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秦腔看陕西地区的文化意蕴

2018-09-10 20:43:09王鹏程
大东方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风秦腔联系

王鹏程

摘 要:秦腔流传于陕西地区,在陕西地区文化地位尤其之高。自古以来,由于地域风貌、饮食以及历史等原因,陕西人形成了非常典型的性格特征。直到如今,秦腔在历史的洗涤之下,依旧是陕西人民最喜爱的一类戏曲,更是一份情感寄托,一份对生活的热情。秦腔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区别于其他剧种,这是和秦腔的根源地有很大关系的,陕西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催生了秦腔,并延续至今。

关键词:秦腔;民风;文化;联系

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之一,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或亦称为“乱弹”。关于秦腔的起源,有资料显示秦腔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堪称戏剧最早起源之一,并且在明末清初时达到鼎盛时期。就整个中国区域而言,秦腔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财产,更是甘陕地区百姓的精神食粮。

作家贾平凹曾在他的作品《秦腔》之中如此写道:“在西府,民性敦厚,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頭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哪一个何曾未登过台,起码还能吼一阵乱弹呢!”

秦腔流传于甘陕地区,在陕西地区文化地位尤其之高。自古以来,由于地域风貌、饮食以及历史等原因,使得陕西人形成了非常典型的性格特征,陕西人做事普遍善于抓住任何机会,讲求直接、干脆、外露,崇尚进攻,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但也不盲目进攻。爱憎分明、行事直爽是陕西人的行为特点,融进了陕西人的骨子里血液里,这种性格和做事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也正是这种有了这种文化的背景,才能催生出秦腔这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

而秦腔在历史的洗涤之下,依旧是陕西人民最喜爱的一类戏曲,更是一份情感寄托,一份对生活的热情。秦腔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区别于其他剧种,这是和秦腔的根源地有很大关系的。

另外,陕西地区地处中国的西部,千百年来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粗放的旱作方式、长期的战争、开阔的视野、广袤的土地及与游牧民族频繁的交流形成了陕西地区勇武好斗、豪放粗犷的区域性格,这种性格,产生了当地独有的雄劲悲激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才促使着秦腔形成铿锵有力、高亢激昂的艺术风格。

所以秦腔里的“唱”便成为了“吼”,表演的动作亦粗犷有力。战争时期生灵频遭涂炭,尸横遍野使人悲痛难忍,触目惊心为秦腔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但总有一些人不屈不挠,勇武坚毅,奋勇抵抗,于是秦腔用“吼”表达了“悲”和“壮”。

秦腔所蕴含的魅力也就是陕西人崇高人格艺术化后的魅力。她在艺术追求上做到了意深而词浅,她用近乎原始的风格演绎戏曲的自然灵魂,用看似粗糙的艺术形式包含着灵动而激昂的秦地民风。

在陕西常有的淳朴正直,使得这种民风和文化背景成为了秦腔的发源地,所以秦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秦腔所体现就的是平凡的、大众的人,这也导致秦腔是不分阶级,没有尊卑贵贱的人的艺术。秦腔的平凡与朴质,在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做平等的、意深词浅的价值引导,对每一种社会意识、每一种审美情感在做同样的艺术观照。这种深融民众、顺应当时社会潮流的戏曲艺术,体现在几千年来陕西人价值取向上就是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秦腔是秦地勤劳朴实的人们情感压抑的宣泄口和生命的自我鼓舞。北部地处边塞,地形干沟万壑,黄沙弥漫,中部地形平坦,但常受战乱杀伐之苦。“秦二世而亡,紧接着的楚汉之争,关中为主要战场之一,造成百姓四处逃亡,人口大幅度下降,秦腔这种吼出来的艺术恰好触动着他们生命意识的敏感神经,成了他们粗糙食物糊口后的精神食粮,井在这内部有着地形上千差万别的陕西人中达到了审美享受上的统一与和谐,产生了情感上不自觉的共鸣。

猜你喜欢
民风秦腔联系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8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0:54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2:02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0
多彩民风
探究经济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联系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2:15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0:48
浅谈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0:51:34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4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