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摘 要:通过调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注重内外结合,健全就业市场体系;从学院层面来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院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3.8;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2-0004-02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广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调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辽宁某高校的调查数据,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就业地区集中、就业比例远远大于创业比例、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等特点。
1.就业地区集中
该校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中辽宁省最多。这种就业区域的集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毕业生的生源地、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偏好、毕业生就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要想避免就业区域过于集中,高校就要在开拓与建设就业市场的过程中下功夫,使人才适量、合理地分布于各个地区。
2.就业比例远远大于创业比例
该校本科毕业生中协议就业人数远远高于自主创业人数,这与目前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创业的精神是不符的。所以,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对创业的宣传与投资力度,通过挖掘大学毕业生创业能力实现其顺利创业。
3.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
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事业单位为辅。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企业就业,而在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较少。这一方面表明当前各类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高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前景广泛,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发生变化,不再一味地追求“铁饭碗”,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开拓区域不到位。通过分析该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发现在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多。虽然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但各地的就业比例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地。这一方面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此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开拓就业市场的区域有關。在就业市场开拓过程中,部分学校出现重省内、轻省外,重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轻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城市的现象。
(2)就业信息供需渠道不畅通。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是就业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种信息的实时对接是就业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保障。但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就业信息渠道仍不畅通,这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进而使其在求职过程中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此外,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也使人才需求方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大学毕业生,这不但影响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就业市场形式较为单一。就业市场形式有校内就业市场与校外就业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之分。目前,高校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往往将主要精力与资源放在校内有形市场方面,忽视对校外市场以及无形市场的建设与开拓。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校内有形就业市场大多以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宣讲会为主,而到场企业大部分是针对本校的“王牌”学院或特色专业。
2.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竞争力包括自身专业素质、求职技巧等,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经验少、沟通协调能力差、心理调适能力不强等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关注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多数时间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缺乏应有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过多的求职经验与技巧,这往往是大学生未能成功求职的最大“硬伤”。
(2)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当务之急。部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值较高,往往与自身的实际相差甚远。目标定得过高,不仅不能成功就业,而且还会导致今后找工作没有动力和激情。因此,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小城镇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小企业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必将对其就业行为与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建议
高校要想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就要确保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确保其就业优势明显。为此,高校要分别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做好相关工作。
1.学校层面:内外结合,健全就业市场体系
(1)抓好三支队伍建设。首先,抓好就业专业队伍建设。就业专业队伍的教师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懂得如何维持现有的就业市场、怎样开拓更加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其次,抓好学生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再次,抓好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等就业辅助队伍建设。在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要想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市场合作关系,开拓更广泛、更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校就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力争使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检验,经得起工作性质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唯有如此,才能使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就业市场,才能体现学校的整体水平与实力。
(3)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高校在开拓和建设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同时,应该注意对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推广,做到有形和无形并举。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无形就业市场应运而生,其快捷、高效的特点为大学生找工作提供了方便。无形就业市场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招聘和应聘的成本,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效率。
(4)改变传统的就业市场走访形式。第一,变传统的高校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单独走访用人单位为就业、教学、科研等多职能部门及各学院教师组成团队走访。这不仅增加了就业市场走访的人力资源,而且使学校各部门联动,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第二,变过去的单走访企事业用人单位为走访行业类、协会类等用人单位。开拓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要以行业类、协会类的用人单位为目标,使更多的用人单位吸納大学毕业生就业。
2.学院层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院竞争力
(1)引导毕业生做好求职准备。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做到学以致用,在求职的过程中尽量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等多方面优势。要真正做到毕业生个个有特点,个个有竞争力。其次,引导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在选择和确定职业目标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全面准确的调查,从行业状况、社会环境、企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评估目标职业单位的各种因素,以此来认清这样的选择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再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管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容面对。要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抓住时机,主动出击,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用人单位录用。
(2)做好学院专业特色凝练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学院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专业特色,使毕业生就业时具有优势。第一,要根据实际就业需求,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第二,组织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竞争力培训课程或活动。第三,要维护好已有的就业市场,并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帮助学生发掘更多的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受社会环境、学校实力、学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就业工作者要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奋斗中收获成绩,最终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交一份学生满意、家长点赞、社会认可的成绩单。
参考文献:
[1]马宏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02).
[2]刘铸,范龙,赵沈英,李鹏.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S1).
[3]陈树冬.论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4]李新生.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基地建设的模式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