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2018-09-08 11:03李松林刘阳河
前线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色习近平时代

李松林 刘阳河

[摘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将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高度凝练为“四个伟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新目标,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2-0008-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高度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辉煌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出这一判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坐标。

党的十九大之所以作出这一重大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一是基于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三是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四是基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而是具有丰富、深厚思想内涵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时代”,即从伟大事业、发展目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

因此,这一判断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创造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国家、民族、世界与人类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用了“三个意味着”即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维度,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原因。其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这种情况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实际不相符。 其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过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规模与人们物质需求的不匹配,现在转向为生产质量与人们需求的不匹配。这是从温饱社会迈入小康社会,进而向共同富裕社会前进的国情使然。其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人群不平衡。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很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但仍有4000多万人尚未脱贫,城市还有许多困难群众。

以上三方面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才能清醒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概括中国共产党实现“四个伟大”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凝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又将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并列为“四个伟大”。“四个伟大”的论断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

第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場合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用“五个更加自觉” 即从党的领导、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阐释“伟大斗争”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第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核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所以说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基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第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推进伟大事业要求坚定“四个自信” ,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由此可见,伟大梦想是目标,伟大事业是主题,伟大斗争是路径,伟大工程是保证。“四个伟大” 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高度凝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新目标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目标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战略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两步走”与“三步走”战略构想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条件下新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战略构想:从现在到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个小康社会,既要“得到人民认可”,又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了15年。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上述战略构想不仅极大地提振了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信心,而且为决胜小康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征程。

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新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就是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问题、丰富内涵、理论地位和指导意义,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写进党章,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學内涵,“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回答了“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主要是从实践层面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形成了一个既系统完整又开放包容的科学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成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阳河,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 许 海

猜你喜欢
特色习近平时代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