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婷
数字素养最早在1997年提出的,将数字素养的概念进行定义,促使人们具备了众多的数字技能,比如网络搜索、超文本阅读、数字信息的批判及整合等。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在其他领域进一步丰富并完善了数字素养,比如社会文化、教学等。在现代社会,数字素养更加具有特殊意义,是跨时代的产物。
一、“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
1.国外“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
一个国家的“数字素养”直接关系到其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因此增强国民“数字素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兴国手段。越是世界强国,其新兴技术越是领先,这和“数字素养”教育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信息革命时期抓住了机遇,在信息技术领域中首先发展起来,并且迅速地成长起来,无论是在科技水平还是在综合国力上在国际上都是当仁不让的超级强国。在现阶段,美国的“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已经非常完善,已经形成了多元化“数字素养”培养体系,主要以政府机构服务、教育系统培养以及社会势力等体系为主。
2.国内“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数字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育比较落后。然而我国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基础良好,虽然发达国家的“数字素养”教学体制起步较早,很早就具备完善的教学体制,而我国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数字素养”教育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是数字素养教育的机遇来临之时,我国国民数字素养的教育体制发展极为迅速。第一,我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丰富经验,在我国外部环境中不少发达国家在数字素养教育中都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我国以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为范本,进行了数字素养培育的借鉴与学习;第二,在国内的数字素养培训得到了互联网产业的推动,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不断得到了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技术给数字素养教育带来了更加先进的培育模式,不断推动数字素养培育的蓬勃发展。因此,我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体制,使我国的数字素养培育得到不断的推进,在中小学当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的培育,并以此来影响全社会的数字素养发展。
二、国内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教育政策
我国为了提高“数字素养”教育水准,使中小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與实现专业发展,并能够得到规范与指导,在2014年的6月份,由教育部专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成为针对各地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依据,使教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得到了培养、培训以及测试等能力。国家对教师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使教师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启发、演示、讲述、指导与评价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优化,从而促使教学模式的转变,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要的发展性标准,这种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针对具备相应的网络环境或条件的学生开展的,推进学生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支持学生能够自主地展开主题性探究的才能。虽然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引用与操作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甚至超越了他们的教师,但是在课堂实践中,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教学,以实现中小学生在“数字素养”教学方面的培育。
三、加强数字素养下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措施研究
1.数字素养的发展要适于现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数字素养还需要完善,不能局限在针对数字化工具的机械操作阶段上,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融入各个领域的创新中,使其更好地为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提供帮助,促使他们成为未来信息技术消费的主力军。同时,为了未来社会发展实现信息化,发展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公民与信息社会的生产者,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
2.根据“数字素养”制作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为了使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得到加强,使他们的数字信息技术竞争力得到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方式来培养,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中小学生主要获取数字素养教育的渠道是信息技术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来获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工作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石。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本学科进行解决,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思维以及计算思维等能力。
3.搭建信息技术与优秀人才的选拔桥梁
发达国家一般会将信息技术作为大学等级考试的选择性考试科目,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计算机AP课程考试,在美国考试机构组织中,该课程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入学成绩的参考。其他国家也均会在高校选拔学生时将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凭证,例如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其学业水平的评价方式应该加以丰富,为了能够培养出未来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人才需要,必须加强中小学生与高校之间信息技术教育的对接。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出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在中考与高考等入学考试科目中加入信息技术学科,这样不仅能够将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与高校信息技术进行良好的对接,同时也为高校人才的选择开启了一道门,促进了国家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4.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验能力,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信息技术实验室来保障信息技术环境,并且通过实验室配置标准的制定有效保障了信息技术环境的建立、维护与更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其实验室的管理措施是其重要的保障。建议条件好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信息技术课程分类,建立如创客工作室、软件开发工作室等实验室。
综上所述,我国在数字素养教育领域发展得很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整体上,我国数字素养教学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课程并不受重视,往往大部分教学课程是在高校阶段开设的,而中小学生并没有覆盖相关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设施逐渐加强,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孔祥雨.基于数字素养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2):138-139.
[2]赵丽琴.对中小学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的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S2):61-62.
[3]金笑玲,熊才平.浅析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