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
摘 要: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运作的主要分支,具有基础性、关联性以及风险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瓶颈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挖掘其未来发展潜在力的策略,以达到充分发挥社会金融优势,寻求社会金融协调分配趋向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市场 瓶颈期 未来发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b)-039-02
金融市场协调运行,是国家经济协调运用的重要因素,它与社会房地产、农业、商业、服务业等方面,均有密切联系。有研究表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正处于新旧承接关键期,且经济运行多元条件更是呈现出发散式、多元化的转变趋向。由此,国内企业为准确把握金融市场运行要素,寻求新发展趋向,就必须对当前金融运行的瓶颈问题进行研读,这对于企业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金融市场瓶颈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脚步逐步加快,传统的金融市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国内金融运行需求,为推进国内金融行业创新,就必须突破当前发展瓶颈问题。
1.1 金融市场运作规律把握不到位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金融运行逐步向着国际化趋向转变,金融市场的发展,也逐步向着“高速率,高收益”的模式转变。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运行,過于沉迷于高速率的金融投资趋向,而忽视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致使国内金融市场许多投资方式,已经完全偏离了金融操纵控一般规律。一旦高效率金融投资泡沫现象完全退却,毫无规律的金融投资模式,将逐步显露出运行风险。
国内金融市场管理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到2018年上半年,国内金融市场中,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金融稳定率为88.95%,二三线城市的金融投资稳定率分别为70.24%、55.91%[1]。后者相比与前者来说,金融市场实际运行,存在更大的经济调节风险,且由于二三线城市,主要依靠城市发展,促进金融市场运作,因而,对金融市场的一般周期规律把握不到位,瓶颈期阶段金融市场运行稳定性相对较差。
1.2 金融市场存在行业“脱节”趋向
国内金融市场运行,始终坚持着市场投资形式多样,投资趋向综合分析的发展趋向。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过于注重投资市场趋向的分析,而忽视了金融市场与相关行业发展速率的协调关系,导致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主体与客体“脱节”的问题。如,房地产投资资金逐步增加,但建筑、园林设计、装饰等行业的金融资金运转,却始终处于资金周转困难的状态,两者发展失衡,就是金融市场行业“脱节”的主要体现。
同时,金融市场的行业运行“脱节”问题,也表现为金融资金链的断裂,金融投资市场,想要实现“钱生钱”的循环状态,就必须提升金融资金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活跃性,但国内金融投资主要固定在建筑、旅游、农业等方面,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链缺乏创新性,国内金融市场长期运行时,自然也就出现了瓶颈问题。
1.3 金融市场投入与收益失衡
国内金融市场投入与收益失衡,也是国内金融资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内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国际化的金融投资趋向,往往会动用大量金融资金,进行完全超出企业承受范围的资金投入;或者,盲目跟风进行金融股票、基金买进。但实际操作时,80%企业处于无线量投入,回报少的状态,致使许多金融企业,在这一无线循环的状态下破产。同时,国内金融市场的瓶颈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企业完全照搬西方经济运行分析理论,采取所谓的金融市场投资方法。实际运行期间,企业为了回收投资成本,需不断地进行资产投资[2]。
1.4 金融市场运行制度层面缺失
我国金融市场,具有发展时间短,活跃性强的特征。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现有管理制度,主要以西方国家的金融市场管理框架为主,许多细节部分,依旧存在着中西方金融经济运行差异,致使国内金融市场在转型阶段,逐渐暴露了“借鉴”框架的缺点。如,金融市场运行过于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市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金融投资存在“暗箱操作”问题等,均属于国内金融市场框架存在的制度漏洞[3]。
2 挖掘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的策略
2.1 综合解析金融市场运作规律
挖掘国内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是进一步激发国内金融产业潜在动力的主要方法,也是解决当前国内经济低迷的主要手段。
2.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分析
国内金融市场运行,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上,形成的金融运行模式。与西方商品经济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相比,它能够站在更立体的视角上,分析金融市场的运行状态,因而,金融市场的资金运转规律把握更便捷。
如,国内银行企业、股票投资、商业信贷渠道,可以适当的利用国家金融投资政策,开展金融市场投资规划,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以我国经济运行的优势,寻求金融市场运作规律,增大金融市场运作的后期保险,缩减国内金融市场中,个体金融投资者压力,可为个体深入认识金融市场规律,提供一定空间,从而解决了企业原有投资偏离市场规律的问题。
2.1.2 商品经济规律分析
国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综合解析,也需借助商品经济中,价格、市场、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纠正现代中国金融市场中偏离运作规律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金融企业应结合大众需求,适当的调整金融市场的投资种类,增加大众对金融市场物资的购买力度,并通过价格调节战略,调控金融市场产品,尽量保障市场运行平衡。这种金融市场运作规律调节法,也能够规避金融市场泡沫状态后,出现的长期经济运行市场不协调问题。
2.2 解决金融市场“脱节”问题
2.2.1 行业间差距调节
中国金融市场在拓展经营领域的同时,也需分析产业经营结构运行的平衡性,尽量缩小金融市场顶端行业与低端行业之间的差距,增加金融市场自行运转的空间。
如,M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时,也分别在建材、装饰材料、园林设计等方面作出投资。企业股份上市后,除了通过房地产投资收益,调节企业经营收益,也可以通过行业邻近方面的投资,获取相应的金融市场拓展渠道。一旦M企业投资的房地产金融资亏损,企业可通过建材、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进行调节。案例中提到的,M企业金融调节运行方式,就是在企业金融市场投资多元开发趋向层面,进行金融行业投资要素解析层面,寻求金融市场“脱节”问题的体现[4]。
2.2.2 资金链调节
突破中国金融市场“脱节”问题,可结合我国宏观经济与外观经济调节战略,弥补金融市场资金链断裂问题。即,金融企业当前的市场资金投入,需不断地进行金融投资要素创新,确保当前国内金融枝丫,可以再生新的资金投资渠道。
如,L企业进行金融投资时,通过国家农业开发优惠政策,打造绿色的农业产业。企业在产业经营期间,逐步打造了以商品经营和股票运行为支撑的,金融资金运行产业链。虽然L企业原有金融市场的资产运行相对稳定,但为了规避金融市场运行风险,L企业也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寻求新的资金链供应合作商,确保企业金融市场投资资金的稳固。
案例中所描述的L企业经营状态,就是进一步挖掘国内金融市场资金链运行的主要方法。这种资金运行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金融投资中,单个产业链断裂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挖掘其内在潜力。
2.3 科学投资,保障最低收益
国内企业想要突破金融市场运作中的问题,需审时适度的进行投资,才能够降低金融市场转折阶段的风险。
2.3.1 市场投资动态管理
国内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应采取动态分析法,随时进行金融市场投资比重的调节。如,当前金融基金利率为1.23%,股票利率为2.19%。企业为了保障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不触发“金融风险”,可在确定企业承担的最高风险标准下,进行金融投资。若两者实际运行期间,突然出现了某一领域风险增加,可第一时间启动风险应对方案,重新调整企业金融市场的投资战略。这种动态管理的金融市场投资方法,可避免企业金融投资资金,在金融市场运行不稳定的状态下,出现金融市场风险蔓延的危险。
2.3.2 金融风险运行最低式保障
国内金融市场收益与投入的平衡化调节,在于做好国内金融市场运行的收益评估。如,结合相应的经济调节战略,开展多元的经济要素整合,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资源规划。如,当前金融市场该项基金的运行状态都较稳定,进行市场金融风险时,就要适当的进行减少金融市场运行收益。若金融市场的当前运行波动较大,金融市场的备用资金就要提高最低收益比例,作好风险防范。
2.4 建立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管理制度
構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管理制度,首先,要继承现有制度管理框架,并进行金融市场管理条件的微调。如,企业金融市场的投资标准,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资金投资多少成正比。这种制度改革方法,可以避免旧制度完全剔除后,出现的新制度无法适应,导致金融市场瘫痪的局面。
其次,增加社会金融市场的法律管理力度。针对金融市场运作中存在的造价、非规范性投资、非法集资等行为,要运用社会法律制度,强制性进行金融市场秩序调节。如,我国新时期的金融市场管理期间,着重加强了对高收益群体,资金收益税收缴纳、收益来源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这种金融市场法治调整战略,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管理制度,实际中落实的具体表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市场瓶颈及未来发展潜力探究,是国内金融体系整合的理论归纳,它为我国经济体系改革工作推进提供了指导。在此基础上,为解决我国金融市场瓶颈阶段问题,提出了综合解析金融市场运作规律、解决金融市场脱节问题、科学投资,保障最低收益、建立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管理制度的应对措施。因此,浅析中国金融市场瓶颈及未来发展潜力,将为我国经济资源运行中改革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 孙璐璐.外资“加注”中国金融市场丰富投资者结构分散风险[N].证券时报,2018-08-18.
[2] 王仁祥,付腾腾.中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模式研究——基于“监管沙盒”思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8).
[3] 张晓莉,李倩云.人民币国际地位、汇率波动与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基于PVAR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8(7).
[4] 潘一豪.金融监管有效性视角下中央对手方机制的建构与法律问题研究[J].证券法律评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