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与发展

2018-09-06 15:48张蓓蓓
新丝路(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大学英语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外语教学大赛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欠缺与发展问题。想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关键。鉴于此,本文着重从大赛中突显出的问题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大赛中的经验能够有效起到对教师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大赛;大学英语;教学能力;专业素质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长,如何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并打造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外语师资队伍便成为当下我国外语教育改革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及调控者。在课堂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投入程度以及语言习得。文秋芳教授在阐述产出导向法(POA)时就曾特别强调,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近年来国内举办的一系列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和指导意义。这些赛事不仅体现了国内一线教师的最高教学水平和最新教学理念,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隐藏在我国日常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以及教师综合素质不过硬等。这些问题在当今大学英语学时不断被削减,外语教学质量急需提高的背景下,更加值得思考与解决。

一、教师教学能力及其衡量标准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大学英语教师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教学能力的要求,即,要具备“专业理论和知识、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1]。李翠英和孙倚娜在对我国英语教师能力标准的研究中提出“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教学能力基础”,“能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言完成任务并进行相应的评估测试”[2]。以上虽表述不同,但却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衡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通过对外语教学大赛中的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主要包含了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师综合素质的评判。例如在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的比赛中,教师需要准备一堂20分钟的授课,其具体评分标准为教学内容(20%),教学过程(40%),教学效果(20%),综合素质(20%)。而在2017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教师需要在12分钟内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介绍(30%),课堂教学展示(50%),教学评价展示(20%)。这其中,虽然没有设置教师专业素质部分,但在评分标准中却明确提到教师使用语言规范,教学方法新颖等要求。显然,在不同大赛中专家评委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综合素质都是重要衡量标准。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与发展

各类全国外语教学大赛的举办不仅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大赛(尤其是赛后专家点评)也集中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无疑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教師综合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含了教师自身的语言基本功与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方面的理论素养。首先,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自身语言基本功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所接受到的语言输入及输出,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在大赛中也表现的比较突出,许多有国外学习背景的教师无论是在语音、语调上,还是在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准确度上都要更胜一筹,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往往更强烈。这些选手在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中也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究其原因,离不开教师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与较强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在比赛过程中也的确有很多参赛教师在口语、书写及语法上频频出错,这无疑会严重影响授课效果与质量。

其次,大赛提问环节也是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专家多数考察的是参赛教师在应用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方面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语言教师,不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对于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方面的理论素养与意识都是不可欠缺的。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更是非常关键的。在往届的赛后点评中,多有专家对于教师理论知识的不足提出建议,也引起了参赛教师对理论素养的重视。这无疑是对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束定芳教授在对第七届大赛总决赛做点评时对于选手们的理论意识提升给予了肯定,“与往年相比,本届大赛选手的外语教学理论意识和素养有了明显提高”,“有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现在出现在了选手的课堂实践与说课内容中”[3]。因此,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必须要基于理论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才能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与实践。

2.教学设计能力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通常都会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这已经成为了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固定部分。在大赛中,几乎所有的选手也都秉承了这样一个标准范式,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显得大家的教学设计模式有些千篇一律,正如束定芳教授在点评中所提到的,“教师们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或者“选手们面对比赛,求稳的心理压倒了求新、求变的心理”[3],但同时也说明这几个部分的确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只有确定了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根据这些目标设计出本堂课中应该要完成哪些任务(教学内容及步骤)以及要用何种方式来完成这些任务(教学方法及手段)。换句话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要非常清楚“教什么”,“教给谁”以及“怎么教”的问题,才能够设计出一堂教有实效的课。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要设计出精彩且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不但要紧扣教材,还要适当拓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也同样提到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一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拓展到贴合学生需求、适合学生水平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无疑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然而,在观摩分赛及总决赛的过程中,也的确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这几个教学环节很完整,但实际上却令人感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授课内容脱离授课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甚至授课内容完全脱离教材等问题。这些教师中不乏口语表达流利,用词准确者,但也许是比赛的原因,有些课内容设计过多,让人眼花缭乱;有些课为了追求气氛,内容华而不实,令人听完课后感到收获不多,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

3.教学掌控能力

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要求教师在现场授课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开展教学。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需求,解答疑问及时正确,并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然而在比赛中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的互动处理地很简单,讨论问题,提问学生,公布答案,如此学生的回答就没有什么意义。还有的教师没有对学生能否正确作答做出预判,导致冷场,严重影响了课堂气氛。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反映出了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很多教师认为互动环节很难:怎么互动?互动什么?这的确是成功的互动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要想设计出有效的互动环节,除了必须要给学生设计出与所学目标内容紧密相关的任务外,“教师必须要将自己置于课堂真实情景中”[4],引导、启发、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效果评价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现实”,“可量”[4]的,当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后应该根据预定的总体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素质目标等进行即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并以此来检验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对于教学效果评价的环节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在大赛中表现的也很突出。有许多参赛教师在现场授课中仅偏重于大量的教师输入,却忽视了必要的学生输出过程。教学效果评价很少有所体现,课后作业布置地比较随意。可以说只做到了“教”,却并未考虑到“学”,这样做即不利于学生反思性的课后自主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合理性的后续教学安排。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能力依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欠缺有关,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透彻,对授课对象的实际语言能力及接受水平考虑不够到位,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够清晰、明确,对教学设计的掌控不够熟练等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很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在课内外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仔细的琢磨,反复的实践。同时,大赛的举办对于日常课时量大、进修机会少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起到了宝贵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通过各类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成功举办,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也正逐步吸引到更多外语工作者及教师的关注与研究,这样的氛围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积极良好的助推作用。如果能够将比赛中所暴露出的教师教学能力欠缺问题辐射到常态教学当中,进而敦促和启发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到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当中,最终才能让教师与学生都受益,才是教学大赛举办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2]李翠英,孙倚娜.国外英语教师能力标准对我国英语教师发展的启示[J].外语界,2014,(1):57-63

[3]束定芳.外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着力点与评估标准——第七届“外教社杯”高等學校英语教学比赛综合组赛况点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1):49-52

[4]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3-12

[5]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与教师发展——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评审手记[J].外语界,2012,(3):34-41

[6]束定芳.英语专业综合课目标与教师素质——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授课比赛评述[J].2013(2):43-49

作者简介:

张蓓蓓(1981--)女,满族,甘肃平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大学英语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