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慧
摘要: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的景观和自然的回归等特点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向,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辽宁省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品业态单一、服务管理落后、旅游项目初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制约着其发展。该文提出乡村旅游发展应充分的考虑产业优化性和产品多样性,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外乡村旅游的优点,在乡村旅游中融入历史、文化、情感等因素,丰富旅游业态,推出品牌文化,提升体验质感,从而打造乡村旅游的吸引点与亮点。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态;农家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15-01
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猛,成为我国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态单一、市场供需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已显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这既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辽宁省的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饶,乡村旅游业在近几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体系逐步健全。在辽宁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形态升级、服务管理等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要丰富新的业态,开发新的特色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
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比与借鉴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与国外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侧重点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更多只是停留在观光的层面,而美国乡村旅游更在意乡村环境的体验;二是旅游产品不同。国外的乡村旅游产品偏向游客的體验性,而国内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为主,除了采摘项目旅游者参与较多外,其他活动旅游者参与程度均不高,户外活动较少,缺乏特色产品,很难使游客真正体会到乡村旅游的魅力;三是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同。国外的政府更注重对乡村旅游整个行业的规范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对扶持政策的战略眼光较为长远。而我国的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政府对制度的建设和长远发展角度的政策较为欠缺。
综上所述,我国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把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精准扶贫、建设美丽新农村结合起来;要加强完善制度管理,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建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同时,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在法律上给予乡村旅游地位,进而不断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成熟与发展。
2 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2.1 丰富旅游业态,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以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导乡村旅游建设。开发野炊露营、果林观光与瓜果蔬菜采摘等农事活动、农村民俗活动、田园观光、精品高档民宿、乡村休闲吧、乡村特色交通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2.2 以农家乐为切入点,用特色民俗民宿吸引游客
乡村旅游的元素很多,包括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古村古街与古建筑、农耕用器与农耕文化、民间小吃、民俗风情、乡村风水文化、民间娱乐文化、民间遗产文化、农业劳作过程等。
2.3 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有民俗文化的乡村旅游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发展乡村旅游要加强自然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例如文人墨客在此创作过的文学作品、此地一直流传着的动人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等等,都是十分吸引旅游者的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节庆节事等资源开发为有吸引力旅游产品,将其潜在的文化内涵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吸引物。
2.4 开发相关的旅游产业
依托名胜景区的吸引力,借助周围特色景点的优势,开发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农家餐饮住宿体验、乡村高档庄园休闲、等,将整个环境营造、环境项目的设计融合到大景区的氛围当中。依托民俗风情开发模式,立足于本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节庆文化特色和原汁原味的乡情习俗等。
参考文献:
[1] 张岩.辽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J].农业经济,2008(8):23-26.
[2] 原娅丽.开发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J].职业,2010(9):118-118.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