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摘 要: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科技小制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在小制作过程中,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是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以小制作来整合教学方式,拓展创造力的发展,而小制作对中国版的STEAM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我们要深入研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拓宽创新人才的成长路径,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关键词:小制作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近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小制作,对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了一点尝试。
一、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参与意识,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外延伸,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需要,是国家未来的需要。
(一)小制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的观察学习,应以身边的周围的日常生活和浅显知识为起点。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小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不少科学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制作、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离开了学生的认真观察,恐怕学生的制作将一事无成。
(二)小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凡事都由家长代劳,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养成了他们怕动手或不敢动手的习惯。在小制作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某项作品,让学生从事大量的动手活动。让他们通过使用剪刀、小刀、小锤等工具,用双手进行折、剪、挖、粘、钉等,让学生的动手技能技巧得到了训练。学生制作好作品后,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相互比较与相互评价,促进他们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因此,通过小制作活动,不但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将来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作好铺垫。
(三)小制作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手实践的过程常常伴随着活跃思维的过程。因此,让学生进行一些小制作的过程也是对大脑训练和对智力开发的过程。
例如学生在废弃易拉罐新用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底图、拓印、描刻、成形、清洗、剪刻、拼接、着色、修整、粘贴和装镜框、浮雕效果几个步骤后,很好地利用了易拉罐瓶,让易拉罐得到了新生,这不但是制作的技巧,更是智力的训练,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课本知识外,还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才能使“易拉罐”得到新生。
(四)小制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审美能力
小制作能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与“习”的统一,“知”与“行”协调,“智”与“情”的结合,让思维能力越来越迅速,反应越来越灵活、敏捷。学生在小制作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具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灵感,并能对作品进行鉴赏,从而有效地使想象力和审美力得到发展。
二、以小制作來整合教学方式,拓展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实践证明,小制作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而且启迪了学生的智力。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力人才的竞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运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针对老年人由于眼睛看不清,教师就可启发学生,当老年人从集市上买回猪肉后,由于猪皮上有一些没有刨掉的毛,老年人拔掉猪皮上的毛很困难时,教师就可启发学生想出办法,利用凸透镜具有放大的作用,把凸透镜安装到普通的拔毛夹上,制作了具有放大功能的拔毛夹。
三、小制作对中国版的STEAM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启迪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
在小制作的教学中,通过实践与制作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特别是利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跨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产品研究、设计、测试中得到综合训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STEAM理念下自己动手实现一个个新奇的想法,制作成作品。
例如在上《垃圾的新生》这一主题时,教师首先出示蛋宝宝,介绍蛋宝宝在出游途中,遇到了一条有障碍的公路和一条长长的河,还有一个悬崖,但是它过不去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垃圾制作一个工具,帮助蛋宝宝解决问题。
(一)学生经过活动的准备阶段,召开活动实施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白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二)分组及各组的任务分配,确定好各小组活动任务后,由每个调查小组负责,围绕调查任务,设计调查内容,做好调查记录,并写出调查心得。
然后进入创意设计阶段,教师让学生利用导学单上的材料图片,小组讨论,选择材料,根据所选材料,画出设计草图。
(三)自主选材,制作与改进。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只能选取五种材料,每种材料不能超过四个,做时要求尽量少产生新的垃圾,把产生的垃圾放在材料篮里;组员分工合作,边制作边测试边改进。
(四)学生汇报陈述,展示交流,反思改进。各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在讲台上轮流展示,陈述自己小组的作品,其余小组互相提改进意见。
教师利用这一小制作活动,使学生懂得科学家在完成一项创造发明的过程中也要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实验再实验,修改再修改的过程。我们小学生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做任何事都要一丝不苟,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这样才能成功。
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小制作,让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使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掘,拓宽创新人才的成长路径,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版>》的通知.
[2]周凤林.以科技小制作和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教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