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民
袁世凯死于1916年6月6日,是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行伍出身的袁世凯,曾经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却以57岁壮年暴亡,一时引起多种猜测。
参与诊治袁世凯的德国医生巴勒弟,目睹袁世凯死前的状态:“病人恶心、呕吐和腹泻,口中有氨味,齿龈也常发炎,口腔黏膜已经溃烂出血,且无法制止。患者嗜睡,抽搐,昏迷,腹胀痛,水肿,不能平卧,面部呈灰黄色。”德国医生的诊断是尿毒症。
但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袁是被活活气死的。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最后服了一剂“二陈汤”以致送命。这个“二陈汤”并非中药二陈汤,二陈是指陈树藩和陈宦,汤是指汤蕊铭。袁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几个人在关键时刻宣布独立,捅了致命的一刀,他被活活气死。
还有一种说法,袁病重时,对于如何施治,他的儿女意见分歧较大。袁克定主张用西药,妻妾及袁克文等则坚持用中药,“家族三十余口,情急失措”,争吵不休,莫衷一是。6月5日深夜,袁气短神昏,濒于死亡。延至6日上午10点,由于贻误治疗时机,最终死亡。
实际上,不是没请中医,请了,而且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萧龙友来时,老中医刘竺笙已经先到,他号完脉退到一旁,由萧龙友接着诊脉。随后,两人退到客厅,刘竺笙说:“我看袁大总统这次凶多吉少啊。”萧龙友说:“大总统患有因膀胱结石导致的尿毒症,这是早就知道的,可是我刚才号脉发现,大总统恐怕还患有糖尿病,我问了家人,也说他最近口渴胸闷,小便频频,看来是并发症了。”说着,萧龙友提笔开了一个处方,又在另一张纸上写下几行字交给管家,内容是:“得病之时,口渴胸闷,小便频频,身体日渐羸瘦,针药罔效。”意思是说,袁大总统这病打针吃药恐怕已无济于事。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已无力回天。一个仅57岁的人,身体何以弄到如此地步?
袁世凯生前有腰疼的毛病。中医讲,“腰者肾之府”,他沉迷女色不能自拔,一妻九妾,夜夜笙歌,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为此肾精干涸,每天须服用鹿茸、海狗肾等补药。被女色掏空身子的袁世凯,早已病体支离。据《民国军阀书系》记载,袁经常头晕,在一次总统府举办的舞会上,他竟当众晕过去。夺命的尿毒症、糖尿病,正是长期透支身体导致肾精亏损的必然结果。
袁世凯死前“口中有氨味,齿龈也常发炎,口腔黏膜已经溃烂”,表明其长期饮食无节,胃火上炎。由于每天大鱼大肉,过食膏粱厚味,他身体臃肿,大肚腩使得他俯不能视双足。体重超标,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探寻袁世凯的死因,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长期过度进补。中医有句话:“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人参、鹿茸都是大热之品,决不可长期服用。袁世凯每天上午十点左右,要进补鹿茸一羹。十一点,进补人参一羹。到下午三点,服用家中老中医配制的活络丹、海狗肾等补药。由于过度进补,他经常牙疼、便秘,后来两三天就得请郎中为其灌肠。据说,56岁时,袁世凯曾黯然叹道:“我的身体不行了,人参、鹿茸补品不能再享用了。”但此时醒悟为时已晚。
生活奢靡,过度纵欲、过食膏粱厚味,以及过度进补,成为袁世凯暴亡的重要因素。袁世凯之死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富贵也致命。
富贵病杀人,今天也有。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1年,8年间,全国有72名亿万富翁死亡,其中19人死于疾病,平均年龄为48岁。在这19人中,心脑血管疾病最多,上海中发电气董事长南民,福星科技总经理张守才,中国杀毒软件之父王江民,江苏丰立集团董事长吴岳明,绿野木业董事长许伟林等,均死于脑血栓、心肌梗死、心脏病等。此外就是癌症。浙江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前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死于肠癌;大中投资集团主席王金城,南京蟠龙金陵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平理死于胰腺癌;杭州道远化纤集团董事长死于肝癌;北生药业董事长何玉良也死于癌症。最年轻的南民,去世时只有37岁,王均瑶和孙德棣则在38岁英年早逝;年纪最大的章胜汉,脑溢血去世时也只有59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富贵病已不仅限于富裕人群。如今,“三高”、癌症之类现代病,已悄然进入普通百姓视野。35岁的安先生因肚子疼、呼吸困难,到医院就医。令医生大吃一惊的是,从他身体里抽出来的血呈奶白色,还泛着浮油。这种血液学名叫“乳糜血”,是指人体正常血液里多了大量脂肪。如此严重的高血脂,源于安先生不良的生活方式:他长期不在家吃饭,和朋友在外面酒店、饭馆里大吃大喝。
一个前国企副总白某,因受贿43万元锒铛入狱,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在位时经常应酬,少不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如此生活的结果是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身体肥胖,虚弱不堪。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牢狱生活竟然改变一切。当记者到监狱采访时,他说:监狱生活有规律,地方偏僻空气好,他的体重从70公斤减少到63公斤,体能也比以前好了,接连上几层楼都不会气喘。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高”不翼而飞,他伸出手让人看:“你看,我手上、脸上的老年斑都没有了。”
这位牢狱里的官员62岁,比暴亡时的袁世凯还大5岁,试想当年如果袁被投入牢狱,强行改变生活方式,是否也能救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