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学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共享路径研究

2018-09-06 06:33刘洋邱艳平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人力资源互联网+

□ 刘洋 邱艳平(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前言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现如今是全民互联的时代,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不断革新生活方式,从而消费不断升级。在体育事业改革的过程中,场地设施资源是刚需。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切是一种高效的手段,因此积极把“互联网+”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融合,是有效解决我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健身和培养体育意识的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出于对资源的现状和共享的制约因素两方面的考虑,本研究将梳理学校体育资源现状和分析共享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共享方法。

1、“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 +’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和思维,进行批判,然而构建以互联网为技术为基础平台,并且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体育领域创造新的生态。

2、学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共享模式研究

2.1、学校体育资源的界定

从管理学维度来看学校体育资源指: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从上述范畴来讲,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作为体育活动最为基础的保障,应着重统筹基础资源,创新传统资源,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2.2、场地设施资源现状

(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相对丰富。

体育作为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提供活动基础,在物质基础中场地设施是一切体育活动的承载者。要想体育活动运转得好,需要场地设施作为基础保障。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学生也是一个特殊的身份,我国为了对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体质发展,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在学校建设了很多场地设施,因此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学校,从而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相对丰富,从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也很直观的看出。

根据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体育场地设施中教育系统的相对丰富,其中学校体育场地资源丰富是学校体育的一大优势特征;其中总个数169.46万个,教育系统的场地数量占到了66.05万个,占38.98%;总面积19.92亿m2,教育系统占10亿m2,占53.01%。但由于没有合理整合,所以导致运用效率不显著。

表1 各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情况

(2)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

对多所学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体育场地设施也仍然匮乏,主要表现在入下几个方面:有极少部分学校下在上课时,场地资源有时不够用;部分学校有时闲置严重;在走访与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不足以满足上课所需的场地资源及设施设备,甚至有极少数学校没有开运动会的场所;乡镇学校基本无塑胶操场,缺少器材,器材陈旧落后;乡镇学校几乎没有室内场馆;设施设备并不齐全、没有照明设施;其中有部分设施设备严重处于废弃状态;极少数学校场地对外无偿开放。

体育是一项以经济作为基础保障的文化活动。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用于新建体育场地设施的财政有限,对现有较为陈旧的场地设施进行改造的难度也较大,在目前对体育场地设施需求量很大的情况下,因此共建共享是化解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并且在互联网技术的共享条件下,能大大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3)场地设施资源利用不高效。

效率在日常意义上,是指用以一定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在经济系统条件下,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经济系统不可能以现有可供使用的资源使得人们获得更多福利时,则称经济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率。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中,经济效率低是普遍的问题,在走访过的学校中,所有学校存在此类问题,没有做到帕累托最优。例如:在学校,单杠与篮球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使用篮球场的明显多于单杠,此时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并且单杠也没有高效利用,在闲时篮球场并没有使用,说明篮球场也没有达到效率最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C高校具有代表性,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C高校体育设施情况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具有资产专用性的特点。当资产使用的效率不显著时,会失掉其部分使用价值。如果实行共享会改变其部分使用价值,利用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4)传统共享模式为主。

通过研究发现,开放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场地出租;开设培训班;向工会组织提供服务;以俱乐部的方式;组织比赛;学校开放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人员、外单位的包场以及针对本校学生也实行优惠的有偿开放;承包或转让经营;以俱乐部无偿的方式;以俱乐部有偿的方式;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其中以俱乐部无偿方式,开放的对象主要是俱乐部的成员,并不对俱乐部外的其他人开放。其他几种开放方式均对所有人开放。

由此可见现如今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仍以传统共享模式为,且社群结构复杂,难以管理。

3、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现状及共享模式研究

3.1、人力资源的界定

人力资源是指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组织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和。从现代管理学和学校体育资源现状来看,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在学校体育组织内具有教育教学和具有管理能力的人的总和,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具有教学能力的学生。

3.2、人力资源共享的模式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是将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相关事务性工作和专业化的活动集中到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实现统一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它由三部分组成: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业务伙伴和专家中心。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服务模式,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统一化、专业化、效率化,有利于最大化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笔者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对人力资源的共享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发展的十几年里,且国内的研究表现在学界且较为活跃,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处于萌芽状态。从上述模型中可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到体育的行政体系中、体育服务业中去。

3.3、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程度低、优势资源互补差

人是一种无形和有型共存的特殊资源,其核心价值具有不可复制性,只有在利益平衡的条件下共享才能达到价值最大化,如果跳出了此条件共享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由于目前国内体育的改革处于萌芽状态,利益关系达不到稳定状态。学校对传统人事管理比较严格,因此教师流动性也较小。由此可见,目前的共享程度偏低、优势互补差。进一步造成了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在学校内部的利用率低和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现象。

经研究发现,学校体育的人力资源在校外的利用率低也是常态,相比之下高校略比中小学情况好,开放的程度略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有向体育教师购买服务的;有教师对外培训的;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向外兼职;高校学生在外兼职培训的;有竞赛表演文化传播的。校与社区、校与校之间的共享受各级管理差异的限制,并没达到优势互补。由此可以看出以传统的消费模式为主共享效率低,远达不到“互联网+”背景下的效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人在决策上的局限,不能精准做出决策和资源的调配,可以依托技术,资源的调配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完成,但人有许多有技术完成不了的事,所以应该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统筹人力与非人力资源,加快各级间的协同发展,集成资源,共建共享,从而达到高效共享。

4、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

4.1、行政体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在我国实行的行政体制,由于是趋向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根据需求采取资源配置的投入,很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失衡,从而导致了财政投入的大量浪费,由于类似计划经济,缺少市场的竞争和推动,因此消费的速度也相对较缓慢。学者李骁天我认为阻碍共享的几大因素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制约、经济体制转轨制约、政府微观管理中的缺位制约。

学者刘年伟研究发现以下四点也是制约共享的难点所在:(1)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体制约束;(2)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现状出现价值理性缺失;(3)学校体育资源量与质仍有待提升;(4)单一行政机制不符合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客观规律。大量的研究证明行政体制和管理两大块问题尤为显著,解决体制和管理的问题是共享道路中必须跨出的第一步。

4.2、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现在许多学校的老师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并无专业指导就走上了管理的岗位,由此老师管理的专业性,对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调配缺乏专业性,从而制约了共享的难度,也体现了管理人才的匮乏。

4.3、体育法不完善

中国是依法治国的大国,多年以来国家大力投入法律,在宣传法律,法律教育更是大做文章。但体育在中国处于发展期,体育法律也更是起步晚,从近年来发生的体育事件可知,因场地使用频频发生矛盾冲突,有因调配不当而产生纠纷。例如广场舞大妈群殴篮球少年事件等。更是因为场地不足,因抢占场地引发的矛盾,又因没法可依,导致各群众有许多过激的行为,出现打架斗殴,公共财产被破坏,正是由于群众在法律方面打了擦边球,占了空子,从而暴露出体育法的不完善。

又例如风险难以控制。例如安全事故与管理者引起的纠纷问题、由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在运动场造成的安全问题等。经调查发现,有部分参与运动的人员因场地陈旧,器材缺陷导致受伤,因此会向场地提供方索求赔偿。有部分人在休息的时间参与运动而发出噪音,造成扰民,这种现象没有通过法律方法解决。而国外把法律在体育中用得淋漓尽致,也正是有法律作为依据,促进体育飞速的发展,我国应借鉴国外体育法的先进经验。

5、构建基于“互联网+”学校体育资源高效共享路径分析

从资源接入渠道的角度来看,共享的效率就是要在一定的渠道限制条件下使尽可能多的人获得接触资源的机会,但要保证联合受益的最大就要求我们在接入人数和个人收益间取得一定的平衡。因此提出构建基于“互联网+”学校体育资源高效共享路径(见图1)

图1

5.1、依托APP作为前端的传播介质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下,以移动手机作为载体的移动APP已成为每个拥有智能手机人们的标配。移动手和APP的特点在于便捷、快速、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可视化、互动性强,在生活节奏也来越快的环境下,高效率就成了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分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使得社会运行趋向快节奏,资源利用趋向高效,把APP作为前端的传播介质不仅是依靠移动互联网的普遍性,更是因为它的特点可以促使资源高效转化。因此,群众参考特殊APP选择运动的场地对象和HR;或依托互联网技术,从而根据人们的需求提供服务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5.2、依托HR-场地设施协同为中间桥梁

在这里场地设施与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场地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设施场地设施离开了人就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维持不来自身的稳定,又因人缺少了场地设施不能构成资源转化的条件,因此场依靠人发挥自身的价值且达到稳定,相反,人又通过自身对场地设施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价值,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系统。

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HR作为直接的中间桥梁,是连接后端管理平台最好的输入与输出接口,这样不仅简化了管理的复杂结构而且还能直接根据反馈出的需求进行资源提供。

5.3、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核心后端管理平台

云计算和大数据可以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以大量数据和特殊算法预测需求,从而人们可以根据预测的需求提供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专业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追踪参与运动人员的体质变化,也能精确提供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创新的依据,由上图可见打破了传统管理结构,简化了管理结构,从而便于利用市场推动最终达到价值最大化、效率高效化。

6、结语

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分析学校体育资源的短缺,尤其在场地设施匮乏、场地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效、共享模式传统;提出依托互联网技术化解和整合资源配置不合理、提高利用率,引导全民健身。由于我国体制特点、管理匮乏、缺乏行业规范、缺少法律约束等原因,然而阻碍了高效共享,而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可以推进社会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该完善体育法律体系,政府积极解决体制的系列问题,在此前提下从而提出把“互联网+”融入共享当中去,在体制改的初期,国家应理智放权且提倡市场化,这样有利于加速“互联网+”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经济,有利于共建共享,有利于体育事业的推动。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人力资源互联网+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