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武
作为一个艺术家,一般会回避画同一题材。同一个题材因为对象相同,感觉相同,往往会失去对象的新鲜感受,难以画出新意,更难以突破自我,这几乎成了画家们的共识。那么,重复的同一题材真的没有画的必要吗?真的无法突破,难以实现创造吗?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探讨的意义不仅仅是作品创作本身,而且揭示了绘画创作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规律,了解了这个艺术规律,对画家艺术创作的探索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意义。
在大多数画家的创作中,同一题材和景物意味着轻车熟路、十拿九稳,更显示技巧之娴熟,观念之老道。以至于重复的第二或第三张无路可走、难以为继,所以作画者多半会视这为徒劳无益之举,半途而废或不寄希望者居多。
在国内外却有不少画重复题材的例子,颇具代表性的是印象派画家莫奈,他的《教堂系列》最为经典,他重复画同一处教堂的油画有几十幅之多。这些在不同光线下,不同时间段的教堂,虽然是同一处景物,并且几乎是同一角度,但是每张都有各自的感觉,各自的色调,各自的“脾性”,尤如人的个性面孔。如果我们暂时悬置这个可见的画面结果,那么莫奈究竟在干什么呢?不厌其烦地重复画几十张同一景物,真的有意义吗?
每一个艺术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秉赋和兴趣点,不合适作平行比较,但艺术探索和成长之路却十分相似。画家在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艺术规律和绘画技能后,通常会试图去寻找突破以前的规范和形式的途径,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本能反应。写生往往是寻找路径的常为常见的方法和手段。然而,面对同一景物反复写生,其实可视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在眼前景物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之时,某些问题显得更为集中和突出,自己的缺点也暴露无遗,画家的精力也会高度集中于画家预期关注的某些点上,如色调、视觉感受、形式语言等。时间在流动,光线在移动,貌似静止的风景似乎也在动,一切在流动不居之中,关键在于画家的眼睛。这是对画家心、眼、手三者配合的最大考验,能否摆脱惯用的方法?能否打破已有的形式和规范?旧景又能否再出新意?画家在和对象直接交锋中,你进我退,我退你进,共同进退。画家原有形式的本质转变发生在每一次反复交锋中的各个环节,一個个自己和外人都不易体察的环节。或色彩,或形体,或结构,说不清道不明地纠缠在一起。
画同一景物、重复题材,似乎不仅仅是画出新意的问题了。成了画家退回原地和走出陈式,两选其一、不进则退的两难境地,要么重复上一张,要么往前跨越一步。莫奈其实是在重复做这样一个实践,这样一个选择。即使有时是原地踏步,有时以失败告终。当他看到教堂呈现在室外不同光线的同时,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他看到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既不同于室内也不同于其他画家。他开始大大怀疑以前的作画方法和以前画家的观察方法,并试图尝试反复画同一处教堂,并尽可能努力去接近它。他在重复表现教堂时逐步证明自己的判断,即自然光源下物象的真实样子,即便是同一物象其实完全不同,而以前画家们的室内写生是如此的概念和虚假。他的一张又一张重复的教堂场景,其实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否定过去作画方法,完成一个伟大印象主义大师的蜕变。这一过程隐藏在大家不被关注和看好的重复题材的反复实践方式中,此时他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世界绘画史上的卓越跨越。
重复题材其实可以画。要看怎么画?而眼前这个作画之人却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