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禹文化的民间传承路径

2018-09-06 03:07鱼丽芳高佩
牡丹 2018年18期
关键词:社火大禹口头

鱼丽芳 高佩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人们对其耳熟能详,得益于千百年来的口头传承模式。大禹文化不仅包含大禹治水这一个神话故事,还有分封诸侯、征服四夷等生动的故事内容和文化精神。为此,本文从口头传承、祭祀传承、迁徙传承、社火传承等方面详细解析了大禹文化的民间传承路径,以期为大禹文化传承路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大禹神话传说的口头传承

大禹治水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流传这个神话,无论是男女老幼,都详细知道该传说。大禹治水是我国古老的故事,也象征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在诸多的治水功绩中,“禹凿龙门”的传说更是妇孺皆知。虽然古代有相关文献对大禹治水做了记载,但是在文化非常不发达的古代,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去学堂读书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只能借助口头表达来传播和普及大禹治水的故事,经过了代代相承、口口相传,类似于大禹治水的相关文化也被传承下来,成为我国民族特有的共同记忆。

二、祭祀大禹的礼制传承

“祀与戎,为国家大事。”祭祀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礼仪的核心内容。古人认为,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三要素,《史记·礼书》中说过:“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被古人认为活着是圣贤,死了成为神仙的大禹,一定要用“尊先祖而隆君师”的说法进行祭祀的,这种祭祀方式既让群众更加认同和敬仰大禹,同时又让大禹文化得到生生不息的传承。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祭祀活动就包括祭祀大禹,该活动起源于大禹的儿子夏启时期。公元前2059年开始,会稽大禹陵祭祀就成为定期活动,当时的祭禹祀典就是现在我国祭典的雏形。那个时期,祭祀大禹的活动场地一般在禹王宫、禹王庙或大禹陵等地,并将祭祀类型分为族祭、官祭及民祭等。族祭是大禹后裔的家族人員进行祭祀,官祭是朝廷、地方等官僚进行祭祀,民祭是群众自发形成的祭祀,一般会在各个地区的禹王宫、禹王庙中进行。在韩城,人们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是大禹的生日,过去当地都要举办三天盛大的禹王庙会,唱三天三夜对台戏,以歌颂大禹的功德,庆贺丰收,祈求风调雨顺。而如今韩城人为了表达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赞美大禹泽被万世的丰功伟绩和臣服万民的道德操守,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祭祀大禹典礼活动。从此,祭祀大禹的文化精髓——大禹文化被传承下来,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三、族群迁徙的文化播迁

历史上,受自然灾害、战争、政治等事件影响,我国经常会有大范围的族群迁徙现象发生。比如,魏晋时期有著名的“衣冠南渡”,唐代有陈元光和王审知的向南迁移,北宋末年宋室偏安南方等,这让南方有了更多的客家族群。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在族群迁徙的过程中被传播和迁移,在人们最终定居的地方,族群的文化基因由此定格。大禹在治水、分封诸侯、征服四夷的过程中不断在各个区域传播大禹文化,东夷、会稽、涂山等地至今都有大禹文化的相关因素,后世族群迁徙中,大禹文化也被广泛地传播到不同区域。

民族迁徙只是大禹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大禹后裔从中原区域到四面八方的不断迁徙使得大禹文化广泛传播。比如夏姓的传播,先秦时期,夏姓先民主要生活在中原地区,后来因为仕宦等原因,其广泛迁徙到安徽、陕西、河北、山东等区域;到了秦汉时期,夏姓的主要活动范围依然是我国的北方区域,慢慢形成冀州高阳郡以及鲁郡两大郡望。从汉代开始,夏姓逐步往南迁徙,而到了魏晋时期,夏姓往南迁徙的规模逐渐变大。经过较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夏姓的分布区域逐渐往江南区域迁移。到了唐代,夏姓逐步往安徽、湖南、江西、山西和湖北等区域发展;到了南宋,夏姓发展到了广东;而到了明清代以后,夏姓发展到了云南、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区域。夏姓从河南逐步扩散到东南西北各个区域,也就是说,夏姓人口从之前的中原为主的形式逐步转变为往东南方扩散的形式,而中原区域、浙江等地就等同于夏姓扩散的“播种机”。这也直接说明,随着大禹后裔的持续迁徙,大禹文化必然会被传播到不同的区域。

四、民间社火的活态传承

社火是古代节日或祭祀中为了迎神而进行的秧歌、舞狮、旱船和高跷等各种表演形式的通称。社火是在祭祀活动中慢慢形成的,产生年代非常久远。古人普遍认为,“社”代表了土地之神,通过对“社”的祭祀,人们不仅能够祈求当年的丰收,同时也能够驱走妖魔鬼怪、赶走瘟疫。该祭祀活动慢慢变成现在的规模宏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有的乡村甚至举办祭神、迎神、娱神的比赛。该习俗长期延续,传承至今,如今在庙会或春节期间,人们依然会见到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

花鼓灯被称作“东方芭蕾”,在淮河流域的几十个县中广泛流传,花鼓灯也是从夏代祭祀大禹的风俗中开始的。当时,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大禹治水而决定定期举办庙会,以此作为庆祝,后来沿袭成为现在的习惯,在数千年的流传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变成现在的花鼓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的禹王宫举办庙会期间,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涂山,彻夜唱歌跳舞,以此表示对大禹的感恩。

民间社火作为大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被盛传了千年,同时用民间习俗的表演形式传承下来,在春节期间尤为盛行。传承社火的人员是重要的非遗载体,社火通过这些活性载体的心口相传而传承至今。

五、结语

大禹文化可以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承千年,可以通过专门的大禹祭祀场所进行传承,可以借助族群的大面积迁徙实现自身的广泛传承,也可以借助春节、庙会等时期的民间社火进行活态传承。大禹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传承,传承者都应该坚守大禹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进行传播和普及,以此更完整且更准确地对大禹文化进行传承。

(1.韩城市景区综合执法大队;2.陕西省韩城市普照寺文物管理所)

猜你喜欢
社火大禹口头
闹社火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小大禹”来治水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社火,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