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礼德 强化遵规守纪意识

2018-09-08 02:20:26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守纪禽兽守纪律

一谈到礼,人们马上想到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文明行为规范;而一提到中华传统礼德,就有人视其为“枷锁”“束缚”,对之“嗤之以鼻”。这种对中华传统礼德的误解,令人唏嘘。其实,中华传统礼德的内涵相当丰富。

中华传统礼德的内涵

《说文解字》载:“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最早是祭神祈福用的礼器,引申为敬神的一种心态和秩序,后由礼引申为礼仪法度,再引申为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礼,是区分人与动物的规范体系。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礼记·曲礼》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意思是说,人若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也是禽兽的心态。所以,圣人制定礼仪来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的规范,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在古代中国人们的心中,无论年龄大小、身份地位高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正是人能够遵守礼的规范,才能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体现人与动物的不同。若人不遵守礼的规范,那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

礼,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人都有各自的欲求和目的,若是放纵,必会妨碍别人,所以要用礼节来规范人们的欲求,调整言行,强制不得放纵。如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各种不同的敬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的实质在于自己谦虚、尊重别人,与人相处要尽量礼让、谦让,不自傲、不自大。只有根据礼的要求进行人际交往,才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礼,是一切社会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人的视、听、言、行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准则要求,这些规范和准则必须符合伦理道德,为此,古人根据伦理道德的要求,制定出社会活动的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大到国家的典章制度、各级官僚的权利义务,小到百姓之家的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婚嫁丧葬、迎来送往。有了社会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人们就能在家中规规矩矩,在工作中严肃认真负责,在人际交往中忠心诚意待人。

总的来说,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社会文明的标志和人类交往的行为规范,它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反映。

中华传统礼德的价值

《左传·郑庄公戒饬守臣》中有这样一句话:“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即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有利于维持秩序,有利于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礼德不仅对历朝历代的统治、地方的稳定、百姓的安居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在国家治理中,都用礼的形式来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以及各种对等关系。如天子对各地要定期进行视察,以便了解下情,称为“巡守礼”,地方大员要进朝述职,称“朝觐礼”。这样,通过“巡守礼”和“朝觐礼”以明君臣之义。各地大员之间,也要定期互访、互助,以联络感情。这些礼制对于维系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古代中国,朝代无论如何更迭,新建王朝的首要任务就是整饬风俗、制定礼制、恢复秩序。

刘邦统一天下后,下令废除秦朝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君臣礼节不严,在朝廷上甚至出现了“ 醉或妄乎,拔剑击柱”的混乱场面。叔孙通得知后,自荐为汉王朝制定朝仪。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还对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安定之地,往往是能够较好地贯彻礼德之地。孔子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引导人民,用礼教来约束人民,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所以,以礼教化人,人们就不会妄为,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共处。反之,如果没有礼德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人际关系就会出现一片混乱。因此,礼德的最大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西周初年,天下初定而未稳,究其原因之一是各种典章制度还没有完备。周公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礼作乐,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备的典章制度。有了这套比较完备的礼制后,周朝开始出现社会安定有序的局面。

在古代中国,任何王朝建立稳定后,都以礼教化百姓,把礼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准则。人们生活在这种氛围中,也养成了时时讲礼、处处守礼的风尚,出现了“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的安定局面。而一旦社会处于动乱之中,已建立的礼德被破坏,人民就会手足无措,各种腐败现象就会滋生,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华传统礼德的当代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正风肃纪、刮骨疗毒、固本培元,不仅使我们党经受深刻洗礼而再铸辉煌,而且使纪律成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遵规守纪意识,就是传统礼德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从严治党首先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党内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

能否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党性的重要考验,是评价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党的规矩和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遵规守纪意识,经常自我剖析反思,把“不逾矩”的红线刻在内心深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按规矩、按制度办事。只有有了遵规守纪意识,才能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相反,如果不守党的规矩和纪律,就很容易腐化堕落,并最终沦为“阶下囚”。

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加强遵规守纪意识,不仅要以坚强的政治定力,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还要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礼德。中华传统礼德,在党章和党规中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规定,没有形成的条文,却是一种传统、一种范式、一种要求,是重要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礼德不仅体现的是个人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与文明素质,也体现了新时代的大国风范、大国气度与大国形象,更体现了规矩意识、规则意识。总之,弘扬中华传统礼德,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遵规守纪意识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守纪禽兽守纪律
君子必守纪
君子必守纪
趣话“衣冠禽兽”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
中文信息(2019年4期)2019-05-16 03:06:0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在讲忠诚守纪律保廉洁中破除法不责众的思想
中国盐业(2018年12期)2018-09-21 07:14:02
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之我见
守纪律的小鸡
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坚定实践者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2-25 14:56:09
《亲爱的死鬼》——一帮禽兽全死在书里了
小说月刊(2014年6期)2014-11-18 19: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