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2018-09-10 18:00:22高如梦杜江李晓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湖北省

高如梦 杜江 李晓涛

[摘要]为了更好地探究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总量的角度出发,将产业结构置于总量框架之内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选取湖北省1990-2016年农、林、牧、渔业各项总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建VAR.模型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人均收入受种植业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小,受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力度逐渐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农民人均收入依旧受种植业的影响最大,约为41.32%,受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程度分别为3.56%、1.16%、32.9%。并且湖北省林业、渔业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牧业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产生了质的变化,从最初的负向影响转变为后续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研究;VAIL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419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中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问题和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加大实施和国家着力推行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相比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具有较大优势。湖北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全国农业增长有着战略性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相应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其中,农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289.4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 621.97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为46.05%。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659.33亿元,占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为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16年年底湖北省总人口为5 88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为2 466万人,占比为41.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也从1990年的1859.8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133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70.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771.48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为66.19%(以1990年为基期,对后续数据进行了处理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湖北省种植业从1990年的252.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 811.59亿元,农业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990年的2529:1.42:9.8:2.39变为2016年的27.8:1.81:15.03:9.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种植业的总产值依然是最高的,其次依次为牧业、渔业、林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9-2015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最快。湖北省种植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牧业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渔业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2011-2015年增长率最高,但三者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均低于种植业。2016年湖北省种植业、林业、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54%、3.15%、26.24%,均低于全国53.84%、4.14%、27.81%的平均水平,渔业所占比重为16.11%,高于全国10.16%的平均水平(此比例均按當年价格计算),可见湖北省渔业发展势头良好。总的来讲,种植业所占比重偏高,林业和渔业均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渔业增长速度颇为缓慢,年均增长率为7.16%,林业所占比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2013年以后略有所上升。从长远来看,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目标是种植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继续保持林业稳步增长,使农业结构达到最优,充分发挥湖北省“鱼米之乡”的地理优势。

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国内关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纪玉山等。广东省作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迅速首先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王兵等选取1952-2001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广东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值结构上。刘建平等将研究考察期定为1978-2003年,探讨了广东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有:席文等选取1952-2004年的相关数据对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高霞选取1952-2008年的数据对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出现不同或相反结果的原因是两者在选取时间、衡量指标上有所差异。总的来讲,上述研究均忽略了产业结构变动是否会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现有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三大产业结构之间,只有少部分的研究关注农业产业结构。柯炳生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农业产业内部和外部相互影响所进行的调整。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李国祥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时得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还提高了农民收入;王颜齐等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对1992-2006年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得出农业经济增长的4.29%可以由产业结构变动解释的结论。

基于农民收入水平视角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有:陈锴用灰色关联法对长三角地区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进行分析,发现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具有关联性,并且农村非农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强大动力;杨忠娜等通过分析2000-2011年南疆地区农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指出农业产业结构已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可见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具有空间地域性。

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两个视角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有:魏君英等基于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变动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但也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考虑到空间地域性,汤丹基于2000-2014年全国及各区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我国及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各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种植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仍然最大。

基于劳动生产率角度研究二者关系的有:成德宁等在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得出种植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呈负相关,而林业、牧业和渔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呈正相关。

目前,关于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较为匮乏,并且以上相关研究尚未对农业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本研究基于农民纯收入视角,运用Eviews 7.2进行协整检验、构建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从而探讨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湖北省十三五时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研究一共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产业结构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三是如何实现在经济增长中合理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理论框架与研究假想;第二部分为数据说明、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第三部分为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政策建议。

1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结构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第三个来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往往被研究者忽视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各个生产要素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引起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总是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经济增长必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进。目前,有关产业结构对社会总体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具影响力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谢尔曼·罗宾逊的两部门模型、Lawrenee的部门转换与社会失业模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果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过慢并且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时,它将会阻碍经济增长;二是如果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资源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这将会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资本和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关于产业结构是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绘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详

从图1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将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此时资本、劳动力均由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得到重新配置。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时,产业结构便会得到不断的优化,产出水平和效益水平将会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产业政策,主要是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能以更快的速度更替。因为更新的技术将会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那么,经济增长又是如何影响产业结构的呢?当经济增长即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时,这时社会消费需求总量扩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将会引发新的需求,新需求又将通过产业结构来影响经济增长。从目前我国农业现状来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提升农民收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方面可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见图2。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市场新兴产业对农业劳动力有了新的要求,此时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会随着市场而改变,人力资本水平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图2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农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以下两种假设: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会阻碍经济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短期内会阻碍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初期會带来短暂的结构性失业,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显著降低,甚至是零收入。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普遍还比较低,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之间的匹配度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民收入,进而阻碍了经济增长。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长期内会促进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劳动力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会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选择可能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借助人力资本投资这一工具作为跳板实现职业的转换,从而增加自己的工资性收入。总的来讲,产业结构调整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驱动力,其对增强个体就业能力和在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数据说明、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2.1数据说明与指标选取

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力总和在整个社会生产力中具有基础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从经济总量的角度出发,把产业结构置于总量框架之内,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选取1990-2015年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作为研究对象,农民人均纯收入用以衡量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单位均为亿元。数据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为了提高原始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对以上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lny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lnx1、lnx2、lnx3、lnx4分别表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据表1可知,湖北省农业增长与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大产业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了满足数据具有平稳性的要求,对上述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2.2协整检验

如果几个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的线性组合形成的变量是平稳序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称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如果几个变量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这几个变量存在长期关系。在多个变量协整关系的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是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本研究在上述数据平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与农民收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特征值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在10%的水平下接受了原假设,即认为以上变量存在2个协整关系。

2.3模型构建

在以往的研究中,诸多学者往往采用协整分析、建立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来考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VAR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Y表示K维的内生变量矢量,A表示相应的系数矩阵,P表示内生变量滞后的阶数。整个VAR模型的平稳性需要根据整个系统的平稳性条件,即计算特征根多项式的值。如果特征根倒数的模等于1,说明该VAR模型不平稳,需要重新建立;如果特征根倒数的模小于1,表示该VAR模型平稳。本文建立一般的VAR模型,建立VAR模型后,通常要检验VAR模型整体的稳定性。VAR模型整体的检验统计量中包含Determinant resid covarianee经过自由度调整的残差协方差矩阵行列式值、Loglikelihood对数似然函数值、AIC值、sc值。研究者可以根据这五个统计量来选择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来进一步确定VAR模型的结果。本文根据AIC取值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2。对于滞后期长度为2且有5个内生变量的VAR模型,特征根多项式有10个特征根。理论上来讲当VAR模型的所有特征根的倒数的模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VAR模型是稳定的。本文所建立的VAR模型所有特征根的倒数的模均位于单位圆内,模型是稳定的,详见图3。

3结果与分析

3.1脉冲响应函数

在相关性研究中,回归系数往往只能反映局部的动态关系,并不能捕捉一个全面复杂的动态关系。本研究通过绘制IRF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全面地反映湖北省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详见图4~图7。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区间数,纵轴表示农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实线表示农民人均收入受冲击后的走势,两侧的虚线表示农民人均收入走势的两倍标准误差。

由图4可知,湖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对种植业产值冲击的响应总体上呈现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一直持续到第6期达到最大值0.8,之后一段时间呈现稳定状态,在第7期后期到第10期冲击的正向效应逐渐减弱,第10期约为0.6。由此说明湖北省种植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收入刚开始随着种植业总产值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达到一个稳定值后,农民收入的增长依靠种植业拉动的部分逐渐降低,种植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所减弱。

由图5可知,湖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对林业总产值冲击的响应总体上呈现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一直持续到第4期达到最大值0.3,之后一段时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直到第10期正向效应逐渐减弱至0.15。由此说明湖北省林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收入刚开始随着林业总产值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达到一个稳定值后,农民收入的增长依靠林业拉动的部分逐渐降低,林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断减弱。

由图6可知,湖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对牧业总产-值冲击的响应总体上呈现负向关系。这种负向关系一直持续到第2期达到最小值约为0.3,之后一段时间负向影响效应一直呈现减弱趋势,直到第8期末负向效应逐渐减弱至0,接着从第9期初开始转向为正向效应,直到第10期正向效应达到约0.05。由此说明湖北省牧业总产值刚开始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一段时间后牧业总产值开始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即农民收入刚开始随着牧业总产值的增加不断减少,达到最小值后,农民收入的增长依靠牧业拉动的部分逐渐增加,此时牧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所增强。

由图7可知,湖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对渔业总产值冲击的响应总体上呈现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首先呈现线性递增关系,在第2期中旬达到最大值0.4,之后呈现曲线增长,在第7期达到最大值0.75,直到第8期末一直稳定在此值。第9期以后正向促进效应开始逐渐减弱,第10期约为0.7。由此说明湖北省渔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收入刚开始随着渔业总产值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达到一个稳定值后,农民收入的增长依靠渔业拉动的部分逐渐降低,渔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所减弱。

3.2方差分解

一般情况下,脉冲响应函数捕捉的是一个变量的冲击对另一个变量的动态影响路径,而方差分解可以将VAR模型系统内一个变量的方差分解到各个扰动项上。因此方差分解提供了关于每个扰动项因素影响VAR模型内各个变量的相对程度。所以本研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方差分解,进一步探讨每个影响因素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结果见表4。随着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人均收入受种植业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小,受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的影响逐渐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农民人均收入依旧是受种植业的影响最大,约为41.32%,农民人均收入受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程度分别为3.56%、1.16%、32.9%。这一比例符合目前湖北省的发展现状。

4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知,随着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人均收入受种植业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小,受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的影响逐渐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农民人均收入依旧是受种植业的影响最大。目前,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仍以种植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区,牧业主要分布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渔业主要分布在河湖广布的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湖北省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种植业所占比重偏高,渔业增长缓慢,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尚未发挥其地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所处层次较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有适时调整种植结构才能适应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4.1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

脉冲函数结果显示,湖北省林业、渔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牧业总产值对提升农民人均收入产生了质的变化,从最初的负向影响转变为后续的正向影响。可见湖北省原有的农业格局已被打破,牧业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合理优化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其种植业结构多样化,提升林业、牧业、渔业所占比重。

(1)湖北省素有“魚米之乡”之称,应根据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发展集约化、无公害化养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进而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发展新兴渔业。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拓宽渔业内涵,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达到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的效果。

(2)为了响应十九大报告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林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林业对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农业是一项相当长的民生工程。湖北省应该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前列,为促进中部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3)将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新高度。目前,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湖北省应结合各地区当地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和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同时,政府应加快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推进畜牧业的健康清洁发展。从而将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新高度。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湖北省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经济师(2016年11期)2016-12-15 13:58:00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49:41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11:19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47:24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41:56
高校瑜伽形体选项对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1:02:05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37:04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4:43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4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4期)2015-05-10 03: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