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二语文名著导读实施策略探究

2018-09-10 07:54:26陈有瑜
南北桥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陈有瑜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74

上好初中名著导读课,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棘手的问题,语文老师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落入窠臼,即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回顾,艺术特点分析,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要么望天收,即我给时间你看书,看到何种程度得看个人自己的造化;要么种了它田,荒了己地,剑走偏锋,脱离文本开展演讲辩论等,虽然热热闹闹,却是虚空的精致,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实际上是教而无所得。以下是我本学期初二语文名著导读实施策略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一)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題,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二)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在2015年教初三时,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一)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二)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三)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一)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小说,如《骆驼祥子》《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二)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

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

总的说来,经过一年的名著导读课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即使是经典长篇也要试着朗读片片段;二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略读和浏览,既要有速度,还要有质量。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有关活动,比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只有让学生沉浸在海量阅读中,我们的名著导读课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19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46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3:09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