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巨匠的海洋之路

2018-09-10 15:31薛珊
珠海 2018年3期
关键词:海工海洋工程工业园

薛珊

珠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西江水域的磨刀门、鸡啼门和虎跳门三条水道汇入南海,四通八达的水系蕴育着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老一辈珠海人还能忆起当年舟楫来往穿梭的景象。1958年后,与造船工业配套的机械加工、维修业逐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鼓励港澳商人合作投资造船,发展渔业,珠海成为省内渔船装备最好、渔产最高的地区之一。60年代初期,机械、造船等重工业增长快,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有几年超过轻工业。到上世纪90年代,钢制结构船只盛行,造船厂不再生产木船,现代造船业发展迅速,造木船的匠人世家也大多随之没落。

当谈到珠海曾经的造船历史时,郭炳华直言“就是这样,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的。”作为珠海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的厂长,郭炳华来到富山已经五年,他所带领的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也正在面临着行业的转变。

一方人造一方船

郭炳华的办公室一侧全是通透的玻璃窗户,外面依次排开的分别是蓝色铁皮的分段车间、仓库、船坞,再远点,在涯门海道水域上停放的是明天早上8点即将交付给新加坡POSH公司的船只。他每天在这里能直观地看到整个厂内忙碌的景象,“我每天都要到车间、船坞去检查、看一下现场的工作。”3月8日这天下午,郭炳华如同往常一样戴着白色的安全帽、穿着橙黄色的工作服到船坞检查各个工序,焊接工人正在打磨船头。“这个焊接不同于一般的焊接,是在打磨,让两块钢板之间毫无拼接的痕迹。”郭炳华走过耸立的工作台脚手架旁,示意一旁的工作人员小心点,别太靠近火花飞溅的地方。对于船坞里的每一处郭炳华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在船坞外水面上,停放着一艘全新的船只,从新加坡来进行交付仪式和操作船只的工作人员已经提前一个星期到达了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郭炳华用流利的英语跟现场的工作的人员交流着,晚些时候他还要回到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事情。

从郭炳华的口音就能大概猜到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郭炳华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的船舶相关专业,那时候自己班中只有不到20人,在整个香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在来到富山工业园的太平洋海工之前,他任职于美国船级社ABS的香港办事处,时常出差到各地进行船只的验收、认证工作。早在那时,郭炳华就曾来到太平洋海工对船只进行认证。美国船级社ABS主要致力于为公共利益和客户需求服务,通过开发和验证海洋相关设施的设计、建造和操作标准,保护人命、财产和自然环境的安全。言简意赅来说,郭炳华曾经是一位验船师。

从验船师到厂长的身份转变,郭炳华直言还是很大的,他学习了工商管理的课程,不断学习和更新各种船只的知识。放弃了香港稳定的生活,来到富山工业园,定居于斗门。让他做出这些变动的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不仅提供了具有职业前景的发展平台,企业稳健的发展和精准的定位,以及在行业内的佼佼者地位,都是吸引郭炳华的地方。

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端精益生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成立于2007年,投产于2009年,至今十余年的时间里,已经交付了47艘船,是目前珠海规模最大的海工造船厂。主要产品包括海洋平台三用工作船(AHTS)、海洋平台供应船(PSV)、海洋拖轮(TUG)和轻型海工辅助船(LCV)等在内的海洋工程作业船及海洋工程配套装备。在郭炳华的办公室外面,有一面墙,上面挂满了已经交付的船只的介绍。“近一两年,我们也生产集装箱甲板船、游轮、化学品船。”2015年因为船舶行业形势的变化,整体环境变得严峻,许多大型的民营造船厂都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在国内造船业聚集的舟山南通,就有不少名号响亮的船厂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面对困难,太平洋海工延续多年来研发的大力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型,加快高端产品研发,调整产业结构,推出更高科技、更专业和更迎合国际市场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如低能耗及环保型船舶、高技术含量的船只和小型船舶。公司2016年交付船舶9艘,2017年交付船舶10艘,年产值约7亿元。在这个被业内称之为行业“寒冬”的阶段,太平洋海工凭借在技术领域的积累,再次抢得了先机。这些都源自企业的自主创新。

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并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公司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3%以上。截止到目前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2项,发明专利6项,高新技术产品9个,6个产品进入珠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推荐目录。在2011年太平洋海工已通过挪威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在2015年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证书;2014年10月份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2015年通过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评定;2016年通过广东省工程研发中心评定;荣列2016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第307位;2017年通过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17年再次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2018年通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

其中最常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便是获得广东省2015年珠江口西岸首台套科研补助资金的88米轻型海工辅助船项目,这种船型是2015年建造的旗舰代表,更是华南地区首艘88米轻型海工辅助船。卓越的专有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使得太平洋海工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及极好的发展优势,也有力地推动富山工业园临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造船匠人的海洋之路

2007年太平洋海工选择珠海富山工业园时,看中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作为富山工业园成立后的第一家投产企业,企业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面积15万平方米,涵盖船体车间、船台车间、居装车间、管系车间以及员工宿舍等,一期总投资达3亿元,年产值近10亿元。问到为何会选择富山工业园,2013年才加入太平洋海工的郭炳华并不了解详细的故事,但是他相信香港嘉里集团和郭氏集团的独到眼光。

人们熟悉太平洋海工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优异表现,却鲜少知道这家全港资公司是来自香港嘉里集团。“香港嘉里集团在内地有两个造船厂,一个是在造船业云集且产业链成熟的舟山,另一个就是富山工业园的太平洋海工。”作为公司的老员工,人力资源行政总监钱舜参与了太平洋海工初期的创建工作。当问及香港嘉里集团的掌舵人郭鹤年对于企业的影响时,钱舜的第一反应便是——低调。

2012年,郭鹤年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邓小平曾高度称赞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郭鹤年作为马来西亚首富和亚洲“糖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都是商界“大佬”级别的人物。2017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中他排名十一,产业遍布全球各个领域。如今郭氏的业务已经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文化娱乐和电视广播等领域等众多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太平洋海洋工程(珠海)有限公司也延续郭氏低调、严谨的风格。在海洋工程船舶制造业不断钻研,强调技术、科研,各个岗位都强调工匠精神,从焊工的技术提高,定期的技能比赛奖励等等,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像过去珠海、澳门都有造船业,但是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目前作为珠海造船业的龙头企业,珠海装备制造业的领先者,郭炳华期待富山工业园今后的发展。“形成产业链的互赢是大家都希望的。”富山工业园从2017年7月改制以来,注重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倾听企业的需求,将为企业打造四五万人的社区,以满足配套设施需求,也将建立产业服务中心,让专注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实现互补互赢。

有人形容海洋是落在人间的调色盘,所蕴含的色彩缤纷绚烂,也有人认为深邃的海洋是畏惧的所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时代的浪潮中,大海这片蔚蓝色的梦幻之地总是以其或深邃或明丽的色彩与波澜壮阔的宽广胸怀让我们产生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希冀。

猜你喜欢
海工海洋工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企业项目管理开发模式的应用研究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实践中议标采购研究
“海工王者”的骄傲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