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结局之谜

2018-09-10 22:00梁归智
名作欣赏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神境界林黛玉

梁归智

摘 要:林黛玉在佚稿和续书是两种结局,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母死去失掉靠山;流言蜚语遭受污蔑;担心宝玉还泪而逝。后四十回续书:风声鹤唳绝食求死;偷听私语起死回生;调包计泄含恨而亡。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结局,是为爱而献身;续书中林黛玉的结局,是因恨而灭亡。这才是探佚要真正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小说的精神境界、价值导向。

关键词:林黛玉 两种结局 精神境界

讲完贾宝玉,应该顺序讲一讲金陵十二钗结局之谜。不过应该首先说一下十二钗排序的艺术奥妙,以作铺垫。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薄命司”里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判词,还听了仙境歌舞乐队演唱的“红楼梦”组曲。小说描写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共三等册子,每册十二个女子,但写贾宝玉只看了又副册中第一名第二名两个女子和副册中第一名一个女子的判词,正册则十二名女子全看了。而“红楼梦”组曲一共十四支曲子,首曲是引子,尾曲是收官,中间的十二支曲子一一对应着正册十二钗。

十二钗的排列次序极有讲究,就是每两个人一对。正册里面的前六钗是两对金玉和两个王妃各自成对,乃十二钗中最杰出的六位。两对金玉是脖项上戴着金锁的薛宝钗和名讳里有玉字的林黛玉,腰带上佩着金麒麟的史湘云和法号里有玉字的妙玉。两个王妃是国内的皇贵妃贾元春和后来远嫁海外做王妃的贾探春。两个王妃是盛衰荣辱最明显的化身,她们排在第三第四位,隔开前面的钗黛和后面的湘妙,正应对着情节的演变格局:贾宝玉和宝钗、黛玉的婚恋故事主要发生在贾府还算兴盛的时段,是正照风月宝鉴;湘云、妙玉和贾宝玉的主体故事则发生在衰败以后,是反照风月宝鉴时的内容。

后面的六钗相对逊色或者重要性差一些,但也是两个人一对,各有道理。贾迎春和贾惜春一对,一个懦弱而被丈夫虐待而死,一个孤僻而出家为尼,显然不如贾元春和贾探春突出和重要。王熙凤和贾巧姐是母女,两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王熙凤当家,但最后“忽喇喇似大夏倾”,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也急转直下,“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但由于凤姐曾经周济过刘姥姥,“济困扶穷”“积得阴功”,巧姐就受惠,被刘姥姥救出脱离灾难,“这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最后是李纨和秦可卿,一个贞,一个淫;一个“晚韶华”,“老来富贵也真侥幸”,一个早早就“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相反相成,对比对照,但也都是薄命女儿。

同时,通过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说太虚幻境有一个仙女名叫可卿,“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被警幻仙姑安排與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宝玉在梦中叫“可卿救我”,让秦可卿纳闷:“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通过这样一种微妙的描写,暗示秦可卿兼有钗黛之美,是一等一的美女。十二钗里只有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其他十一位都是荣国府的(史湘云是荣府老祖宗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妙玉是荣府请来的女尼),但其实秦可卿才是最美丽的,这样也就使详写荣府而略写宁府获得了一种平衡。最后一位秦可卿兼有第一第二名钗黛之美,也就是说,只要倒个过儿,殿军也就是冠军。而《红楼梦》的基本格局,就是风月宝鉴的正照和反照,盛衰荣辱,都要翻过来看。

副册只出现了第一名香菱,也就是第一回出现的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其实是所有薄命女儿的总代表,第四回的回目就称她为“薄命女”。故而,第七回就变着法儿写她长得像秦可卿,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去薛姨妈那里找王夫人,初次见到了香菱,就和金钏儿评论她,说“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同时为她悲惨的身世命运“叹息伤感一回”,蓉大奶奶就是秦可卿。这其实等于说香菱也是“兼美”——用这种艺术手法照应了副册与正册的异曲同工。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回的回目是“送宫花周瑞叹英莲”,画龙点睛,点明香菱的命运“真应怜”——乃普天下薄命女儿的一个代表性缩影。

又副册只出现了第一名晴雯和第二名花袭人。但“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不也是“兼美”,是用另一种笔墨呼应了正册与副册的寓意格局吗?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排序,就是如此互相照应,巧夺天工!下面首先讲十二钗里面知名度最高的林黛玉。

后四十回续书林黛玉结局分析

林黛玉是前八十回最重要的女主角,前面讲贾宝玉结局时已经谈了不少。下面再对她的结局之谜钩玄提要,略做分疏。

后四十回续书中林黛玉的故事轮廓,可以这样概括:

风声鹤唳绝食求死;偷听私语起死回生;调包计泄含恨而亡。

续书中林黛玉的结局就是这样三个阶段、三部曲。首先是“风声鹤唳绝食求死”,从第八十二回就开始了,回目叫“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写林黛玉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娶了继母,要把自己嫁给继母的一个亲戚,来接自己回去成婚。黛玉因为爱贾宝玉,非常着急,去求姥姥贾母和两个舅妈,但大家都不搭茬,笑嘻嘻地说是好姻缘。黛玉又去找贾宝玉,贾宝玉就拿一把刀子往胸口一划,要掏出心来给黛玉看,黛玉放声大哭,宝玉眼睛一翻,咕咚倒了,黛玉就哭醒了。醒了以后黛玉痛定思痛,神魂俱乱,而且吐血了,更加绝望灰心。然后是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开始商议给贾宝玉娶媳妇的事情,贾探春的丫鬟听到点风声,和林黛玉的丫鬟说闲话,结果被躺在床上的林黛玉听到了,林黛玉就开始绝食,拒绝医药,实行慢性自杀。小说中的描写是:“索性不要人来看望,也不肯吃药,只要速死。睡梦之中,常听见有人叫宝二奶奶的。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垂毙殆尽。”(第八十九回)情况非常危急,以至于黛玉的丫鬟说:“人事都不省了,瞧瞧罢,左不过这一两天了。”这就是回目说的“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仔细读这些描写,有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望一知十,怎么忽然变得如此弱智?听见风就是雨,绝粒自戕,形同儿戏。她已经病得这么严重,连丫鬟都说“一两天”就快死了,而贾母等对林黛玉如此严重的情况,竟然似乎毫不知情无动于衷,好像没这回事一样……

接着是“偷听私语起死回生”。事情后来怎么发生了转机呢?是贾探春的丫鬟和林黛玉的丫鬟又说闲话,垂危的林黛玉又听到了,而这一次,贾探春的丫鬟说,听见说贾母给贾宝玉娶亲要亲上做亲,而且女方就是大观园里头住着的人。黛玉一想,那不就是自己吗?于是“因此一想,阴极阳生,心神顿觉清爽许多”,不久病就好了起来。而贾府里已经是议论纷纷,说黛玉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

贾宝玉娶亲的問题就由酝酿阶段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了,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三个人商量,林黛玉的亲外祖母贾母却说林黛玉身体不好,不是个有寿的,又说林黛玉的性格乖僻,两条理由,身体是病秧子,性格又差劲,不能配给宝玉,只有宝丫头最妥当。定调决策,否定了林黛玉,而决定给贾宝玉娶薛宝钗。贾母这种表现,不合人事情理不合性格逻辑,以及违背前八十回的伏笔伏线,前一讲已经做过详细的分析辨证。

再下来就是第三阶段“调包计泄含恨而亡”。贾宝玉的通灵玉忽然丢失,宝玉疯了,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急着给贾宝玉娶媳妇冲喜,当然是要娶薛宝钗了。花袭人提醒王夫人,贾宝玉心里只有林黛玉,于是王熙凤就想出了“调包计”。谁知道贾母的一个丫头傻大姐却在无意中把消息泄漏给了林黛玉,说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了,回目叫“泄机关颦儿迷本性”。林黛玉进入了精神失控的亢奋又绝望的状态,跑到怡红院去见因丢了通灵玉而傻呆呆的贾宝玉,两个人面对面傻笑了一会儿。林黛玉飞快地走回了潇湘馆,就进入了病危状态,随后就是她撕手帕焚烧诗稿,恨恨地叫“宝玉,宝玉,你好……”意思是宝玉你好负心好狠心好绝情,然后就“两眼一翻”。

然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边贾宝玉在和薛宝钗举行婚礼,潇湘馆的林黛玉则已经病入膏肓,进入弥留状态,身边的两个丫鬟,雪雁被叫去参加婚礼以糊弄贾宝玉,林黛玉身边只剩下紫鹃一个人。林黛玉咽气的时刻,也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举行成亲大礼拜堂的时刻,二者发生在同一个时辰。回目叫“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通过探佚和续书佚稿对比研究,可以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续书写林黛玉死前对贾宝玉恨怨交加,这和小说开头“眼泪还债”的神话背景满拧了。小说第一回就写了,林黛玉投胎转世来到人间,是因为她的前世本来是太虚幻境的一棵仙草,就是绛珠草,因为同样在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用灵河的仙水甘露浇灌,才能够活得长久,并且最后变成了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说自己欠下了神瑛侍者的仙水甘露人情债,要投胎转世后用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投胎后转生为贾宝玉,绛珠草投胎转生后成了林黛玉。所以林黛玉爱哭,她是在报恩还债,她的哭都是因为爱贾宝玉,心疼贾宝玉,那些情感纠纷小性儿,其实质也是因为爱。

总之,林黛玉是为了贾宝玉的利益而流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哭。这在前八十回的情节里不断地在渲染这个主题。比如林黛玉刚进贾府,第一次见贾宝玉,贾宝玉问林黛玉有没有通灵玉,林黛玉说你的玉是稀罕东西,哪能人人都有呢?我没有。宝玉听了就摘下通灵玉狠狠地摔到地上,说这个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我一个人有没意思。而林黛玉晚上就一个人哭,对丫鬟们说我第一次见宝玉就惹得他犯了病,摔了玉,如果这给他带来不幸,岂不是我的罪过?林黛玉见了贾宝玉第一次就哭,就是害怕给宝玉带来不幸,不是怕对自己有什么损害,这就是“眼泪还债”的本质,是报恩,关心对方的利益。还有一次宝玉和黛玉闹感情纠纷,宝玉又摔了通灵玉并且要砸,急得林黛玉哭着说你何苦要和那哑巴物件(指通灵玉)过不去,你砸它,不如来砸我。黛玉哭着表达的感情核心还是怕砸通灵玉对宝玉不好。

前八十回一次最大规模的“眼泪还债”是宝玉挨打以后,林黛玉心疼宝玉,眼睛哭得像桃儿一般。这一回以后,林黛玉就说自己的眼泪好像没有过去多了,这其实意味着她那一次哭还了很多债。那么林黛玉的死,应该是最后一次眼泪还债,那必然是为了贾宝玉的利益而哭。而续书的写法就不是报恩了,撕手帕,烧诗稿,一腔的怨恨,后来王熙凤就说林黛玉死的时候恨宝玉呢。这就不是眼泪还债的报恩,相反变成以怨报德了。不是还债,而是讨债了。

第二,续书这种写法,把林黛玉的气质心灵和道德水平都大大降低了。前八十回的林黛玉不仅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十分机敏,她在贾府,闻一知十,有一点动静,她就感觉到了,猜到了,绝不亚于薛宝钗,这在前八十回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林黛玉初次进贾府,她去拜见二舅妈王夫人,王夫人讲客气,让林黛玉往上面坐,而林黛玉立刻观察到上面应该是贾政的座位,就不肯往那儿坐,而是挨着王夫人坐下。一会儿到贾母那儿吃饭了,吃完饭丫头送上茶水,林黛玉先观察了一下别人是用茶水漱口的,就也照着漱口,第二次送来的茶水才喝。宝玉挨打后,黛玉站在潇湘馆门口,观察怡红院的动静,看着一拨一拨人去看宝玉,有黛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灵透的气质是和高尚的心灵融为一体的,林黛玉虽然有时候闹小性儿,但在本质上是很高尚的,胸怀宽阔的,对贾宝玉是理解的。特别是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以后,黛玉和宝玉就彼此完全知心知意了,那一回宝玉感情痴迷到极点,对黛玉说了掏心掏肺的话,小说描写林黛玉听了贾宝玉的话后是“轰雷掣电,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这一回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黛玉对宝玉闹小性儿进行感情试探的情节了,只有你理解我我理解你尽在不言中的互相体贴了。续书写林黛玉又误会贾宝玉负心,明显违背前面的情势铺垫。林黛玉在续书中变得俗气了,狭隘了,自私了,不再是一心关注贾宝玉的利益,而是只想着自己了,也变得低能了,不再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聪明智慧了。总之,续书写黛玉智商、情商都大不如前了,完全不是前八十回的林黛玉了。

后二十八回佚稿林黛玉结局梗概

在曹雪芹写的后二十八回佚稿里,林黛玉的命运会怎样演变呢?一个重要的“草蛇灰线”故事,是第五十七回的“慧紫鹃情辞试莽玉”。黛玉的丫鬟紫鹃特别关心黛玉,故意对贾宝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了,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谁知道宝玉一听,立刻就犯了精神病,请来太医,诊断是急痛迷心。这件事情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意味深长。一个是宝玉的奶奶,也是黛玉的姥姥贾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流泪了:“说我当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这个情节意味着贾宝玉对林黛玉感情之深,全家都认识到了,特别是贾母,她为了这件事而流泪,那内涵很复杂。如果说此前贾母对是不是把林黛玉配给贾宝玉还有所迟疑犹豫,那么从这件事发生以后,贾母的主意就定了,她太为自己的孙子对外孙女的感情深挚而感动了,这就是她说“我当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的真实含义。所以,从这时候开始,贾母就决定了,要促成自己的两个“心肝儿肉”结合为一体了,要把黛玉配给宝玉了。

而宝玉的姨妈、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也说:“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说明薛姨妈也看清楚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太真也太深了。

还有一个情節是林黛玉听说贾宝玉因为紫鹃的玩笑话犯了病,立刻把刚吃下去的药全吐了出来,“抖肠搜肺、炽胃扇肝”地痛哭失声,咳嗽喘气,连头也抬不起来了。这都深刻地暗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关心和爱护是非常强烈的,关心宝玉的安危胜过关心自己,也就是说黛玉对宝玉的爱是利他的,不是利己的,后面又写林黛玉不断打听宝玉病中的情况,“多哭了几场”。这都是“眼泪还债”——因为担心宝玉而哭,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哭。

紧接着的情节,就是黛玉认了薛姨妈做干妈,而薛姨妈开玩笑说要找贾母提亲,把黛玉配给宝玉。这是暗示薛姨妈也看清形势了,不仅看清楚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也明白了贾母的真实意思,就是要把黛玉配给宝玉,薛姨妈落了个顺水人情。薛姨妈的这个玩笑没有安排在紫鹃试探宝玉而宝玉反应强烈这件事发生之前,而安排在这件事刚发生不久,是很有艺术匠心的。有人说那薛姨妈怎么不去说啊?那就把微妙的艺术简单化了,文章哪儿能那样写啊?再往后,又有贾琏和王熙凤的仆人兴儿说贾宝玉的媳妇老太太贾母早定了,是林黛玉,只是宝玉和黛玉年龄还小,贾母还没正式说。

这一大串一个接着一个的情节,其实都在暗示后二十八回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婚姻的后续发展。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贾母把林黛玉许配给了贾宝玉呢?还是这个紫鹃试探宝玉的故事里,也有暗示性伏笔。就是这件事情以后紫鹃对林黛玉说,宝玉的心真实在啊,可是姑娘要留意啊,趁着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要把大事定下来啊,老健春寒秋后热,有老太太在一日,好一日,如果没了老太太,像姑娘这样的人,就没倚靠了,只能凭人欺负了。这就是伏线,到了后二十八回,贾母突然死了,没人给林黛玉做主了。

另外一个伏线,就是宝玉因为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而发病后,还有一段描写:幸喜众人都知道宝玉原有些呆气,自幼是他二人亲密,如今紫鹃之戏语亦是常情,宝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别事去。这段话皮里阳秋反弹琵琶,其实是暗示贾家上下已经对宝黛异乎寻常的关系相当关注了,暗地里已经有流言蜚语了。前面讲过,因为贾宝玉是家产的继承人,许多势力想打倒宝玉,争夺家产。而攻击贾宝玉,最容易抓辫子的就是他和林黛玉的关系。

再如第四十五回,宝钗关心黛玉,建议她吃燕窝粥,黛玉就说,你不看看府里的形势,因为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凤姐,那些人还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早就多嫌着我了。对黛玉的这番话,宝钗并没有反驳说你多心了,而是开玩笑说将来也不过费一副嫁妆,现在也愁不到这里,并主动承担起给黛玉送燕窝的事情。这其实是说,薛宝钗也默认贾府里涌动着针对贾宝玉、王熙凤和林黛玉的恶势力。后来林黛玉认薛姨妈做干妈,薛姨妈也说,贾府里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伏笔,就是抄检大观园的时候,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黛玉的丫头紫鹃的箱子里抄出了贾宝玉平日用过的一些物品,王善保家的就“得了意”,质问“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是在王熙凤的保护下,王善保家的才“只得罢了”。

总结一下佚稿中林黛玉结局梗概,是这样的:八十回以后,贾家内部为了财产的继承权和管理权,各派力量的斗争日趋激烈,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也成了这种斗争的一个焦点。为了争夺财产,赵姨娘、贾环、邢夫人等污蔑宝玉和黛玉有“不才之事”,用今天的话就是绯闻。贾母活着的时候,对宝玉和黛玉的污蔑还是在暗中流传,后来贾母生病死了,林黛玉失去了靠山和保护,各种流言蜚语就公开化了。王夫人本来就不喜欢林黛玉,这时候更觉得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祸根,贾母死了,王夫人的话语权上升了,她就不让贾宝玉再去看林黛玉,宝玉和黛玉被隔离了。王夫人又进宫去见贾元春,让元春下旨意让贾宝玉娶薛宝钗。另外一方面,由于朝廷政治斗争的演变,贾宝玉一度离开了贾府,而且传来处境危险的消息,林黛玉既受到了贾府各种恶势力的污蔑诽谤,孤立无援,又日夜为远离在外而传闻不断的贾宝玉担忧伤心,日夜痛哭,最后泪尽而死。这就是脂砚斋批语说的“证前缘”。后来贾宝玉去潇湘馆凭吊,林黛玉已经死了半年了,他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脂砚斋批语)。这就是林黛玉“眼泪还债”而死结局的粗线条轮廓。

概括一下林黛玉在佚稿和续书中的两种结局:

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母死去失掉靠山;流言蜚语遭受污蔑;担心宝玉还泪而逝。

后四十回续书:风声鹤唳绝食求死;偷听私语起死回生;调包计泄含恨而亡。

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结局,是为爱而献身;续书中林黛玉的结局,是因恨而灭亡。这才是探佚要真正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小说的精神境界、价值导向。至于是秋天死还是春天死,是肺结核病死还是投水而死,读者和研究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非要得出一个唯一的结论。

猜你喜欢
精神境界林黛玉
新时代五年制高职学生精神境界提升研究
推己及人
《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肖像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心理探究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谈文徵明雪景山水
艺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生活世界”视野下的反腐倡廉教育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