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2018-09-10 21:30张华李红星肖昆
高教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程认证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能力

张华 李红星 肖昆

摘 要:随着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舞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文章首先分析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地位,然后阐述了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按照工程认证的要求,对我校的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实习、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方法、运行机制、考核制度等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与改革,进一步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相关地质专业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工程认证;创新能力;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029-03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Then it elaborat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urse. In the light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demand, this paper indicates optimizing and reform strategies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roduction practice, outside school practice base, teaching method, operating mechanism, assessment system and other practical links. Its primary aim is to further improv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for lo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實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有效地保障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逐步发展,为后续的新工科建设提供铺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特别中国在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后,说明中国工程教育质量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相应的地位,工程教育已经走向国际化了[1-2]。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东华理工大学的优势特色专业,于2017 年6月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查,并给出了有效期6年(有条件)的建议。作者作为本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参与了此次认证,注意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加注重于实践教学过程对人才质量培养的考查,强调了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3-4]。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实习、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方法、运行机制及考核制度等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与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其他院校和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一、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培训从事工程勘查和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综合性地质勘探人才,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达到了21.1%。在该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各门课程的实验学习,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再通过各种实习教学,进一步促进了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实际地质问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勘查和资源勘查方面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依据已掌握的知识结构特点进行实践创新,真正做到持续学习和自我学习。为此,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思想,需要进一步加大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源于“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2017 年6月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查。尽管如此,现场专家针对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希望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本专业针对专家的建议进行持续改进,并且随着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还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改革,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地质勘探问题,防止脱节现象产生。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按照服务于国防安全和地方经济的宗旨,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设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本专业“强化基础、注重特色、突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实验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在内的五个层次实验教学,即:基本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并且从大一到大二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主要以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到了大三,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此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实验教学中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比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到了大四学年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以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为主,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学习到知识进一步升华,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实习教学包括大一上学期间的金工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大一下学期的杭州地质认识实习,大三上学期的江山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大四上学期的梅岭生产实习,以及大四下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生产单位跟着校外导师进行,掌握了较好的工程实践知识。

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校学生参加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教师的科研团队,以及各种赛事,例如挑战杯、数学建模、创青春、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等,然而从目前实施来看,该部分实践教学只是少部分学生参加。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因材施教。因此,结合本专业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特色,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保障实践教学质量[5-6]。

(一)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学生在完成专业验证性实验后,要求他们参与部分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启发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设置部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充分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热爱,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在设计各层次实验时,教师应该考虑实验前后的相互衔接与交错,保障各层次实验目标有机统一。同时根据部分专业课程特点,改变单门课程实验内容不完整现象,建立各个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地球物理综合实验,循序渐进地实现单门专业实验课程的纵向衔接,以及专业实验课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逐步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各项实验教学,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计入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和非专业创新竞赛活动,使得由过去少部分大学生感兴趣逐步扩展到全体学生参与。由于各类学科竞赛可以直接考查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创青春、科技创新项目、技能大赛、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活动,通过综合分析竞赛活动内容及成果提交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理论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同时也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提前学习到前沿知识,并通过教师和团队成员的传帮带,掌握某个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等全过程,弥补学校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需求不符现象,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

(三)优化生产实习

首先优化生产教学实习内容,拓宽传统生产实习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勘探和资源勘探的最新发展情况,逐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领域的范畴,并且改变实习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授课方式。将本专业先野外数据采集后数据处理解释的方式改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处理解释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边实践边理论学习边提出问题,保证整个生产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在具体实习过程中,增加现场启发式讲解内容,把生产实习作为一项科研训练,启发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考核和管理,提高野外实践教学质量。通过整个生产实习近乎实战的演练过程,提高学生解决生产项目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实践创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院先后与江西省地震局、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省核工业261大队、核工业290大队、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建立了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渠道,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如此,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校外实习基地,寻求经费支持,以便容纳更多学生实习,而不应该流于形式需要,应付了事。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健全适合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管理程序,不断完善实践基地的设施条件,提高实习场地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营造设施齐全的学习环境,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改革

引入工程认证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是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开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应用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合作和创新。二以科学启迪讲座、各种论坛、研讨群、学科竞赛群为平台,建立师生之间的指导和互动机制,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进一步实施地球物理实验室开放机制以弥补课堂实验项目有限的缺点,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进行实验登记,使大学生的想法能够贯彻,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建立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加强校内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更新和购置一批急需的地球物理探测新仪器设备,并对仪器加强管理,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有秩序地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平教学台的协作机制,使得这两个实践平台前后相融合,互为补充,逐步提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预定的培养目的。同时,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主动通过该平台向大学生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氛围,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七)加强考核制度

由于本专业属于应用型工科地质专业,更多的应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建立相应的人才考核机制和评判机制,树立人才质量指标需根据学生多种表现来评判的思想,逐步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到本科人才培养考核标准,由于参與各类实践创新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可以设立相应的实践学分,并且把学生参加的各种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例如软件、专利、制作、论文、著作等都以学分的形式纳入考核,减免部分学时学分,以及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充分提高大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进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各项指标达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体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逐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导向”的改革目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适应整个地质行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真正发挥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颖.工程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4,31(8):59-61.

[2]彭文庆,朱永健,彭刚.基于“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14-18.

[3]孔凡新,查光成,吴梦陵.以工程认证和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专业综合改革[J].高教学刊,2015(9):65-66.

[4]戴红玲,胡锋平,彭小明,等.工程教育认证视阈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225-227.

[5]李文娟.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7(1):130-131.

[6]陆有军,杨特,王建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7(27):102-103.

[7]李永华,刘红,杜晓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专业建设[J].高教学刊,2016(11):82-83.

猜你喜欢
工程认证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冷挤压技术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