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对新时期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具有一定的组织力对加强党的领导力、提升企业战斗力、增强职工凝聚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提升组织力要着力解决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难、功能定位难、管理体制不明确等问题,可以从优化党建内容、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组织保障、加强政府引导等方面入手完善创新。
关键词: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
中图分类号:D267.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6.009
“就无产阶级政党而言,组织力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宗旨、组织原则、运行机制、组织惩戒等方面的综合体现。”[1]党的十八大以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据2018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共有187.7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73.1%。[2]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十九大以后如何以“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突出非公企业党建政治功能,就成了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的作用与意义
非公企业党支部作为联系党组织与企业的纽带,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者,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维护者。具有一定的组织力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政治功能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完善党的领导
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有利于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引领力,保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领导。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组织力,实质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党在企业中战斗堡垒作用的进一步强化,通过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强化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进而保证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当前党和国家宏观路线方针政策变化以及所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帮助企业负责人和员工摆正政治立场,强化政治纪律,凝聚起行业政治共识。
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党建组织力,以不间断的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引导企业迅速形成先进企业文化内核,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价值观念的不断涌入,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个人主义、逐利主义倾向正日益加重、浮躁的功利主义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和青年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青年职工占比很大的非公企业中进一步扩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塑造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就显得愈发迫切和重要。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能够强而有力地推进非公企业党员干部职工对党的理论、党的思想的学习掌握,最终形成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先进企业文化氛围。
有利于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党的执政基础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黨组织的最大功能就是代表功能,即包含代表维护党员及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伴随着我国非公企业大量出现,实际形成了传统体制中群团组织管辖范围外的“新社会空间”,这就需要非公企业党组织担负起反映群众诉求、畅通表达渠道、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责。这都需要党支部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兼顾各方的协调能力以及坚决的执行力,需要强大的组织力支撑。同时,通过不断积累调解纠纷工作经验,也有助于凝聚群众,填补群团组织空白、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发挥更加全面的作用。
二、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两个覆盖”(即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两支队伍”(即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脚步,但在如何提升组织力问题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工作开展难
当前一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存在两大矛盾:一是党建工作开展与企业经济条件的矛盾;二是发展党员程序与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就业特点的矛盾。首先,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场地,而目前许多小型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市场压力非常大,多暂租小区住宅开展业务,自身办公场地尚不能保证,党建活动场地更无从谈起,导致许多非公企业党支部“有名无实”,难以发挥党支部作用。其次,非公企业员工年龄结构普遍偏低、人员流动性特别强,尤其是一些中介公司员工“流转”已成为常态。
党组织功能定位难
非公企业的产权归属决定了企业主是主导企业的经济和发展核心。虽然《党章》规定了党支部在非公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但实际上非公企业党支部与企业负责人之间不存在传统体制内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不存在行政约束。党支部只能对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建议、帮助咨询并在人事管理上起一定的监督作用,并不能直接参与决策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经营管理工作。这实际上造成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的矛盾性,定位高了,企业主认为是对其经营管理的一种约束,心存芥蒂排斥党建工作开展;定位低了,就变为企业内一般群众性组织,难以发挥政治作用。
党建管理体制不明确
当前非公企业党建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在上下隶属关系方面,目前很多地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缺乏统一管理模式,不仅使党建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和统一保障,还会出现政策落实过程中被上级党组织“忽略”的漏管现象。在日常协调管理机制方面,又存在各部门“多管、重管”,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工商联、工青妇群团组织都具有管理非公企业党建的职权但又都不承担主体责任。这就造成五六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职权划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活动意见要求和执行考核评价机制,使得非公企业党组织同时面对多个“上级”,重复开展活动、重复进行考评,浪费行政资源,降低了党支部工作效能。
党建标准不明确
非公企业党建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两个作用”(即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脱离了这个党建标准,就会陷入“就党建抓党建”的误区。虽然当前我国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企业党建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整体来看,更多地方仍然没有搞明白“党建的目标是什么、党建的标准是什么”。一些企业党建工作与自身业务发展并不统一,陷入形式主义。“就党建谈党建、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党建活动的硬指标最终都背负在公司青年群体上,导致其无暇顾及自身业务发展,陷入“精致形式主义”误区,与党建活动开展初衷南辕北辙。
党建人才队伍薄弱
党建人才队伍的强弱对提升组织力有决定性作用,但目前很多地方非公企业党建人才队伍薄弱的困境依旧存在。一是无人做事,目前大部分非公企业党支部支书都由外聘退休领导干部兼任,而这些离退休干部也多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自身并不具备党建工作经验,只挂名不领导现象还比较普遍。二是无力做事,外派到非公企业的党建指导员,既没有党建工作的领导权,又没有监督权,很容易陷入“花瓶角色”的尴尬处境,起不到真正作用。
党建资源缺乏保障
目前非公企业党建资源缺乏保障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是自筹难,2014年中组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下发通知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列支,不超过职工年度工资薪金总额1%的部分,可以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许多企业资金紧张,自筹资金搞党建不易实现。另一方面是下拨少,除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部分地区能够保证下拨充足党建资金外,大部分地区上级党委所提供的党建经费也十分有限,就目前来看仍不足以保障党建活动有效开展。
三、对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的几点思考
要破解阻碍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两个作用”,应从最关键的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定位与党建标准,将企业原生管理结构与党组织系统相融合、将企业生产发展与党建工作开展相融合;二是搭建有效平台,整合党建资源,对非公企业党建进行有效的管理,进一步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最终实现功能覆盖。
灵活扩大组织覆盖面
要解决中小型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难的实际问题,可以坚持灵活覆盖的原则推进党组织覆盖面,整合党建资源。我国当前大多数非公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且大都处在创业时期,经济活动能力不强,人员对企业依附性低,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多聚集于写字楼、小区中,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可以在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灵活覆盖、灵活整合”的方式推进党组织覆盖,将这些小微企业都吸纳进党组织管理中。例如,对于那些集聚于城市地区写字楼中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可以以同一商圈每栋写字楼为单位,成立写字楼黨组织,统一开展党建工作、党建活动;对于居民楼小区中的非公企业,可以采取整合的方式将其并入社区党组织;而对于小中型的乡镇企业,可以由乡镇、村牵头成立区域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分散、零星的乡镇非公企业统统吸收进来。
优化党建内容
一要优化党建内容,寻求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利益结合点。要加强党建活动与企业发展的契合度,政府要以党建为载体给予企业支持与帮扶,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由党建指导员出面定期开展企业走访活动,联合工商、税务、行业协会等部门与组织,定期为企业配送政策、法律、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完善企业自身信息与专业技术知识储备。二要加强党员管理。一定要积极解决好“口袋”“空挂”党员问题,可以通过督促、帮助联系等方式,使企业内“口袋”党员亮明身份,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党组织关系。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大力推进党员党组织关系档案信息化管理。
明确党建主体
要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建的政治功能,必须明确党建的主体责任,提高执行力。一方面,确立领导机制,明确党建责任主体。目前中央已经对健全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两新”组织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各个省份的“两新”组织党工委也都已经正式挂牌成立运行。①下一步工作中应以省级“两新”组织党工委为标准,抓紧在市、县两级成立专门“两新”组织党工委部门,构建层次明晰的市、县(区)、镇三级“上下联动”模式,并在确立领导主体的基础上确定党建主体责任和落实责任执行机制。另一方面,理顺隶属关系,完善管理体系。对于那些在工业园聚集的非公企业,可以由当地“两新”党工委或园区党工委统一负责管理;对于那些规模大、影响力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可在上级批准的前提下由上级“两新”党工委直接管理;而对于那些园区外且分布较为分散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可归入所在县(区)“两新”党工委部门管理。确保每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都有人管,打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党建队伍建设
培养党建人才,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是提升非公党建组织力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对于党支部书记队伍的选拔任用,可以优先考虑自身企业管理人员中的党员或者是企业投资人中的党员,有助于协调很多问题。其次,对于党建指导员队伍的选拔任用,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上级党委机关或团体中选派的方式向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队伍,一定要保证津贴、补助发放到位,人事关系也要挂靠或继续保存在上级党委机关中,并制定一些辅助晋升的措施,免除做一名党建指导员的后顾之忧,使党建指导员这个职业有更多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最后,还要继续加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可以将其纳入组织部门对党员干部的培训计划框架中去,由各级党校定期对其进行统一教育培养,重点培养支部书记的党务常识和理清组织程序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党务能力和素质。
完善组织保障
一方面要解决开展党建活动的场地问题。除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党群活动中心外,对于那些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写字楼、工业园区,可由上级政府出资,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建设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对于那些分布零散或者实在没有经济能力建设党建活动场地的非公有制企业,可由政府出面,引导其与邻近国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共用、资源设施共享。另一方面,要解决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个是党费返还,把非公企业党员交纳的党费全部返还给非公企业党支部用以开展日常党建活动;另一个是拿到过政府采买招标的非公有制企业自己拿,以税前列支的方式要求其将不低于企业年度管理费用的1%作为专项党建经费。能够一定程度解决非公企业党建的经费保障问题,保障工作有效开展。
加强政府引导
我国非公企业点多面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表面上是党委的事,但非公企业党建组织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成熟发展,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需要有政府各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一方面,对于那些需要直接采购非公企业产品服务的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附加的项目招标党建要求,例如参与招标的非公企业必须要求党建考核合格一年以上或党员占比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等,提高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由属地党工委与工商、网信部门合作建立党建先进企业评选机制,对于那些党建工作开展好、社会形象好的非公企业予以表彰,如一些党建工作开展良好的网络企业可由网信部门联合党委颁发“网信五星党支部”等既有政治性又有行业性的荣誉,而对于获得荣誉的非公企业,归口部门可在政策、管理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既起到示范作用,又能扩大非公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提升河南“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力对策研究》(18E16)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参考文献
[1]薛小荣.对新时代提升“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力的新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
[2]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共产党员网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7/01/nw.D110000renmrb_20180701_1-02.htm,2018-08-10.
作者简介
李中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研究实习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 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