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人类吃饭、休息时,都是坐在地上的,后来领悟了编织的技术,便将竹篾、芦苇、草等材料编成垫子,铺在地上,即席子的由来。“筵席”一词中的“筵”和“席”,都是指席子,不同之处在于,“筵”指的是铺在底下的席子,“席”专指铺在上面的席子。唐宋之前,主人宴请宾客的时候,大家都坐在筵席上,于是“筵席”便有了请客吃饭的意思。人们坐在铺于地上的席子上,产生了“席地而坐”一词。后来凳子、椅子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到中原,席地而坐的习俗渐渐消失,“筵席”二字便没有明确的界限了,仅仅保留了宴请宾客的意思。但在专指铺于床上、炕上的席子时,只能用“席”而不用“筵”。
唐宋之后椅子才广泛用于生活,在此之前,人们过了很多年席地而坐的生活,因此特别重视坐的礼仪,也产生了一些特有的词汇,例如参加重大婚丧礼叫“出席”“坐席”,为区分身份等级的差别,又有“上席”“首席”“末席”等词汇,这些带“席”字的词,已经没有原始的竹、草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