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 何永清 杨俊鹏 连永强
摘 要:结合曲麻莱县的气候特征,对影响牧草生长的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因子进行了分析,以确保牧草高产丰收。
关键词:曲麻莱县;牧草生长;气候条件
1 牧草不同生长期气候条件
1.1 返青期
牧草返青期受温度和水分影响较大,日平均气温
≥0 ℃初日后,牧草就进入返青期。针对水分条件较好的牧场,牧草返青期气温则在5 ℃初日前。由于曲麻莱县自然降水量较少,明显抑制了牧草的生长发育,使牧草返青时间推迟。4月前后随着气温增加,降水量也逐月增加,牧草逐渐进入生长季。
1.2 分蘖和拔节期
曲麻莱县4月下旬和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与降水量逐渐增加,牧草开始进入分蘖和拔节期。此时牧草对水分需求量加大,一旦缺水,就会延缓牧草生长发育时间,严重时会出现萎蔫。因牧草已进入青草阶段,家畜陆续吃饱青草,膘情也逐渐恢复。
1.3 抽穗和开花期
曲麻莱县牧草抽穗时间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此时平均气温在8 ℃以上,月降水量不足30 mm。牧草开花期大都在高温出现前的6月下旬至7月下旬,此时降水量是全年最高期,该阶段牧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储存着丰富的能量和蛋白质,为家畜过冬晒制干青草提供有利时机。曲麻莱县因水温条件较好,加上光照时间充足,牧草生长两个多月就能抽穗开花。
1.4 成熟期
牧草从返青期到结籽成熟期,不同种类牧草的生长时间不同。禾本科牧草不同地区时间差可达40~60 d,早生灌丛生长时间差超过100 d。因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若单纯从牧草生育期内对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的需求来看,牧草种植区有充足的光、热、水资源,牧草生育期也会延长,同时牧草籽粒成熟快慢受温度影响也较大。牧草结实期恰好是家畜抓膘适宜期,家畜蓄积脂肪,为过冬防寒提供有利条件[1]。
1.5 枯草期
曲麻莱县牧草枯草期集中在日平均气温≥5 ℃终日前后的30 d内以及早霜来临前,此时地上部分牧草已基本停止生长,而根系继续生长发育,这也是造成部分牧草绿色可维持到日平均气温≥0 ℃终日前的主要原因。若外界气温继续下降,牧草会快速进入休眠期。
2 曲麻莱县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
2.1 温度
温度对牧草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温度达到适宜条件时能增强牧草结实率和产量。随着温度升高,牧草从花芽分化到现花所需时间缩短,反之延缓。曲麻莱县年平均气温为-1.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曲麻莱县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以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曲麻莱县5—9月平均气温为3.2~9.4 ℃,年内气温整体偏低,低温冷害天气对牧草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由于牧草生长发育时间较短,夏季恰好是牧草生长发育旺盛期,受气温影响相对较小。
2.2 降水量
牧草生长发育初期需要充足水分,而成熟至收获期内对水分需求不高。曲麻莱县年平均降水量426.2 mm,年内降水集中在6—8月,占年总降水量的61.9%,以7月降水量最高,为97.6 mm。曲麻莱县境内横跨通天河(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牧草生长发育中遇高温少雨天气,可通过人工灌溉缓解干旱对牧草的影响[2]。
2.3 日照时数
晴朗、多光照的气候条件可增强牧草产量和品质,日照时数越高,越有利于牧草进行光合作用、开花授粉和抑制病虫害。对长日照牧草来说,若日照时数>14 h,则会利于花芽分化,否则会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曲麻莱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737.3 h,春季日照时数最多,为715.5 h,其余3季日照时数相差不大,可满足牧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日照时数的需求。
3 气候条件对牧草的影响
曲麻莱县牧草成熟期通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牧草成熟可相差20 d左右;牧草枯黄则取决于秋季降水和降温幅度。曲麻莱县2000—2013年牧草枯黄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延长,2006年黄枯期出现时间最早,为8月24日;最晚在2011年9月28日,黃枯期大都在9月中、下旬。2000—2013年曲麻莱县牧草年平均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年平均牧草产量最高值在2010年,为142.6 kg/667 m2;最低值在2003年,仅102.5 kg/667 m2,两者相差40.1 kg/667 m2。2010年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偏多,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共同配合作用,该年牧草平均产量最高;而2003年曲麻莱县春季降水较多,日照时数比往年偏少,牧草返青期时间延迟,降低了牧草产量。
4 结论
曲麻莱县气候条件有利于牧草生长发育。为增强牧草产量和品质,应选用繁殖无病种子,选择多年生、适应性强、耐寒耐热耐害、根系发达的牧草品种。在施肥时尽量选用不带病菌的肥料,播种时应做好变温浸种消毒。曲麻莱县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出现冷空气概率较大,应做好冬前和早春低温冻害防御,以降低对牧草的危害。
参考文献:
[ 1 ] 孙志强,孙志刚,杨俊远.不同草原类型天然牧草生长发育气象条件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1(04).
[ 2 ] 宝乌日其其格,张金旺,方宝珊,等.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