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芳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从而拥有商品粮出口优势。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生产实现了高效益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农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期为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经济;商品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424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丰沃的黑土地,上临俄罗斯,构建了贸易自由港,东有港口,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言,环境是第一要素、交通是第二要素,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农业经济的各种基础所在。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黑龙江省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结构調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用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生产手段、管理方式武装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同时,努力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1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经过长时间的建设,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几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关农产品产量始终居于国内前列,水产品中淡水鱼类等产量始终居于国内首位。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主要生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而且总体的产量在国内占比很高。
1.1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保证农产品供给的有利因素
1.1.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也在进行调整,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效果。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黑龙江省的农村种植板块已经达到66.7万公顷,水产品生产片约26.7万公顷,同时畜禽养殖基地近500个,农、林、牧、渔业的收入达到了1083亿元,其中林、牧、渔业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0%,和几年前相比,整体都有所上升。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结构也更加完善,整体的经济作物数量增加,产量也不断创下新高,由之前的60%提高到目前的64%;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也有所上升,提高了2%;农产品的质量也在显著提高,其中水稻普遍达到了二级优质标准,优质稻种植面积有57%达到了国标,实现了“十五”规划的目标;油菜双低化率接近94%,增长9%;菜、禽、蛋、奶、生猪以及水产品的优质率均超过60%,较之“九五”期间的45%提高15%。人们对无公害的食品也越来越关注,一些无公害绿色产品等也在不断地发展,而其他的有机肉类等食品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地加快,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233公顷,其中有上千个绿色食品注册了标识,对有机食品的认证也达到了上百种,实现了黑龙江省对农业的布局,使其能更加全面地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规划。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以粮食、油料、水产、肉蛋奶、蔬菜以及林产品为特色的优势产业。
1.1.2农业产业化经营
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已经发展到近2 000家,其中省级企业160多家、国家级企业23家,年销售收入均达600亿元。在我国对农业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好,农业从最初的普通种植开始向着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变,这些转变都给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黑龙江省的农业化发展带来了机会。据统计,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超过了246.7万公顷,交易额超过200亿元,有560万农户与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了合作,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省农户的57%,农民互助组织在不断增加。
1.1.3农业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东北部,尤其适合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的优势十分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加之土地以平原为主,连片种植优势明显,非常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
(1)土地优势。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黑土地区,土地非常肥沃,而且整体的黑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7%,黑龙江省总耕地面积占全国1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可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所占比例也超过全国的10%,其耕地面积为1151.67万公顷,水资源总含量约达到810亿立方米,耕地平均水量超468立方米,森林植被所占面积达到2 000万公顷,其植被覆盖率约占43.6%,天然草原面积约为433.3万公顷。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方面优势明显,到2009年末,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154.3亿元,占黑龙江省生产总值的13.9%,与上年相比较而言,增长了5.2%,以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水土资源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9年黑龙江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超1266.7万公顷,全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 533万吨,粮食的商品产量以及存储量均处于全国第一,每年我国的商品粮大约有900万吨是由黑龙江省提供,其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1.1.4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07年,黑龙江省共实施支持105个十大优势产业项目,扶持5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54个优质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9大类26个品种的优势农产品,并且使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实现7.6亿公斤,新增产值达到23.9亿元,新增利税达到1.1亿元,共带动1.2亿农户实现人均增收360元。黑龙江省将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亚麻等蔬菜以及肉牛、奶牛、生猪等特色农产品等作为重点进行开发支持。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将黑龙江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打下坚定基础。
1.1.5农业科技水平飞速提升
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技术水平在最近几年迅速增加,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的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出全国3%,说明黑龙江省的农业正在不断地进步,对农业的期望越来越高,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对整个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已经超过50%,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网络建设、网站建设、服务网络覆盖率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化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健全,使得农业信息能够服务农村各家各户,实现信息化、不同地区多样化服务。
1.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2.1土地资源日益萎缩,耕地面积及质量难以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用于种地的面积以年均7%e的数量在减少,与黑龙江省人口的增长率相比增长了11‰,人均面积从0.1公顷减少到不足0.047公顷,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0.057公顷的警戒线。由于黑龙江省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城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都在不断增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另外,由于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质量下降,使得农产品的产出率难以进一步保证和提高。以上问题都会对整个省的农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1.2.2劳动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就业需求
打工浪潮的兴起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到其他地方去打工,农村劳动力出现明显不足,而往往留在家里种地的人都是父母等年龄较大的,他们的整体情况和文化水平都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有些地方的农业发展体系还不是很全面,农村的机械化普及不是很全面,使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1.2.3农产品关税保护力度不断减小
在我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的关税从23%减少到13%,对农产品的关税保护力度有所减小,同时一些产品的销售许可等非关税项目也面临着取消,有关的关税保护政策也在不断减少。由于这两方面不断的弱化,使得黑龙江省的农产品交易面对的情况比较复杂。
2黑龙江农产品市场发展影响因素
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化与专业化程度较低
2.1.1种植业内部结构依然不完善
黑龙江省的种植业是整个省的主体,近几十年来,种植业的整体情况都得到了改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的总产值在69亿元左右,经过十年的发展,总产值上升趋势并不明显,甚至到了2002年整体还在不断呈下降的趋势。通过对黑龙江种植面积进行分析,其整体种植的比率也在不断减少,在九十年代前,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为533.3万公顷左右,而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减少了近46.7万公顷。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其他粮食作物得到了发展,但水稻的种植数量有所减少,八十年代,水稻种植面积从266.7万公顷下降到了200万公顷。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从2004年开始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完成十年了连增,农作物产量在不断地刷新纪录。但是,从农业内部来看,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2.1.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据相关数据统计,黑龙江省的大中型泵站主电机和水泵老化率超过60%,无法再继续工作,渠道建筑物老化率超过40%,灌溉能力显著下降。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农业设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整体的建设力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以往的一些建设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农村整体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很好。现在,黑龙江省有一半以上的农田不能确保生产,这些农田只能抗御5年一遇的灾害,整个黑龙江省的泵站现有装机容量也仅为220万千瓦,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许多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再继续投入使用。同时,近年来黑龙江省许多粮食科技研究和推广也没有较大的发展,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和对农业结构的调整。
2.1.3农产品转化率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农村的各项产业就开始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农村的一些产品发展就超过了牧、渔业。但是由于整个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注重产品的商品化,产品没有产生较多的附加值。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产品通过加工后收益可以提高60%,目前南方的一些沿海城市对当地农产品的转化率就达到了80%,但是黑龙江省的对于农产品的转化率明显的低于这些城市。黑龙江省的粮食作物等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这和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对农产品的转化落后,使得许多的产品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对于山东的一些城市来看,那里的肉类加工转化发展地相当好,带动了周边的一些养殖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黑龙江省发展粮、油、水产品、禽蛋、肉、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已经形成八大加工系列,成为全国先进优秀的农业产品加工区,其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率也达到1:1.5。
2.1.4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狭窄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与欧洲,其中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黑龙江省接壤俄罗斯,俄罗斯国内由于不擅长农业生产而对农产品进口需求比较大,日本、韩国与黑龙江不但有地缘关系,而且有着相同或者相似文化传统与饮食习惯。这些因素造成黑龍江农产品出口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俄罗斯、日本以及韩国,出口市场比较狭窄。
2.2农业生态环境较脆弱
据统计,黑龙江的黑土流失总面积达到了14.45万平方千米,有近40%的土地存在着流失的情况,直接导致了整省的土地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根据数据统计,黑龙江黑土地的黑土平均厚度基本上都在70厘米左右,条件好的地方最深可达到100厘米,但是由于目前对土地不停地开垦,黑土层的平均深度只有不到25厘米,整个省的土地情况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整个土地的本质也就改变了,土地开始出现了酸化和沙化的情况,如果土地的情况在继续的恶化下去,这部分土地将不适用于种植。同时由于土地的整体厚度和本质发生了变化,土壤不会像以前那样肥沃,根据数据统计,黑龙江在早期开垦时的土壤情况是相当好的,土地的有机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但是现在有些地区土地的含氮、磷量在不断下降,如果遇上连续的雨天,土地流失情况会更加严重。
2.3农业发展资金不足
我国财政对农业实行了补贴制度,但这些政策中对于土地的综合利用情况只有很少的几项可以进行补贴,补贴制度并不合理。同时城镇的投资差从最早的294.3亿元扩大到了3 368.2亿元,从1981-2013年数据来看,黑龙江省城镇投资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八十年代的50亿元增大到了目前的3 783.3亿元。资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面,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发展前,一定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满足后续农业的发展需求,要想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一定要通过财政的支持,但是目前财政投入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远远达不到要求。从2014年对黑龙江省的调查数据中看出,黑龙江省的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301.1亿元,但是占总投资比率不到10%,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得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2.4农业科技推广不完善
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很多农产品技术标准均无法达到“国际标准”,导致农产品出现比较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虽然黑龙江省积极提倡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但是在进行质量检验时,无法达到合格标准,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融资资金、物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机械化科技,创新机构各主体之间分工还不明确,法律、保险对农业证券、保险的投资缺乏稳定的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发展不容乐观。
3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投入
3.1.1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重视工业发展,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工业方面,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城市的发展、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农业方面的投入就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财力也随之增加,具备了对农业的投资能力。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领先于农业,可以采用工业带动农业的模式进行发展。
(2)积极促进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整体的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数的60%。调动所有农民的热情,通过政府的帮助,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让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
(3)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生产。“三资”主要是指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通过吸引“三资”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很好地解决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的情况,达到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要注意对农业的投入领域,以更好地带动农业发展为要求,把先进的技术引入到整个省,通过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层次。
3.1.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在任何方面都是相当的重要的,在农业发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农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服务手段带动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根据农村的发展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把农业发展和服务相结合,让二者一起发展。在农业的技术发展和服务方面,要加大力度,通过对农业的技术推广把更好的技术带到黑龙江省;在对动植物病情的检查上,要加大监管力度;在生产方面,要不断加快农业化的生产,建立比较全面的服务体系;在农产品监管的各方面都建立起各级的服务点,对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建立比较安全的服务体系,对农产品的监管要做到万无一失,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质量;在农产品的产权方面,要建立起对农产品的保护意识。
3.2加快对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调整
在对一些传统的农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立范围,根据调查,大部分的加工企业都会在集中在大中型的城市。据统计,黑龙江省的综合机械化率占垦区的97%,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但这仅增加了城市就业率、税收和人均收入,不能真正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行解决。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进一步调整,有一部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已落户在乡镇,他们拥有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可以以自身产业化推动和带动附近农业种植规模化。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生产领域的企业,黑龙江垦区已形成了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一体系可以更好地促進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而且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平台,农业机械化可以更好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立了一面旗帜。
3.3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一些经济发达的省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农业发展的支撑稳定性,首先要坚持不懈地督促好粮食生产工作,对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制定稳定和长久的政策。其次要发挥农业科技中政府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开发多条投资路径,采取多样化的投入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投入的资金融投体系,如除政府资金投入外,大力吸引企业投资、金融和资本市场投资、民间资本投资等,并积极展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后要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找到更加合理的投资目标。
4结论
农业是我国国家经济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更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根据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要求,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合理的思想作为发展方向,还要把粮食作物做为主原料进行加工,创造农业和现代化结合的思路,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可以实现农业总产量增加、农民丰收,要以新农村发展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同时发展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和现代化完美结合。通过对农业和科技创新、农业和新型科技在农业生产的运用,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规模和建设水平。根据黑龙江省生产特点建立起优质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黑龙江省的农业化建设,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中面对困难的能力,提高整体的经济收益。黑龙江省通过将农业和现代化完美结合,可以不断提高农业先进企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尽管我国农业产业在不断优化,但是由于现代化农业起步较晚,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抓住发展的机会,通过农业经济的合作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化的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化走向。黑龙江省应首先加快对现代化农业建设政策的调整,以大农业、集团化农业发展为框架,实现“公司+农户”的联合,促进农村合作社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