四王”等等,延绵不断几百年,几乎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对后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娄东画派的画家们通过对历代南宗文人画风格的继承和整合,以及对江南秀丽的地域审美特色的提炼和感悟,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浓厚的笔墨功夫,重视形式美,创建出具有主观表现性的绘画新风格。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娄东画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娄东画派的产生及影响
17世纪中叶,清初“四王”驰名当时画坛。“四王”的艺术直接源于晚明的董其昌。在董其昌之前,宋代山水画“重视再现”,元代山水画“重视表现”,虽然山水艺术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丘壑经营与笔墨表现为重。从晚明开始,尤其是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将笔墨的重要性提高到绝对的高度之后,重临摹,重笔墨,重心象,重率真,山水画开始了半书法性意味的抽象化进程。“四王”以艺术的感染力、文化的震撼力和历史的穿透力,留驻画史,形成跌宕。
出身于仕宦世家的王时敏,入清以后不思为官,退身乡里,潜心于书画创作。他直接受教于董其昌,将古代名家丘壑布景、笔墨技法、意境气韵等元素进行梳理,加以规范化和格式化。他尤尊仰黄公望,深得黄氏笔墨浑厚苍茫的真髓,最终形成布景平稳中寓变化,笔墨圆厚、虚和、雄浑、蕴藉的艺术风格,引领着清初摹古的艺术潮流,并将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推向新进程,在清初被誉为“画坛领袖”。
王鉴是王时敏的子侄辈,崇祯举人,官廉州知府,入清不仕,工山水且成就非凡。王时敏和王鉴都是江苏太仓人,一起继承了董其昌“画家以古人为师”的思想,开辟出以摹古、仿古为宗旨的绘画风气。他们作为明末董其昌的亲传弟子,在绘画创作观念和审美思想、绘画风格上都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在董氏南北宗学说的基础上,注重南宗绘画的传统,尊崇董源、巨然及元四家画风为主体的新审美规范,进一步提出“南宗画派”“正宗”“正脉”的思想观念。王鉴注重笔墨和意境的锤炼,讲究丘壑变化、体量感和纵深感的表达,面貌多样,笔法遒美,墨韵滋润,气格清苍。王时敏和王鉴作为娄东画派的先驱和创造者,承上启下,成功地创造出具有新审美特色的山水画,直接推动了娄东画派以及虞山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王翚是太倉附近的常熟虞山人,与元代黄公望同乡,他出身于四代相传的绘画世家,是娄东画派先驱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坚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画学理念,充分掌握学古的精能绝诣,做到自运的融会贯通,造型写景,运墨敷色,精能高妙,成为饮誉南北的“画圣”。王翚以平生精力研究传统真谛,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他的艺术思想可概括为:起于“师古”,继而求“趣”,终于“合古”,做到了集古人之大成。所以说,他在正宗传统主流中再次创新,以董其昌“集大成”的信念为基础,尝试将所谓南宗与北宗的画风进行新的综合,从而完成了重构山水画风格的系统化进展。其60岁被荐进京,为《康熙南巡图》主笔,供职内廷八年,影响了宫廷山水画的风格,追随者众多。因他是常熟虞山人,故后人将其追随者称为“虞山画派”。
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他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王时敏开辟出来的绘画新传统,秉承家学,深得元人浑厚苍茫的韵度,绘画风格苍老秀润、古隽浑逸,有“笔端金刚杵”之称。他走的是正规的仕途,并获得康熙皇帝的欣赏,成为内廷供奉,后官至户部左侍郎。康熙中期以后,清王朝政权巩固,清政府确立宋明以来的儒家程朱理学为官方意识形态,同时对于维系传统文化的摹古画风加以扶持,将王时敏、王鉴等绘画视为“山水正宗”。随着王原祁入朝为官,其画风得到皇帝青睐,于是王氏祖孙的画风传播到宫廷画院和仕宦阶层。由于王原祁家学渊源、社会地位以及个人才气,师法其绘画成为一时之风,追随者甚众,逐渐形成流派势力,画派以王原祁家乡“娄东”为名。毋庸置疑,娄东画派以王原祁的出现才真正确立并形成规模,可见王原祁对于娄东画派的整体性崛起作出了突出贡献。
娄东画派多为王氏家族成员传承,直接向王时敏、王原祁等人学画,主要成员有王撰、王昱、王愫、王宸、王敬铭等人。除王氏部分家传弟子外,尚有直接师法王原祁的弟子们,如黄鼎、曹培源、金永熙、李为宪、温仪、华鲲、唐岱等,规模更为宏大,都是王原祁弟子中相当有成就的画家,他们成为娄东画派的中坚力量。由于时空关系,清代许多画家虽没有直接师法王原祁的经历,但其创作原则、审美风尚、笔墨风格等,多循王氏笔法墨趣,成为娄东画派的直接传人,其或为王氏后裔,或是再传弟子,如钱维城、王诘、王凤仪、李豫得、董诰、王学浩、王用誉、王应绶、王元林、盛大士等,都是宗法娄东画派而自成风貌的画家,他们对继承娄东画派的绘画传统、传播娄东画派的绘画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馆藏娄东画派作品
作为娄东画派的发源地,太仓在书画艺术上有着悠长的渊源和深厚的积淀,学画、爱画、藏画、赏画自古蔚然成风,成为太仓重要的文化传统和一大文化特色。目前,太仓市档案馆馆藏书画2000多件,其中明清书画65件,其余均为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在这些珍贵的典藏明清书画中,娄东画派和娄东系书画家的作品所占比重很大,虞山画派作家的作品也有收藏。“四王”的作品有王原祁的《山水轴》和《山水扇页》,王翚的《山水四条屏》和《山水扇页》。
馆藏王翚的《山水扇页》仿黄公望笔意,重峦叠嶂,林木葱幽,泉水淙淙,楼阁掩映,山石树木,层层皴写点染,笔墨纯熟,峻峭苍润。画有宋人山水“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这是王翚晚年画风的典型风格。其《山水四条屏》是绢本,因绘于绢上,绢面光滑,故而笔墨少毛涩之感。原画上虽无王翚题款及跋文,但有当代书画鉴定家谢稚柳题署,肯定其为“王石谷中年真迹”,王翚中年有此清润之作,实属难得。
在馆藏书画中,“四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小四王”“后四王”以及婁东王氏后裔和娄东画派传承画家的作品为数不少。王昱是王原祁族弟,在画学上造诣颇深,所画山水笔墨典雅秀润,布境端严,承续着“四王”创建的中国山水画的程式,画中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境界虚和,浅绛设色,素雅清淡,明快透彻,这在馆藏的其二件《山水轴》作品中可见一斑。王宸是王原祁曾孙,山水承家学,以元四家为宗,尤深得大痴法(黄公望字大痴,号一峰),枯毫重墨,气味萧古。馆藏有两件王宸山水画,都是其晚年作品,画风枯中带秀,山石在形似间,秀润苍茫。王宸绘画技法在“四王”的基础上有所变化,虽然笔墨稍显琐碎细弱,但对于表现江南山林葱茏的感觉则显得更为贴切,相对于“四王”的以本体为主的中国画创作理念来说,王宸的中国画创作理念则更贴近客体为主。王玖是王翚的曾孙,为虞山画派中成就较高的画家,自号“二痴”“次峰”,意欲成为黄公望第二。画学传祖法并吸取娄东画派的某些长处,改正了虞山画派后学者中“甜”“板”的缺点。王敬铭作为王原祁的族弟和弟子,绘画得到了王原祁真传,山水学王原祁笔法,清腴闲远,书卷之气溢于楮墨,曾从王原祁供奉内廷,时有“画状元”之称。黄鼎是王原祁的弟子,据史料记载黄鼎很注重游历名山大川,并一一寄之于画,所以他的山水苍茫深秀,颇具雄伟之气,得力于他对真山真水的观察与体验。王学浩也是喜游历之人,为人恬淡旷适,绝意仕途,遍历燕、秦、楚、粤,其山水画结体精微,笔力苍古,能得元人逸趣,尤其晚年之作雄浑苍老,脱尽窠臼,画格为之一变。王三锡是王昱的侄子,其对于南宗山水传统的研习师法对象不拘于“四王”系统,丘壑位置不作寻常蹊径,运笔别致雅逸,山石皴法似有斧斫之迹,在画风气息上和明代吴门文氏一脉的画风有所承续。方士庶是王原祁的间接传人,也是娄东画派后期卓有成就的山水名家,馆藏的《小青绿山水图》设色淡雅、气韵高古,是文人画中有书卷气的典型之作。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近代画家陆恢,晚王原祁二百余年,与王原祁无缘谋面,也未曾受到王氏再传弟子的教诲,但是他执著地追随王原祁及其画派,通过临摹古代名画以及“四王”画作来传承和学习,在山水画学上也取得了较高成就,馆藏的一幅山水画是其晚年精作,他的艺术经历为我们现代人学习和继承娄东画派提供了借鉴。
娄东画派的传承及弘扬
几百年间,娄东画派的绘画观念和审美趣味在宫廷和民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主导了清代文人画的发展,推动了文人新山水画格调的形成,而且也促进了清代宫廷画与文人画的合流,促使山水画产生新的裂变和突破,充分体现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时代更迭,虽然娄东画派的高峰已一去不返,但其诞生地江苏太仓仍有不少画家追随前辈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娄东画坛呈现出新的活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书画家,著名画家朱屺瞻、宋文治便是其中的代表。朱屺瞻的笔墨融汇中西,画风老辣,屺老历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山水画新作,笔墨古、格局新、气势壮、韵味浓,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文治的创作历程可分为“习古”“出新”“突变”三个阶段,从传统技法中脱化而出,自成一家,成为中国现代山水画创新开拓者之一。他的绘画作品有师古之风又有诗画意境,尤以擅画江南山水而驰誉画坛。他们在当今美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成为“新娄东画派”的领军人物。如今,朱屺瞻、宋文治已故去,但新娄东画派薪火相传,是一个既传承古人又大胆创新的美术家团体,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著名画家邢少兰、宋玉麟、张培成、张培础、宋玉明、蔡萌萌、凌清等,学养深醇,成就斐然,是当今太仓美术界的代表。新娄东画派的逐渐崛起,是太仓优秀传统文化长期积淀、新时期文化兴盛繁荣、当代先进文化凝结形成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这个文化群体不懈努力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