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宗璞在看到一树藤萝花后,对生命发出的感叹。下面这篇文章,同样运用了借景抒情法,读后,你又获得了哪些感悟呢?
美文在线
扛椽树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滔滔的河。滔滔的神话和历史。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斗转星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来沓至,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啊不绝。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一部《诗经》。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辈子孙竞相模仿——但,它却与这柳无干。依依者在水一方,如窈窕淑女,不在陕北。陕北是满眼的干山圪塔。依依者不是这柳。——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一次一次地被冷落,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凡碰到谁的头上,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废的样子了。殊不知,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也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外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
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即使它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至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暴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
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作者刘成章,选自《当代艺术散文集粹》,有删改)
读后涟漪
这是一篇典型的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扛椽树”这种陕北常见的物种的多角度描写,由外而内地展现了它的独特性格和精神特质,并赋予其以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扛椽树以及像扛椽树一样有铮铮傲骨、不畏牺牲的陕北英雄乃至中华民族精魂的热情讴歌。
文中,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开头,“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使情感的挥洒酣畅淋漓。
【技法提炼】
借景抒情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换句话说,就是借助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通常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借景抒情法若运用得当,可使客观的景物着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后,会自然而然地引发同感。
具体写作时,大家应注意以下两点:
◆有目的地选景、写景。景物描写是为了抒情而服务的,因此,在选景、写景时,要遵从自身情感抒发的需求。
◆直接抒情、渗透抒情交替用。所谓直接抒情,指的是描写完景物后,用总结性的话语来直接抒发内心情感。渗透抒情却不是直接表达感情,而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巧妙地融入景物中。
我写我秀
聆听风的歌唱
◎黄炜皓
儿时,每当清风拂过大地,带来凉爽的同时,也会天降“甘霖”。每每这时,大人们总会扯着嗓子,让孩子们赶紧收衣服,对此,我却不以为然。
我覺得就应该坐下来,享受那种沁人心脾的凉爽,聆听风雨带来的欢畅。风,总是变幻无常的,让人时而喜、时而忧。它轻轻地掠过高峰,传出声声回响,沉重且富有节奏,好似一串变幻的音符;又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田野,跟生机盎然的花草开了个小小的玩笑;然后,又跟飞翔在高空中的风筝撞了个满怀,领着它们去另一个地方玩耍……
完成作业后的闲暇时间,我总会呆呆地望着天空,感受风的轻抚,它将我的心带到远方。每次沉思过后,于我而言都是一种释然。
有时,父母会带我到田野上散步,累了,我们便依偎着坐在一起,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风轻轻地歌唱着,丝毫不在意是否有听众,它只是心满意足、敞开自我地放声歌唱着,可对我们来说,却妙不可言。这或许就是风的赞许吧,它满意我们有一双能够聆听音乐的耳朵。
在乡村,风就是我梦想的承载物。我总会把不开心或烦恼的事情写在纸上,然后叠成飞机,让它乘风翱翔、飞向远方。这样做,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从那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聆听风的歌声了。
可到了后来,我去了别的地方读书,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许多在乡下的习惯也改掉了,我再也不会坐在田野上傻傻地听风唱歌了。
终于,在一个暑假,我如愿以偿地回到家乡。站在广阔的田野上,闭着眼睛听风歌唱,那抹残留在我心头的残霜渐渐消融了……
(浙江乐清市城东第一中学)
心香一瓣
作文选取“风”这个意象展开叙述,从儿时的玩乐到释放烦恼,“风”一直在小作者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同时,也承载了其少年时代的梦想。行文至后半段,小作者在城市“大开眼界”后再次回到田野,“风”在此时成为了一种不忘初心的慰藉。那抹残霜的消融,或许正代表了小作者心中的某种情绪的消解,读后令人回味。
(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