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学习型教师;要求教师长于研究、乐于合作,做反思型教师。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新的教育理论的重要方式之一。课题研究的过程能够促进教师团结合作,形成集体教育智慧,更新教育理念。一线教师做课题,要注意准确选题和合理选用研究方法,还要重视研究过程的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完整做好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落实新课程改革服务。
关键词:一线教师;课题研究;选题;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孔杏格,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保定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9-0044-02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科研课题的研究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重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研究中学习,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直接的工作空间。课题研究使一线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新理念,彻底转变了旧的教育观念,把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活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际,贴近教育教学的最前沿,贴近学生学科学习的实际背景,教师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实实在在的。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一般都是从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课题研究还能增强教师团队的科研意识,逐步形成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科研体系,进而助推學校发展。总之,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义不可小视。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虽深知课题研究的重要,但时间和精力有限,若想做好课题研究,求得一个最佳研究效果,各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偏差。
一、准确恰当的选题
选题是研究者经过选择逐渐明确自己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研究,能够激发教师团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选题是研究的开始,是方向,是核心,决定着研究能否顺利开展,所以选题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而选题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过程,是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有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还要新颖、有独创性,同时问题还要有现实的可行性。如今的教育形势促使教师必须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走“科研课题促专业发展”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的选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新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中高考改革”等方面进行选题定位。研究的方向实现由研究“教”转变为研究“学”,由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代替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注重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服务,由单纯关注教材教法研究转变为学校教育全要素研究,既注重知识传授又要全面育人。只有这样的选题,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把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紧密联系起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科研课题的题目应该包含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三要素。例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乡村小学骨干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及对策研究”。一般来说,课题题目要涵盖学段、学科、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等。如果选题不符合上述要求,研究方向就不明确,研究结果就会出现偏差,研究效果也不会明显,最终导致研究失败。
一线教师做科研,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小问题着眼,以小见大,真正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研究方法是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所使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过程。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等。
1. 观察法。观察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观察对象要有典型意义。使用观察法时,在确定具体的观察项目后要制定观察计划,保存整理观察资料,以备研究之用。
2. 调查法。调查法因其简便高效而被广大教师乐于使用,尤其是问卷调查。无论使用哪种调查方式,最终成果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问卷调查要关注问卷的回收率,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定制一般不少于15个题,封闭型题目和开放型题目相结合,卷首写明调查的目的、意义、要求,卷尾要对被测试者的配合表示感谢。
3.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要求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重点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重在创新。
4. 比较法。进行比较研究,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找出教育教学中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得出的结论力求符合客观实际。使用比较法,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不仅比较现象,更重要的是比较事物的本质。
5. 文献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作为研究的依据,一般研究工作都会使用文献法。
6.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使用这种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要以案例集的方式呈现出来。
7.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用实践行动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由多个螺旋发展圈组成,每个螺旋发展圈都包含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基本环节,不断发展、改进,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8. 教育实验法。简称实验法,是一种探索教育规律、找出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的使用,要求有严格的程序,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并且合理控制无关变量,主动提出干预“招数”,制定适合实验的测评目标和方法,研究成果要以实验报告呈现出来。
一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选择适合自己选题内容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研究经验,可以多学习、多请教。把各种研究方法都仔细研究透,看到底哪一个更适合、更有实效,千万不要盲目效仿,一定要注重最终效果。
三、研究过程的管理
研究过程一般以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立项通知书的时间为起点,要求课题主持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开题并及时上报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在开题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专家意见,及时矫正课题研究在目标、内容、方法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过程尽量严格按照《立项评审书》中的约定时间完成任务,如有重要变更,应及时填写《变更审批表》,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性成果要及时分类、整理、存档。研究周期结束之前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申请结项。
课题的研究过程必须按要求、按程序逐步进行。在以往的课题研究中,很多一线教师对研究过程重视不够,等到需要上交材料的時候再临时“抱佛脚”,这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一定要克服功利心理,精心做课题,真正走入课题研究。不为外物所扰,这是取得研究成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境。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积累,留下研究资料、研究痕迹。很多老师做的工作不少,但就是疏于整理、总结、提炼,到最后留下的东西屈指可数,不足以形成结题的系统材料,最终影响结题。可以安排课题组的一名成员专门负责整理资料,其他成员可以进行监督、补充。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定期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社会在发展,思想在更新,人的感悟也在发生变化。除了必要的专业培训外,还要有定期思想沟通环节,把近一段时间自己新的体验与同组的人交流,以期达到共识;若有疑义,组织讨论,提升思想,达到共鸣。除此,必须认识到课题研究不只是课题组的事,要定期与领导汇报交流,可以把“阶段性成果”先行在本校进行实践检验。
四、研究成果的表述
研究成果是课题组成员辛勤劳动的结晶,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善于积累与提炼。关注平时的点滴收获,一旦形成理论,有可推广性,就可以考虑在不同的领域内进行交流,让同事、领导评定一下,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课题组积极听取各方建议,进一步讨论分析,不断完善。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应抓住一切机会,提炼归纳理论成果,积极撰写相关论文。研究成果的表述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核心成果。核心成果由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组成。
2. 发表成果。发表成果要求课题主持人和成员在研究周期内发表与课题题目、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3. 获奖成果。获奖成果是指课题研究周期内,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的成果获奖情况。如论文获奖、评优课获奖等。
4. 其他成果。其他成果是指还没有公开发表的或不具备公开发表条件的案例集、论文集、课例集等。
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辛的实践过程,是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集体智慧的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统领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以课题引领专业发展的过程,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认真思考当前教改的热点问题、学科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使自己的教改实践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黄 晶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