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传说

2018-09-08 11:03周诗语
前线 2018年2期
关键词:赵州桥桥头鲁班

民间传说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其中有真实的历史记忆,也有艺术性的虚构,有时甚至虚构成分更大。因此,民间传说研究的重点不在于判斷其真实成分有多少,而在于判断这些口头的历史叙述是否真正反映了百姓的心声。

首先,民间传说是按照历史的方式讲述的。主要人物是真实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文化名人等等。这说明百姓是相信它的,把它看作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讲述传说的,不是讲笑话娱乐,不是讲童话哄孩子。其次,民间传说中表达的意见是真实的。由于当时百姓处在社会底层,他们的利益和思想都与社会上层不同,所以,民间传说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直接传达了他们的心声。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尊重。

民间传说的虚构性使得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像鲁班、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民间传说,几乎家喻户晓,感动了无数人。

鲁班是我国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能工巧匠,是木匠行业的祖师爷,被称为木匠之神。人们将许多发明创造归功于他,也认为许多著名的建筑出自他手。鲁班的传说不仅在汉民族中广泛流传,在白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很大影响力。全国各地人民都知道鲁班、喜爱鲁班。

鲁班的发明

人们一般认为,鲁班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巧匠公输般。因为他是鲁国人,就有人叫他鲁班、鲁班输。他善于发明各种生产工具、战争器械。传说中的鲁班像神仙一样,他的发明创造往往很神奇。

相传,鲁班曾经制造过木制的马车,驾车的人也是木头做的。装好了机关,人坐上去,马车自己就跑起来了。他曾刻木为鹤,这只鹤一次能飞七百里,在天空中盘旋三日而不落下。鲁班将这只木鹤放在北山的西峰,汉武帝派人去捉它,它又振翅飞上了南峰。每当天要下雨的时候,木鹤就摇动翅膀,像是要高高起飞的样子。

鲁班不仅善于制作木制品,刻制石料的技艺也很高超。他做了一只大石龟,放在东北岩的海边。夏天到了,这只石龟就潜入海中,到了冬天,再爬到山上歇息。除了这些神奇的“仿生学”发明,鲁班还创造了许许多多工具,其中包括农具:石墨、碾子、铲子;还有木匠工具:钻、曲尺、墨斗等等。难怪他被看作是木匠之神了。

赵州桥的传说

传说河北赵县大名鼎鼎的赵州桥,就是鲁班修建的。鲁班有个妹妹,叫作鲁姜。鲁姜也是个能工巧匠。兄妹俩一起周游天下,来到了赵州。赵州是一座城,城外有一条洨河。河面宽广,水流湍急,外头的人想要进城,只能渡过这条大河。但洨河上没有桥,只有两条渡船,船只很小,一次只能乘坐几个人。河水流得太快,划船的人很吃力,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划一个来回。进城的人多,那些卖草的、运盐的、贩枣的,或挑着担子,或拉着毛驴,或推着车子,都吵吵嚷嚷地挤在河边,争着渡河。大家乱作一团。鲁班看到这一幕,便上前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谁不知道修了桥就方便许多呢?但修桥岂是容易的事?鲁班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洨河十里宽,洄沙多又深。迎遍天下客,没有巧匠人。”原来这条河里泥沙很多,河面又太过宽广,工人们都不知道桥墩应该架在哪里、该从何下手。

鲁班兄妹望着拥挤的人群,又观察了洨河的地势水流,决心给赵州人修两座桥。兄妹俩都会修桥,但鲁班是天下闻名的工匠,谁都夸他厉害,鲁姜心里一直暗暗较劲儿,这回机会来了,便跟哥哥说:“咱们两个人比赛修桥,一人修一座,看谁先修好。天黑开工,鸡一叫就收工,谁要是到鸡叫了还没有修完,就算输了。”鲁班答应了。两人商量好,哥哥修城南的桥,妹妹修城西的桥。

只有一夜的时间。鲁姜一到城西,就赶紧动手,只花了半夜,就把桥修好了。她心里很得意,哥哥总不会比她手脚还快吧?她想去瞧瞧鲁班那边修得怎样,便偷偷跑到城南。谁承想到了城南,洨河还是那个洨河,在月光底下湍急地流淌,而河面上连个桥的影子都见不到。鲁班也不在河边,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鲁姜心里奇怪,捉摸不透。忽然看见南边的太行山上下来一个人,赶着一大群绵羊,往这边来了。大半夜的,居然有人放羊?鲁姜揉揉眼睛继续看,那个人走近了,竟是她的哥哥鲁班。鲁班赶的也不是绵羊,而是一块一块雪白细润的石头。鲁姜一看到那些石头,就知道自己要输了:“这些石头多好啊,这要造起一座桥该多结实,多好看,拿我修的桥跟它比,哪比得过!”

鲁姜不甘心,心想一定要设法超过哥哥。她赶紧跑回城西,在修好的桥栏杆上刻起花来。她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还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整个桥栏杆都被刻满了花,非常漂亮。鲁姜左看右看,很是满意,想到哥哥,又沉不住气跑到城南来看。鲁班的桥也快修完了,只差桥头还有两块石头没有铺好。但从已经修好的部分看,这也是一座气势雄壮、非常好看的桥了。鲁姜心里一急,想到兄妹俩的赌约,就尖起嗓子学了两声鸡叫。这一叫,城里城外的鸡都听见了,以为天要亮了,也都急急忙忙一起叫了。鲁班赶忙把剩下的两块石头往下一放,也算是修好了桥。

最后,鲁班的桥大刀阔斧,很是宏伟,叫大石桥;鲁姜的桥精雕细琢,玲珑秀气,叫小石桥。两座桥一大一小,都结实漂亮。大家伙再也不用挤在河边等着渡河进城了。而且因为小石桥上的刻花太精致好看,赵州的姑娘们绣花时,还会去桥栏杆上抄花样。

鲁班一夜之间便修起了大石桥,这件事轰动了远近各处。住在蓬莱岛上的八仙也知道了消息。八仙里有个好事的神仙,叫张果老。张果老牵着他的毛驴,驴背上有个褡裢。褡裢的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又请了柴王爷,推一辆独轮车,把四大名山装在车上,一齐来到了赵州。到了桥边,张果老高声问:“这桥是谁修的?”鲁班正在桥边察看桥栏桥洞,听见他这么说了,便回答:“这是我修的,怎么了?”张果老指着身边的毛驴小车说:“我们要过桥,它承得住吗?”鲁班对自己造的桥很自信,哈哈大笑:“大骡子大马都能过,还在乎一头毛驴、一驾车?不妨事,走你的!”

张果老和柴王爷一笑,一个赶驴,一个推车,这便上了桥。谁承想他们刚刚走上去,大石桥就开始晃,眼看就要塌了。鲁班见势不妙,赶忙跑到桥下,高高举起双手托住了桥底,这才把桥保住。大石桥是一座石拱桥,桥身桥基被张果老他们这么一压,反倒更坚固了。只是南边的桥头被压得向西扭了一丈多远。一直到现在,赵州桥上还有七八个驴蹄印,据说就是张果老留下的;三尺多长一道车辙,是柴王爷推车压的;桥底下还有鲁班的两个手印。张果老过了桥,回头看看鲁班,说:“可惜了你这双眼睛呦!”说他有眼不识人。鲁班也认出了他们都是神仙,越想越惭愧,便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放在桥边,悄悄走了。他是木匠的祖师爷,所以现在木匠工作,在平准调线的时候也都用一只眼睛,正是继承老祖宗。

鲁班给赵州人造了大石桥,后代的人一直感念他的功绩。直到现在,人们还会唱这样的一首民歌:“赵州石桥什么人修?什么人骑驴桥头过,压得桥头往西扭?什么人推车桥上走,车轮子碾了一道沟?赵州石桥鲁班修。张果老骑驴桥头过,压得桥头往西扭。柴王推车桥上走,车轮子碾了一道沟。”

历史文献记载,修建赵州桥的人是隋朝的著名工匠李春,赵州桥存世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是很伟大的建筑。为什么民间还要传说是鲁班修建了赵州桥呢?这恰恰表明了,人们认为普通的工匠无法修建像赵州桥这样杰出的建筑,便将它歸功于传说中最伟大的工匠鲁班。

祈年殿的传说

从理性上来说,人们知道有些建筑不是鲁班修的,但他们相信鲁班会显灵,来帮助工匠们攻克一些难关。传说明朝的时候,皇帝下令要工人们修建天坛的祈年殿。这座大殿是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和铁钉,修起来非常困难。上千工人只能没日没夜地干活。

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说他会做木工活,要求做几天工,挣两碗饭吃。他年纪那么大,工头不信他能干活,又可怜他,便收下他,让手下的刘木工带着。刘木工把老人领到自己干活的地方,也不给他分配工作,一心做自己的事。老人闲了好一会儿,问:“不能老让我闲着,你让我做点活吧?”刘木工也不信他能干活,随手捡了一只半尺长的圆木头扔给他:“你就收拾这个吧。”他不说做什么、怎么做。老人也不问,扛着木头到一边去了。他用了一天时间,在木头上密密麻麻画了好多黑线。

第二天上工,老人却不来了。刘木匠心里奇怪,捡起他画线的木头,左看右看看不出名堂,随手扔在地上。不想这么一扔,木头“哗啦”一声,顺着黑线散成许多木楔子,木楔子上还写着号码。刘木匠觉得蹊跷,就将木楔子一一捡起来,找个口袋装好。过了一段时间,祈年殿快要完工了,要安装房顶,工人们才发现各个梁柱之间的接口咬合得不好,留了很多缝隙。工人们急坏了。刘木匠忽然想起来那堆木楔子,拿来一个个插进接口,竟严丝合缝、十分牢靠,不再摇晃了。工人们一个一个试,木楔子的数量和接口的数量刚好一致,不多不少。祈年殿这才修建完工。工人们很奇怪,问这一袋楔子从何而来。到头来谁也不知那个老人姓甚名谁。大家一寻思,猜测那是鲁班爷显灵——他知道祈年殿修建不易,下凡来帮助大家了。

关于鲁班,还有许多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鲁班常常用他精妙的手艺和聪敏的头脑帮助民众解决种种困难,无私奉献,深受大家的喜爱。鲁班是许多勤劳智慧的能工巧匠的化身,对鲁班的推崇,也表明了我国人民对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工作者的尊重。

(作者:周诗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赵州桥桥头鲁班
用心听见光明
温文尔雅的百岁奶奶
雄伟、坚固的赵州桥
风雨桥送别
秋虹
赵州桥
鲁班造伞
鲁班锯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猴子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