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华
摘 要:人文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形成高尚品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合理设置课程、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探讨了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全面发展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开设文、史、哲等人文类学科显性课程和开展隐性课程的方式,使之将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格、修养、气质的教育。人文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其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让师生普遍认为,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门技能,多拿几个技能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最为重要。因为这可以让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步入社会后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而人文学科则被师生视为没有多大用处,对就业没有帮助。在这种观念下,人文学科难免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一方面,人文学科课程在理工科高校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人文类课程以思政课、外语课为主,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学等课程较少,且这些课程多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一些高校甚至还没有开设大学语文,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语文,但是课时较少,不足于让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中国语言的精髓。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人文类课程学习也不够重视,部分学生选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修学分,听课的热情不高。长期以往,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而人文精神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存在价值观的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的不足、精神生活的空虚、情感的冷漠等问题。
二、理工科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不应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只会某种谋生手段的人,而应该是品德、智力、人格、身体和心理等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技能,更要学会与自然、他人及自己和谐相处,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统一。为此,理工科高校应该重视加强人文教育,促进文理兼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塑造其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
(2)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理工科学生如果仅注重钻研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作为支撑,那么就会造成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理科和文科思维方式有所区别,理科更注重逻辑性、理性,而文科则更注重发散性、感性。理科和文科的交叉融合,可以让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碰撞、融合和发展,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纵观中外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知识结构都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而在人文学科方面也有深厚的基础。为此,理工科院校也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文理兼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发展后劲
人文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对就业没有直接的作用。然而人文教育让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本情怀,培养良好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等,这些素质和能力往往能够让学生今后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变化,从而具有更强的发展后劲。
三、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
(1)转变观念,树立文理兼容的思想
从学校管理层到全校师生都应改变人文学科无用论的观念,人文学科的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其是否实用,而在于其提高人们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方面的作用。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高等教育更应注重树立文理兼容的思想,既要培养科学精神也要重视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大学生在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2)合理设置人文课程
理工科院校要合理开设人文类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第一,首先,开设一些必修课,比如大学语文、中国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应该纳入大学必修课程。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文学作品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教育及思想教育价值,学习大学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而学习历史可以通过了解历史、借鉴历史,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明天,让学生开拓视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思想,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培育家国情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第二,开设一些人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部分课程进行学习。比如说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美学、中、西方哲学史、音乐欣赏、影视欣赏、经典文学著作选读、公文写作等课程。选修课涉及面要广,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可以邀请名家到学校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讲座,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第二,开展人文特色活动,如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校园读书月活动、文艺汇演、校园书画展以及传统节日特色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人文情怀。第三,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比如在学校的醒目位置展示校训,教学楼墙壁上展示名人名言、美丽的画作,设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长廊、传统文化长廊、书画艺术长廊等各类特色展示长廊,对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墙壁等都赋予教育的意蕴,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学校园美丽且有教育意义。第四,丰富图书馆人文类书籍种类,提高人文图书馆藏量,以满足大学生阅读的需求。
(4)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挖掘各类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元素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教师的道德修养、学识见识、言谈举止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本身就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崇高的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浪漫诗意的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的思想、创新的思维,那么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人文教育。因此,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非常的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类课程、各项活动中的人文教育元素,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和感染。
大学精神的本质在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大学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的能力,丰富细腻的情感,浪漫诗意的情怀,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工科高校人文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赵敏、卞梅、贾德芳.论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的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11).
[3]杨灿.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途径[J].才智,2009(34).
[4].解梅、段兴利、陈红.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6).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