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一、问题的提出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之一,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学生考试能力集中体现。
笔者对浙江省近五次选考试题进行了统计,发现时空类试题在近年考查中,数量基本稳定在6题以上,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分数占选择题的20%-30%之间。做好时空类试题对提高历史成绩具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似问题反复错,时序混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
因此,认真研究时空类试题的考察模式,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高中历史教师都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时空观念”试题的考察类型
浙江省选考自2015年10月首考以来,截止2017年11月,已进行了五次考试。笔者对五次试卷进行整理,时空类试题考察类型主要有三类。
(一)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
例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试题来源:2016年4月浙江省选考历史试题第12题)
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为切入点,对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按时间发生的先后进行排序。这4件外交大事,分别来自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材的不同模块,空间跨度大,需要学生整合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思考。
时间排序类的试题在高考出题的频率越来越高,笔者发现,每年试题均有一道时间排序的组合类选择题,且考查的形式层出不穷。如2016年10月历史选考试题第29题,考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以地图排序);2017年4月历史选考考试第30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建成的先后顺序(以图片排序)等,难度都很大。
(二)历史事件的空间定位
例2.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西周时期示意图(图略),鲁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来源:2016年4月浙江省选考历史试题第1题)
给出鲁国这一地名 ,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其对应的位置。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空间位置的再认和再现。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此外,2016年4月的学考卷中,对空间位置再现的题目还有许多,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五尺道”的现今位置、选择题第21题考查学生读图和辨析能力(能读出战役名称并辨别战役意义)。
(三)时空能力的综合考查
时空类考查的另一种形式是时空观念和其它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一类试题的难度较前两类试题难度大,它以时间和空间为契入点,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迁移能力。
例3.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试题来源:2017年4月浙江省选考历史试题第27题)
本题以1866年为契入点,考察当时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概况,跨跃时间、空间,难度比较大,此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
三、“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的考察类型,笔者结合一些试题,谈谈如何开展“时空类试题”的历史教学。
(一)建构整体的历史大时空
1.利用时空轴,构建历史发展脉络
人类历史的发展虽不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发生、发展,但各个历史现象之间却不是孤立的,却有一些内存在的关联性,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从宏观上构建整体的历史时空,有助于把握历史的总体趋势[1]。
时间轴是是宏观把握历史的一个可行的方法。通过构建时间轴,可以培养学生联系时空的思考意识,让学生明白特定的事是和特定的时空相联系的;有助于学生利用“时空架构”对事实进行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将社会现象时把该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下进行考察和解释。
比如,人民版必修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专题导语和专题目录等的基础上梳理专题线索:
学生通过上述时间轴,初步明确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时空概念”,将不同时空框架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贯穿起来,从而形成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走向的整体认识,比较清楚地理清了本专题四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宏大的历史时空。
2.利用历史时空框架表,构建“三元立体”体系。
所謂“三元一体”是将时间、空间(地区、地点)和史实在一张表格中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系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以达到既培养学生历史时间观念。以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例,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时,可以按此方法构建表格。
“时空框架表”的关键在于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并重,体现了时间和空间同为历史事物存在的方式的重要历史理念。这种时空“合成”的特点,既培养了时间观念,又培养空间观念,既提升时序思维能力,又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的多重目的。[2]
3.利用地图、视频,再现历史时空
通过历史地图、教材中插图、影视作品等直观再现历史时空。如《大国崛起》等记录片,辑录了大量的珍贵史料,能跨越时空,通过声音、画面、色彩等再现历史形象,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具有直观的作用。
(二)注重局部的历史微时空
1.细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有效性
时空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的结果。时空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做起。
围绕时空观念素养的达成目标的层次,教师应当有计划的把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细化层次,按部就班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3]
2.注重指导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达成。教师可针对典型错题讲解、改编试题,举一反三进行指导。
例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地图(图略),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试题来源:2017年4月浙江省选考历史试题第14题)
此题考察民族自治区的建立。该题不仅要了解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时间,还要知道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空间,是一道典型的时空类试题。许多学生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扎实而做错。教师以此题为例对该考点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并进行了变式训练,从而细化了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变式题训练:
变式1: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成,2018年是这两个自治区成立60周年,请在地图上指出这两个自治区的位置
A.②④ B.①④ C.②① D.③②
变式2:《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上图所示自治区中,始建于1965年的是
A.② B.① C. ③ D. ④
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材料,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指导编制试题,增加时空意识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关键在老师,落实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命制时空类试题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摘选如下:
命题要求:命制一道时空类的历史试题。要求:(1)可以单独命制,也可两人合作命制。(2)主题明确,语言精练,可以是純文字,也可图文结合。(3)试题将进行参评,优秀试题将开印以供赏析。
例.二战中有许多战争代号,下列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曼施坦因计划 ②巴巴罗萨计划 ③海狮计划 ④霸王行动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时空性。历史学科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的不同时空框架下,才能更加清晰准确的把握历史,形成对历史的理解。
【注释】
[1] 龚磊:《谭其骧的时空观念与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3期。
[2]冯一下:《探寻历史时空观念培养新方法——以时空“合成”为中心》 ,《历史教学》2017年第8期。
[3]覃玉兰, 陈志刚:《时间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培养》,《历史教学》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