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等。要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仅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要健全人才教育扶持机制。
当前,粮食产业发展正处于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的关键时期。粮食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兴粮强业
科技创新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
我国是一个食糖严重短缺的国家,每年食糖缺口达600万吨左右。位于山东滨州的西王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每年消化玉米300万吨,主要用于淀粉糖加工。近年来该公司投入10亿多元研发出的玉米果糖生产新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可以替代进口蔗糖,并且利润是葡萄糖的5倍,发展空间很大。而且,随着玉米果糖制造工艺的成熟和市场逐步拓展,为消化玉米库存打开了新的通道。
科技创新兴粮强业,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粮食連年丰收,今年夏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仓储设施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库存粮情稳定、市场运行平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在粮食高库存的情况下,如何防止陈化霉变,如何做到存粮口感如新、营养如初,如何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如何拓宽粮食加工转化途径,如何降低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如何降低粮食物流成本,都亟待靠科技创新去突破,靠专业人才去攻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认为,科技是我国提高粮食发展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安全粮食产品供给、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有力举措。当前,我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2万家,年销售收入2.9万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由于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链条短、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2017年,入统粮食加工企业研发投入115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4%,从事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的企业,95%以上没有研发力量,产品结构单一、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开工率不到40%。即使是技术密集型的粮食深加工行业,多数也依赖技术和设备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各类粮食企业都存在技能人才短缺,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问题,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壮大人才队伍,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不断增强粮食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扩充创新成果转化途径
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举办全国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加强企业自主探索。
目前,我国粮食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中某些环节、要素和区域过于闭塞,缺少与外界人员、资源、信息交流,造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低下。要实现科学和技术、科技和经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融通,需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可以带动粮食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并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早在2012年,江苏省就建设了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稻米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在科学储粮、精深加工、数字粮食三大领域开展合作,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稻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粮食企业也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种途径。湖北福娃集团是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近年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通过实施精深加工技术改造促进转化应用,把稻米加工从微利产业做成了利润可观的大产业;中粮集团依托众创空间促进转化应用,今年4月份揭牌启动首批“双创基地”建设,集聚企业、高校、院所、基金、孵化器等各方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粮油食品创新平台;湖南粮食集团依托合资合作促进转化应用,与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共同投资6.5亿元,实施“稻壳秸秆加工生态板材”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
培养高素质粮食人才
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并为人才“放权松绑”,让人才“名利双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科技人才在粮食行业发展中具有乘数效应。随着粮食产业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现在粮食行业对粮食仓储、加工、物流等工程的人才需求强劲,懂技术、仓储、物流、管理、国际贸易、期货等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无法满足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当前粮食行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要大力造就一批粮食行业管理人才、粮食科技创新人才、粮食高技能人才和粮食后备人才,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但是,当前粮食行业科技管理机制比较僵化,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人才培养的精准性、评价的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和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均有待增强。张务锋表示,要努力营造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良好氛围,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科技和人才工作。
当前粮食人才市场还面临着人才与用人单位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粮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了解粮食行业又掌握机械、信息化、贸易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每年粮食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很难招到满意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虽然粮食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但学校相关专业的招生却不理想,报考的学生不多。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了解,亟待深入交流合作。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粮食行业待遇低是人才流失和学生不愿意报考粮食专业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建议,要健全激励扶持机制,为人才“放权松绑”,让人才“名利双收”,更要关心爱护人才,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用朴素而又有格调的文字,记录粮食变迁的故事《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改版征稿启事
2018年《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改版,从1月份起,双月刊改月刊,新刊120页精美呈现。
新出版的杂志增加粮食行业综合版内容,以粮食资讯、科技、文化为切入点,聚焦粮食政策与导向、市场观察与分析,关注粮食种植、收储、流通、加工与零售全产业链,宣传粮食科普与爱粮节粮,反映粮食人的情怀与精神风貌,体现粮食文化与艺术等方面。
现向省内外粮食行业征集稿件,欢迎各级粮食行业主管部门、粮食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个人踊跃投稿,讲述身边真实、生动、有趣的故事,用朴素而又有格调、有温度的文字,抒写宏大叙事与细微记录,挖掘粮食事件与人物背后的商业思想,为读者提供实用且有价值的资讯信息,分享属于粮食人的精神食粮。
稿件一经录用,即奉送当期杂志一份,优秀稿件计发稿费。
联系方式:
电话:0731-82220487
投稿邮箱:LSK3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