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磊 刘震 兰文军
一、第二课堂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第二课堂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1.制度不够规范
只有保证制度的内容足够规范,才能更好地完成资源配置的工作,确保整个组织的内部结构十分清晰,各工作人员能够合理配置,完善制度的内容,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各类操作,并做到监督有力,才能将其本身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如此一来,高校的教育平台能够有效融入到目前课程培养的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格局。然而,目前多数院校的制度内容不够明确,进而影响了课堂的正常开展。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使课堂本身的结构变得更为清晰,同时如果各方面内容都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则可以确保整个培养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此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性特点的人才。然而,普遍院校对此方面内容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学生的正常培养受到多方面影响。
二、第二課堂的具体建设
1.规范制度内容
(1)成立研究小组。针对课程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对其足够重视。首要工作便是研究小组的组建,在将其设定为重点研究项目之后,整个第二课堂的教学全部都由质量办公室、分团委以及创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共同组建。这其中,质量办公室内部的工作人员主要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活动各方面的协调,而分团委内部的工作人员主要进行学生团队的建设以及大型活动的开展,至于创新办公室,其工作人员主要针对校企合作以及创新创业方面作出相应的努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时候,尽可能采取自愿制,要求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一名组长,其主要负责团队整体的管理和建设,设计各类活动以及完成数据结果的记录等。
(3)加强学生团队建设。在进行学生选拔的时候,尽可能选一些学业有成、具有一定的空余时间的学生,一些获得了各类竞赛奖励的学生则可以优先录取。为了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同样需要采取自愿的制度。从原则角度而言,每一名学生往往只能参加一类活动小组,并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时刻服从教师的指导,认真完成相应的任务。
(4)完善其他规章制度。研究小组还需要对经费以及竞赛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规则。伴随项目的实际开展,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对制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确保其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2.建立课程培养体系
在与学生以及相关任课教师完成沟通之后,以学校的专业作为主要基础,开设六个不同的课外小组,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市级或者省级的训练、竞赛项目,以此促使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明白团队的真正价值,进而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社会工作[2]。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是对于第一课堂的补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还需要对其继续展开研究,进而将其作用全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秋红,李 蛟,王卫伟,等.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7(17):144-145.
[2]王 伟.双创背景下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研究——基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