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甘蓝2+X氮肥总量控制研究

2018-09-10 18:00:22赵伦学张珍明张家春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氮区肥力结球

赵伦学 张珍明 张家春

[摘要]本研究利用目前在蔬菜上应用较广泛的2种配方肥进行田间试验,以期为结球甘蓝作物提供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的科学依据。在黔西县蔬菜大面积种植实施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蔬菜地进行结球甘蓝“2+X”肥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配方肥对甘蓝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结球甘蓝增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黔西县为喀斯特山区,耕地土壤肥力差异较大,同一块地不同部位肥力各不相同,肥力均匀性较差的这一固有特性对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结球甘蓝;2+X;氮肥总量控制;配方

中图分类号:S6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4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蔬菜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品质育种是蔬菜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主要蔬菜作物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结球甘蓝(Brassiea oleraeea L.var.eapitata L)又称洋白菜、圆白菜、高丽菜、包菜、包心菜、莲花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为甘蓝(Brassiea oleraeea L)的变种。结球甘蓝2+X肥料效应田问试验是获得各种结球甘蓝作物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问试验,能掌握结球甘蓝对氮(N)、磷(P)、钾(K)肥不同比例的最佳需求量,不同生产水平的结球甘蓝作物对N、P、K的吸收量、利用率等也有不同,构建结球甘蓝作物施肥模型,能为测土配方施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试验地选在黔西县洪水乡新桥村四组苏家大田,经度105°56′57″,纬度27°04′02″,海拔1220m。此地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土地肥力中上且均匀,为水稻土类型、大泥田土种,其结球甘蓝的栽培水平、气候条件在该地区具有代表性。

2试验设计

采用“2+X”方法,分为基础施肥试验和动态优化施肥试验两部分。

(1)基础施肥试验:设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两个处理,不设重复,面积66.7m2

(2)动态优化施肥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无氮区;处理2:70%的优化氮区;处理3:优化氮区;处理4:130%的优化氮区),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长5m,宽4m,面积20m2。行距80cm,株距50cm,每小区50株,密度1667株。小区间隔20cm,重复间走道50cm,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带。

2.1试验田间排列及施肥方案

(1)试验田问排列见图1。

(2)试验材料:①供试品种:奥棋美;②供试肥料:氮肥(尿素),赤化生产,含N46%;磷肥(过磷酸钙),瓮福集团生产,含P20512%;鉀肥(氯化钾),俄罗斯生产,含K2O60%。基础施肥试验如表1所示,动态优化施肥试验如表2所示。

(3)施肥时期及养分比例。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钾肥三次施用。肥基:氮肥20%,钾肥30%;追肥:氮80%(莲座期50%、包心期30%),钾肥70%(莲座期40%、包心期30%)。具体如表3所示。

3栽培及田间管理

结球甘蓝“2+X”于2017年3月2日进行温室育苗,4月19日移栽,移栽同时用高效氯氟氢菊酯等进行全田病虫害防治;4月20日进行第二次病虫害防治;5月12日进行第一次追肥,第一次中耕,第三次病虫害防治;6月12日进行第二次追肥,第四次病虫害防治;6月25日进行第五次病虫害防治;7月22日测产实收。

4结果与分析

4.1结球甘蓝田间试验生育期

为控制无关变量对结球甘蓝田间试验的影响,对结球甘蓝生育期进行记载,详见表4。通过对4组实验处理和常规施肥与优化施肥的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莲座期、包心期、收割期、生育天数的天数进行记载来减少实验误差。

4.2氮肥控制对结球甘蓝的生长发育

控制氮肥用量对结球甘蓝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见表5。动态优化施肥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结球甘蓝的株高、开展度、球直径均有所增加,增产效果明显。

4.3氮肥施用量对白萝卜产量的影响

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结球甘蓝的产量,具体如表6所示。处理4的每平方米产量最高为6.553 5kg,依次是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比处理1每平方米增产2.616 75kg,增产66.5%;处理3比处理1每平方米增产2.14125kg,增产54.4%;处理2比处理1每平方米增产1.596kg,增产40.5%。基础施肥试验的优化施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每平方米增产0.667 5kg,增产11.6%,说明结球甘蓝增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4.4经济效益分析

动态优化施肥中处理4投入产出比、每平方米纯收入最高,处理3投入产出比、纯收入第二位,不施氮肥的处理1投入产出比、纯收入最低,如表7所示。基础施肥试验中优化施肥处理的投产比、纯收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说明N、P、K合理配套施用是增产的关键。

5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四种处理)、基础施肥试验和动态优化施肥在山地甘蓝区域生产上应用效果不同,6种不同配方肥施用后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不同,控制氮肥用量对结球甘蓝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动态优化施肥对结球甘蓝的株高、开展度、球直径增大和增产效果明显,是较好的一种施肥措施。而不同的试验地肥力差异较大,尤其是山地区域的顺坡向由上向下肥力差异不同,均匀性差是山区耕地肥力的基本特征,为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难度,关于精准施肥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猜你喜欢
氮区肥力结球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德江县2013年豇豆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报告
不同春化和授粉前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抽薹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油菜精确施氮试验研究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结球生菜的趋避栽培模式试验
上海蔬菜(2015年2期)2015-12-26 05:03:37
基于墒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采煤废弃地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茄子氮肥总量控制应用效果
棉花“2+X”氮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