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怀古情思中谷崎的实践家形象分析

2018-09-10 13:50申文静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阴翳使命感

摘 要:谷崎润一郎(以下均简称谷崎),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以处女作小说《刺青》登上文坛,一跃成为文坛的宠儿。创作生涯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内容涉猎广泛,并保持着一颗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始终如一的心。但研究谷崎的学者们大多把视线集中在小说、戏剧方面,对其随笔的研究略显薄弱。本文将选取谷崎“古典回归期”的关西舞台创作的名篇《阴翳礼赞》,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还原当时谷崎的实践家形象。并探讨其形象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昔;实践家;阴翳;使命感

一、创作背景与内容介绍

出生于江户下町的“东京儿”谷崎移居关西,源于1923年9月1日震动整个日本的关东大震灾。起初只是抱着避难的想法暂住关西的谷崎,渐渐喜欢上这片传统气息浓厚的关西风土而毅然决然选择定居,由此迎来了他绚烂的“古典回归期”。

从古典回归的开端《各有所好》,到以关西风土民情为舞台的《吉野葛》,再到刻画阴翳世界盲目师徒生死之恋的《春琴抄》等著作,无一不立足于日本历史传说或日本传统,用独特的叙述方式于字里行间自然流淌着怀古情思。但在小说的古典世界之外,备受瞩目的当属1933年初次刊登在杂志《经济往来》12月刊的《阴翳礼赞》(于翌年1月刊完结)。

《阴翳礼赞》一文由十六小节组成,以自由的随笔调将谷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所见所闻及感想和盘托出。主要讲述了面对逐渐西化的日本,谷崎从建造纯日式房间的体验开始论述,范围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家居设备、器皿、文具、料理、建筑与日本传统艺能及古典女性等方方面面,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和细腻的笔触精准地指出西洋文明与日本固有传统文化不协调之处,进而为读者展现了日本独特的阴翳美。这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而这种日本独特之美,在近代日本吸收西方文明利器的浪潮中逐渐被驱赶殆尽,背负上诸多“损失”。不禁悲叹的文学家谷崎,呼吁至少从文学领域唤回这阴翳世界。

二、于“昔”中谈怀古情思

(1)怀古基调

日本诗人荻原朔太郎在《作为思想家的谷崎润一郎与正宗白鸟》中,称《阴翳礼赞》一文,“作者过于深切的悲愿,让人深感绵绵哭诉之叹的同时,又油然而生一种咏叹悲中生美的抒情诗之思”。“抒情诗”一词一方面阐述了该文的语言艺术之美,一方面指出该文的情感本位特征。而“深切的悲愿”、“绵绵哭诉之叹”、“悲中生美”等词藻无一不透着一股悲叹哀怨之情,流露出该文的感情基调。但这种基调从何而生呢?日本学者尾高修也主张 “礼赞阴翳”等同于空间上的“礼赞京都文化”和时间上的“礼赞过去”。

1912年4月至7月谷崎第一次游览京都,并在《大阪每日新闻》《东京日日新闻》上发表《朱雀日记》,书写了京都风情的体验记。1923年关东大震灾避难关西时,也曾于京都寻找安定之所,停留上京区等持院及东山要法寺等地,对京都的风土人情尽显膜拜之态,但因“无法忍受京都冬天刺骨的寒气”而移居兵库县六甲苦乐园。晚年在《忆京都》的随笔中,更是坦言已抛弃东京的故乡,把京都当作真正的故乡,甚至在京都的鹿谷定好了墓地。身体原因无法忍受京都的酷暑与寒冬,依旧每年春秋两次例行前往京都游玩,以表对古都的爱恋之情。《忆京都》随笔的结尾处,转向描述古都被现代化“污染”的现状,道出了迷恋京都的缘由——它保持着不受近代化“污染”的古朴风情。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谷崎并不单单礼赞京都,他礼赞的是没有被西洋所谓的科技文明所统治的日本,那里才是他心灵的故乡,然而历史前进的车轮从未停滞不前,他的心灵的故乡已经成为过去,只能在追忆中找寻那一丝丝幻影,在想象和虚幻中构建一片富饶的精神世界。在回顾本节开头荻原朔太郎的“悲中生美的抒情诗之思”时,就不难理解谷崎那悲愿所在了。但《阴翳礼赞》一文这种悲叹哀怨的基调是否谷崎为了达成某种理念而构造的一种假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接下来立足文本,重点分析文中怀古情思的表现。

(2)“昔”中的怀古分析

方便起见,以下分析将把原文本的十六节按阿拉伯数字形式叙述。首先,各章节中的怀古体现如下:

第1节中古董店里古朴的煤油灯、夜明灯和床头座灯;第2节京都奈良寺院里的古老幽暗的厕所;第3节过去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的毛笔;第5节过去甲州产的水晶和乡间小镇落后的牙科诊所;第6节京都有名料理店曾使用的昏暗中摇曳着蜡光的烛台及自古的漆器纹理;第7节产生红酱汤的古代幽暗家屋;第8节厚重屋檐的日本传统建筑;第9节的古代书院;第10节幽暗里生活的古代贵族、绚烂的黄金色、泥金画、金丝织物、宠溺身着能衣裳美少年的古代大名、未使用西洋照明的曾经的歌舞伎舞台及能舞台中肆意流淌的暗色中的古代日本等;第11、12、13、14节承接第10节的艺能,笔触转向生活在深闺中的古代女性,从形体、妆容到肤色用细腻官能之笔将日本古代的女性之美刻画的如梦如幻。第16节从老人视角描写了英国老人的追忆之思与各国老人被时代抛弃的共鸣。

若检索原文中“昔”这一日语词汇,就会发现第1、2、3、7、8、9六节各出现一次,第5、6、14三节各出现两次,而第13、16两节三次,第12、10、11节各5、6、7次。从这些“昔”的出现频率不难看出,谷崎的确在回溯过去中寻找艺术之美,并在叙述日本古典艺能及女性的第10-14五节时频频出现。不难看出谷崎对日本固有的传统美意识的赞美和热爱,也佐证了谷崎的美意识的对象不单指京都,“礼赞阴翳”并非“礼赞京都文化”。暂且称之为对过去的礼赞,但能否称其为“礼赞过去”?这里我们还应从行文构造上分析没有出现“昔”的第4节和第15节。

首先第4节基于第3节“小说家的空想”,对比西洋,痛切地提出了“我们(东洋人尤指日本人)吃了多少‘亏损”的问题。这也是移居关西初期1927年谷崎在《饶舌录》中对“东洋在精神上成为西洋殖民地”这一危机意识的解决方法的探讨。从这个角度来看《阴翳礼赞》一文有着近代批判的积极意义。“西方是沿着顺利的方向发展到今日,我们是遭遇优秀的文明而不得不接受它。结果呢,走向和過去数千年发展进程完全不同的方向。由此,产生了各种障碍和曲折。”即舍弃自身优秀的传统一味效仿西洋文明,是无法取得顺利发展的,论述了东洋和西洋文明的对立观。这不禁使笔者联想到当今全球化浪潮下如何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民族文化标签,今后将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标志与身份认同。

第15节主要批判日本都市滥用电灯现象,自然承接文章开篇,转入第16节的叙述。首尾呼应。前者介绍了谷崎独特的赏月选择与避暑法,后者以老人发牢骚的口吻哭诉着现代文明对老人的不公。

综上,第4节和第15节,在行文构造上起到承上启下和前后呼应的作用。而且都与文本开头前三节的内容密切相关。即与谷崎从修缮纯日式家屋入手,不辞辛苦绞尽脑汁调和的实践活动有关。

三、回归古典阴翳的实践家

(1)开篇的实践活动

前三节从讲究家居的人修缮纯日式房间的风气入手,主要描写了谷崎与友人偕乐园主人的装修实践与感悟。

开篇开门见山客观地描绘了日本西化的社会现状:相对雅士们的隐居选择,现代都市的大家庭,不管如何讲究日式风格,也无法一概排斥“现代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暖气、照明和卫生设备”。于此,谷崎讲述了一种折中而积极的抵抗方式。首先是 “死心眼儿的人”的做法:“为着装一根电话大伤脑筋,楼梯背后,走廊一角,尽量找那些不碍眼的地方”、“庭院里的电线埋在地下”、“房间里的开关藏在壁橱里或地柜下面”、“电线吃在屏风后面”煞费苦心,反而 “有些作为过于神经质”而“自找麻烦”了。谷崎虽智慧地在电灯上加了个落后时代的浅色灯罩,使之“显得自然、素朴、风流”,却与偕乐园主人在改造和坚守的实践中困难重重。

偕乐园主人面对客人的叫苦连天时委曲求全在客厅里装电扇,却忽略瓷砖的经济适用,把客用的澡堂全部采用木造,避免了经年累月后木板房柱与瓷砖上演的“一棵树嫁接上一根竹子”的怪异现象。而这现象何尝不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近代化进程中一味效仿西方的缩影呢?

相比友人,谷崎回想“早几年,也不顾自己的身份够不够,花了一大笔钱”盖豪宅的经历,介绍了改造和洋式格子门、暖气和厕所的经过。格子门,结合兴趣与实用性,花高价“里边贴纸,外边装玻璃”而不伦不类;暖气,绞尽脑汁在民家常有的大火炉“里头装入电炭”方便实用也不失一家团乐的温馨;厕所,纯日式理想型厕所既有大文豪漱石先生“生理的快感”,可在倾听雨声时冥想,又有诗人斋藤绿雨的“风流即清寒”,可于品味四季变换时风雅,在花鸟风月中安神养性。然而,在昭和初期的日本这也只能存在幻想中,现实中连谷崎设想的“冲水式便池”都得“特别定做,既麻烦有破费”,不得已宣告失败。为此,谷崎将又一问题抛向读者:“照明、暖器和厕所,引进文明利器固然无可非议,但为何不能稍稍尊重和顺应我们生活的习惯和爱好,略加改良呢?”1不禁发人深思。

(2)文学上的实践

研究谷崎的学者,不难发现(一)中实践活动源自1923年关东大震灾灾后偕乐园主人和谷崎的建房经历。偕乐园主人,名笹沼源之助,谷崎从幼年时期的伙伴,也是一生的挚友和赞助家。偕乐园是他料理的东京中国料理店名字。在谷崎追悼他的追悼录《抚山翁忆草》的序言中,长男宗一郎回忆:灾后重建偕乐园时,父亲苦心钻研建筑学,花了三遍多张设计图,三年间无休地在建筑工地指导。可见其对重建偕乐园的热忱与实践精神。笔者甚至推想,谷崎笔下 “死心眼儿的人”大概也是友人的真实写照。

谷崎的建房经历无疑是在关西定居之际,建筑豪宅“冈本梅之谷”的真实体验。暂居关西避难的谷崎,由于“一元本”的大量出售而大发横财,加上对关西风土的喜爱,决定定居关西而建造豪宅。“冈本梅之谷”,就是谷崎于阪神间建造的唯一自宅,起于1928年。以“冈本梅之谷”之名一直完好无损地保存至1995年1月17日。因阪神淡路大震灾彻底倒塌,重建时由谷崎中国题材的小说《鹤唳》命名为“锁澜阁”。明里千章称该住宅是“谷崎私生活和谷崎文学转换期舞台上的象征性存在。”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从另一侧面理解该经历为谷崎的挥墨动机之一也不为过。将《鹤唳》中的建筑理想付诸实践,又在十二年后的随笔中回忆过往,不难看出谷崎克服千难万险将文学理想付诸实践的热血与坚持。就像文中所说的和洋式格子门“从外边看,只是一个玻璃门,从里面看之后头有玻璃,仍不想真的纸们那般温润柔和,有点令人生厌”,略有后悔之意,但“不百般尝试是不甘心认输的”何尝不是谷崎的心声和实践写照呢?

此外,独特的病院改造理念,从病人心理与静养环境的调和出发,对医学研究也有一定启迪。前述第15节介绍的赏月选择与避暑法,看似无奈之举,却处处体现了谷崎抵抗现代照明之一文明利器的苦心。在现代人看来不免被视为滑稽之举,却也传达出谷崎抵御破坏阴翳美的现代照明的决心和实践精神,也不禁让笔者反思现代光污染与都市焦虑症的关联。第16节中谷崎坚持吃自制日式料理长达一个夏季,为老人发声。谷崎的实践家形象逐渐清晰。而这些实践活动,结合其他章节从日本文化方面体现的“阴翳美学”,不正是为了重建文学领域的阴翳世界而服务的吗?

“我们已经失去的阴翳的世界,至少要在文学的领域唤回来。是文学的殿堂庇檐更深,将过于坦露的空间塞进黑暗,剥去室内无用的装饰。不一定家家如此,哪怕先有一家也行。究竟如何呢?姑且先把电灯熄灭看看吧。”2

感情真挚的号召,让人不禁回想起1927年最初表明定居关西意志的随笔《为了关西文学》中,对关西青年人的号召:“我虽然是东京人,不具备做这件事业的体质,但我已决定定居关西,若有认真担起运动大旗的人,我一定私下帮忙。怎么样呢?谁试着做一下?”6对关西文学的热爱和对关西青年的希冀溢于言表。这样以身作则的实践家谷崎也十分符合文学代言人的身份,同时也彰显了文学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大概是这篇随笔又一时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德文译.阴翳礼赞[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2]谷崎潤一郎.陰翳礼讃(谷崎潤一郎全集第十七巻[M].中央公論新社,2015.9)

[3]谷崎潤一郎.関西文学の為に(谷崎潤一郎全集第十三巻[M].中央公論新社,2015.8)

[4]谷崎潤一郎.京都を想ふ(谷崎潤一郎全集第二十四巻[M].中央公論新社,2016.3)

[5]尾高修也.陰翳礼讃[D].谷崎潤一郎 没後五十年[M].作品社,2015.11

[6]明里千章.谷潤一郎:自己劇化の文学[M].和泉書院,2001.6

[7]たつみ都志「場」の作家·谷崎潤一郎(その一)鎖瀾閣検証―岡本梅ノ谷の家について[D]日本語日本文学論叢[J],2006.9:P99-111

注释:

[1]陈德文译.阴翳礼赞[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p24

[2]尾高修也.陰翳礼讃[D].作品社,2015.11.20:p279

[3]同i:p7

[4]同i:p5

[5]明里千章.をかもとの宿は住よしーー岡本梅ノ谷の家[D].和泉書院,2001.6:p267

[6]同i:p33

[7]筆者译

作者简介:

申文静,女,汉族,河南睢县人,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近现代日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阴翳使命感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谒子美
雄关漫道
试论“阴翳”审美意识的形成因素
浅析中日文化中的阴翳之美
生命带着使命而来
简论中外战争中活跃的战地记者
安慰
因为
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