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金星 焦虎四
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经历了百家争鸣,最终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主流。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武术就在其中。“未曾习武先修德”,是习武者最初要遵循的武德准则,武德在武术中处于灵魂地位。武德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成为学习武术的人们立身处世所坚持的行为规范。自古武者一身浩然正气,仁义,正直,礼貌,守信等武德思想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深深滋养着武德精神。
关键词:儒家;武德;实践;作用
武德作为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道德规范。深受儒家思想中的“崇德轻力”、“礼之用,和为贵”、“重义轻利”、“仁者爱人”、“无信不立”等内容的影响。儒家思想以“仁”、“义”、“礼”、“信”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来影响武德精神,成为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儒家思想及武術武德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和相关的文化学者,对所获得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又称为儒家学说或儒教、儒学,奉孔子为宗师,最初是指司仪,后来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历代流变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即在其中。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仁”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系,并对仁的实现作出标准化。儒家思想除了“仁”之外还强调“义”“信”“礼”的重要性。
2.武德
武德,通俗来讲,即武术道德,是指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和坚守的行为要求的总和。它包含了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自身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二)儒家思想对武德实践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武术及武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在武德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武德是武者所拥有的武技与武者思想道德的结合,是武术在长期发展中对习武者形成的道德标准。武德的本质表现为七大方面:“仁”,“义”,“礼”,“智”,“信”,“忠”,“勇”。
1.武德中“仁”的体现
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的理念,指的是仁爱,关怀,同情,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武德的内涵支柱,“仁者,莫大于爱人”。“仁”是义、信的基础,“人”只有在“仁”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习武更应该将“仁”作为自己所遵循的道德准则,作为奉行的“仁道”。在武德中的体现主要是习武人在运用武技时,所具有的“仁”心。同时在武术传承中表现出来的“仁”德。“仁”的思想如何运用到武技上。随着武术技艺提高,更需要怀有一颗“仁心”,高超的技艺更需要良好的武德。在少林《罗法行动短打》中提到:点穴法,不得已而用之,其目的是使敌心神昏迷,手脚受缚,不能动,但一救而苏,不致伤人。可见,点穴法不可乱用,应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如传统武林“八打八不打”原则,其目的就是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武德的“仁”之精神。
2.“义”在武德中的体现
“义”为行善之本,自古以来人们把“义”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立身行事的第一准则。认为重于生命,如道义,言诺,名节。仁为先,义为本,也就是说“义”是依靠于“仁”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标准。
同时义在武德中还表示习武者应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等级,从而作出相应的言行举止,比如上尊师,下爱徒,见不平之事需出手相助等行为。
孔子曾说:“义者宜也”,“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这里的“义”指的是“合理”的意思,在利益面前首先要考虑是否合理,若合理,则可取。《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舍生取义”在武德中的体现则是习武之人“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情怀和气节。习武之人,血性男儿,被武术赋予的那股浩然正气,散发着惩恶扬善,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正义力量,从而“义”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武德的价值标准。
3.“礼”在武德中的体现
“礼”,即礼貌、礼节、礼制、礼让、礼仪、明礼。“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处世之道,是立身之法,是治国安邦之根本。
“礼”对传统武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武德中主要体现在习武者尊师重道和“持械”等行为方面。如习武者见到长者需行武术礼,或是在演练武术套路以及切磋武艺前也要行武术礼。“礼”作为武德中外在层面的精神财富,无时无刻不再习武者身上体现,比如“抱拳礼”、“作揖礼”、“跪拜礼”、“持剑礼”、“持棍礼”、“持枪礼”和“抱刀礼”等众多礼节。武德中的“礼”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由此衍生出众多具体化的武术礼仪,武术中最为重要的礼仪形式为“抱拳礼”。
4.“信”在武德中的体现
商鞅变法之初,为取得平民百姓的信任,上演了“徒木立信”的故事,后被世人广为流传。这个故事足以证明“诚信”对于个人,乃至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守信。诚信,对于习武者来说更是重中之重,言出如山,行必有成,唯有如此才可谓一身正气。
三、结论
中国武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渗透下逐渐形成了以“学拳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的价值取向,同时武德在各武术流派中被重视。武德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体现着儒家思想和核心内涵,“仁者,人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习武之人坚守的人生信条。“义者,宜也”,义是习武之人立身武林乃至立身于世所秉持的准则。武德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并得以体现,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禹.武术民族精神内涵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09(9).
[2]刘志华.儒家思想精髓与武德教育[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1).
[3]郭守敬.文化学视野下孔子的武术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4]马玉龙.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武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相金星 沈阳城市学院体育部;焦虎四 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