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作者向中文科技期刊投稿的因素以及期刊改进措施

2018-09-06 08:35叶喜艳常宗强张静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稿源排序科技期刊

■叶喜艳 常宗强 张静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高原气象》编辑部,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730000

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传播、评价和引领科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显示度的平台[1],在过去100多年中,80%以上的世界科技创新成果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2]。每个作者都希望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上,以期广泛传播,引领科技前沿。而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本土科研产出的需求,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短板,从而使稿件外流成为常态。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3],2006—2016年(截至2016年9月)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总数排在世界第2位,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在第4位,而篇均被引频次则排在第15位,这说明刊物的学术质量总体不够高,影响力不够大。

面对科技期刊发展的短板和稿件外流的困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也启动实施了一些促进科技期刊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如“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4],可见国家对科研成果的重视。作者投稿时会主要关注期刊的影响力、评价体系以及同行评议等都因素,因此作者投稿时对期刊的选择是稿件外流的直接原因。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PlantDiversity主编周浙昆说:“国内科技期刊缺少稳定、高质量的稿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升不上去,反过来又加剧了办刊的困难”[5]。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优秀稿件的支撑,因此吸引高质量的学术稿源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已有研究[6-8]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作者选择科技期刊时的主、客观因素和投稿取向进行相关分析,如不同身份作者投稿时的心理活动、关注点以及评价体系对作者投稿行为的影响等。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科技期刊发展的改进措施,如夏登武[9]通过分析作者投稿动机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作者投稿动机的措施;卢正升[10]通过分析期刊稿源因素,提出挖掘和促进稿源的多项措施。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较为全面地理解作者投稿时的期刊选择和态度观念,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资料的获取与可靠性分析

1.1 资料获取方法

图1 主题词相关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

在中国知网检索页面,输入关键词“作者投稿影响因素”,共出现117条结果,分组浏览栏中显示文献发表年度区间为1990—2017年。对检出的117条结果进行分析,除去与关键词毫不相关的文章,如《护理心理学》《众人评说“市场疲软”》,及一些相关性不明显的文章,如《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要素》《研究生论文流程的阶段性耗时情况分析》,共计20篇,除去检出60次的《关于切勿在稿件中夹寄现金的重要提示》一文,筛选出与关键词相关度较高的文章共计37篇。由于作者投稿行为往往与稿件外流现象密切相关,因此将“稿件外流”作为关键词进行再次检索,共得到56条结果,分组浏览栏中显示文献发表年份为1991—2016年。除去《笔墨当随时代——徐冰访谈》《我国股权众筹中风险防控法律制度的完善》《小城镇建设与农村治安稳定》3条不相关文献,获得有效文献53篇。另外,分别输入关键词“投稿因素”和“作者投稿”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分别为121条和25406条,但大部分为作者投稿指南、投稿须知和投稿系统等相关文献,与本研究目的相差太大,因此舍弃此关键词的检索结果。此外,用“TI=‘作者投稿影响因素’ and (KY=科技期刊 or AB=科技期刊) -‘作者投稿指南’”“TI=‘影响因素’ and (FT=作者投稿 or FT=科技期刊)”等逻辑关系式进行高级检索,新增7篇文献,除去《关于科技期刊作者投稿中的几个科学道德问题》和《谈谈作者投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篇内容不匹配文献,最终新增5篇文献。因此,检索共获得有效文献95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7年11月15日。95篇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所获文献的数量总体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大幅降低。

1.2 资料可靠性分析

从关键词、文献来源、作者单位以及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获取的95篇文献进行可靠性分析。从关键词来看,基于中国知网对文献检索结果的计量统计分析,以“作者投稿影响因素”为关键词获得的37篇有效文献和以逻辑关系式获得的5篇有效文献,其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影响因素(9)、投稿(5)、作者(5)、科技期刊(5)、投稿心理(3)、高校学报(3)、编辑(3)、策略(3)、期刊(2)和随机对照试验(2);以“稿件外流”为关键词获得的53篇文献,其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为:科技期刊(17)、高校学报(12)、学报(10)、稿源(8)、稿件外流(6)、学术质量(4)、组稿(4)、发展(4)、国际化(3)和约稿(3)。括号内的数字为统计项的出现频次。可以看出,出现频次大于5的关键词有影响因素、投稿、作者、科技期刊、高校学报(学报)、稿源以及稿件外流,与本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所获资料相对可靠。

图2 所获资料第一作者单位分布

从文献第一作者单位分布(图2)来看:第一作者单位为期刊编辑部的文献共60篇,占文献总数的63%,处于绝对优势,主要是因为这些作者可以获取期刊投稿信息以及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也处于与投稿作者交流沟通的前线,因而来自期刊编辑部的作者是分析作者投稿行为的主体;第一作者单位为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文献共20篇,占比21%;第一作者单位为信息出版中心、图书馆和报刊社的文献共10篇;其他单位的文献仅有5篇,占比不到6%。所获资料的文献来源(图3)主要有高校学报和《编辑学报》《学报编辑论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及其他编辑出版相关的期刊,共75篇,占所有文献的79%。其中,其他编辑出版相关期刊主要有《编辑之友》《出版广角》《图书与情报》等。其他来源的文献共20篇,占比21%,主要包括《中国科技信息》《医学信息学杂志》等。综上所述,所获9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资料获取范围,可以通过文献对作者投稿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统计研究。

为了进一步说明所获文献的可靠性,提取每篇文献的研究方法再次进行统计分析(图4)。其中,引文论证法是直接引用前人研究结果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方法;举例论证法主要指具体以某一期刊或杂志为例来说明观点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职业实践经验提出相关论点的方法,一般与引文论证法结合使用;数据分析法主要指作者根据编辑部的采编情况获取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以上4种方法的应用实例可分别参见文献[11-14]。其他研究方法主要有序贯访谈法、定性系统评分法以及归纳法等。从图4可以看出,有38篇文献使用了引文论证法,占比40%,是所有文献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方法。举例论证法、经验总结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为18、10、10篇,共占40%,其中问卷调查法占所有文献的11%,占比相对较小。使用统计分析法的文献只有4篇,占比不到5%。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以期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和结果,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图4 样本文献的研究方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根据影响因素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编辑和专家相关因素、期刊特性相关因素、期刊影响力相关因素以及作者相关因素4类(表1)。其中编辑和专家相关因素主要是与编辑和审稿专家两类行为主体相关的因素;期刊特性主要包括期刊的格式规范和刊物自身质量等;期刊影响力主要包括期刊IF、数据库收录情况以及发行范围等;作者相关因素主要有与作者自身利益相关的评价体系和发表文章的投稿经历等。从表1可以看出,出现频次≥5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期刊品牌(19)、编辑素质(17)、发表周期(13)、期刊IF(11)、版面及其他费用(11)、主题相关度(9)、人脉关系(8)、稿件录用率(7)以及审稿质量(6)。那么,出现频次越高的影响因素,其对作者投稿行为的影响作用是否越大?

表1 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分类统计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每种统计因素的出现频次。

本研究将出现频次≥5的统计项定义为高频统计项。为提取影响作者投稿行为的主要因素,将出现频次≥5的影响因素以其在对应文献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重要度排序(表2),如文献中第1个出现的影响因素记为1,第2个出现的记为2,以此类推。通过重要度排序可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前人研究中的重要程度,从而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筛选、判断影响作者投稿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其编号,得出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最终排序。需要说明的是,某影响因素的总出现频次大于其重要度排序的频次,这是因为有的影响因素在文献中出现了,但在文中无法判断其重要度排序,因此不计入重要度排序的统计频次。如影响因素“期刊品牌”共出现19次,而其重要度排序的统计频次是12,表示期刊品牌可以在12篇文献中判断其重要度排序,在其他7篇文献中则无法判断其重要度排序。

表2 出现频次≥5的影响因素在对应文献中的重要度排序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每种统计因素的出现频次。

2.1.1 影响因素出现频次的排名分析

期刊品牌是出现频次最多(19)的影响因素,排在第1位,主要包括期刊的声誉和权威、期刊级别、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文化影响力,以及期刊的品牌策划等。期刊IF是体现期刊国际显示度和公众影响力的一个指标,也是期刊品牌的一种体现形式。但期刊IF是由具体公式计算得出的量化指标,所以本研究将其作为单独统计项,以区别于期刊品牌。如以2015年的某一种期刊IF为例,JIF2015=A/B,其中JIF2015为该期刊2015年的IF,A为该期刊2013—2014年所发表的论文在2015年被引用的次数,B为该期刊2013—2014年的载文量[15]。期刊IF是作者投稿时考虑的必要选项,在期刊评价体系中也是普遍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学术评价地位,由表2可以看出,期刊IF的出现频次为11,排第4位。

期刊编辑是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三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者投稿时的直接交流对象便是期刊编辑,因此编辑素质(出现频次17,排在第2位)是影响作者投稿行为的重要因素。编辑素质主要包括编辑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编辑的工作效率以及编校质量等。对作者来说,编辑的服务工作是伴随始终的,从投稿前的咨询服务到文章发表后的刊后服务。良好的服务水平会带给作者愉悦的投稿体验,是作者对期刊形成良好印象的重要因素,所以期刊与作者构建“友情链”,形成良好的人脉关系,搭建稳定的作者群也是吸引稿源的一种策略。人脉关系主要指作者与编辑和审稿专家的关系,在统计中共出现8次,排在第7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作者投稿行为的影响因素。

发表周期的出现频次为13,排第3位。这里的发表周期指从投稿之日至网络和纸质版都见刊的周期,包括审稿、编校、排版印刷以及网刊的发布等环节。发表周期对作者投稿行为的影响比期刊IF更大,可见缩短发表时滞,提高发布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版面及其他费用、主题相关度、稿件录用率和审稿质量出现频次分别为11、9、7、6;分别排第4、6、8、9位。2018年1月10日,李建国的科学网博文《快要发不起的中文期刊》[16]发表之后,被“期刊说”公众号、中国聚合物网等媒体转载,一时也引起了编辑出版工作者的热议。该博文提到“与高额的版面费相反的是,作者的稿酬却是少得可怜”,足以说明版面费和稿酬对作者投稿的影响之深。主题相关度主要与期刊的学科定位有关,审稿质量可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稿件录用率可作为期刊质量评价的有效指标之一,是稿源状况的显示器和调控器[17],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章的发表周期。

表2按影响因素出现频次排序,若考虑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其位次将有所变化。根据重要度序号(表2)将各影响因素重新排序,即序号越小,出现频次越多,则影响因素重要度越大。排序规则是优先考虑序号大小,序号相同,则按序号出现频次的多少排序。则新的排名依次为期刊品牌(第1)、主题相关度(第2)、期刊IF(第3)、发表周期(第4)、审稿质量(第5)、稿件录用率(第6)、编辑素质(第7)、人脉关系(第8)和版面及其他费用(第9)。两种排序各有侧重,其中编辑素质和版面及其他费用位次变化较大,由原先的第2和第4分别降至第7和第9。

2.1.2 影响因素统计结果的评分方案

上文根据出现频次和相关重要度分别对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得出两种排序方案,因其排序依据单一,排序结果可能有偏差,为使其更加可信,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的出现频次(F1)和重要度排序序号的出现频次(F2)及其平均值(M)3个要素,分别对各统计项按归一化标准评分(S),再赋以相应权重W,算出各统计项3个要素的总得分,按得分高低重新排序。因为统计因素共9项,所以按最高9分的标准从1至9分别对F1、F2和M依次进行归一化评分。M是去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求得的重要度排序序号的平均值,因此M越低,S3越高。权重(W)主要根据作者投稿优先考虑的因素及其出现的频次人为取值,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妨先取W1=20%,W2=30%,W3=50%,则三要素得分(X)为

Xi=Si×Wi,i=1, 2, 3

(1)

则总分T为

T=X1+X2+X3

(2)

计算结果详见表3。

表3 出现频次≥5的影响因素评分方案

由表3可以看出,新的排名依次为期刊品牌(第1)、主题相关度(第2)、期刊IF(第3)、编辑素质(第4)、发表周期(第5)、版面及其他费用(第6)、稿件录用率(第6)、审稿质量(第8)和人脉关系(第9)。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对各要素取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由于M反映的是所获文献作者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占绝对优势,W3=50%不再改变。当W1=15%,W2=35%和W1=25%,W2=25%时,只有审稿质量的排序稍有变化,可并列排第6,其他统计项的排名均无变化,因此W1和W2对计算结果影响不明显,所以仍以表3的排名方案为准。

2.1.3 作者投稿影响因素最优排名方案的确定

根据出现频次≥5的影响因素的出现频次、重要度序号及其评分方案,得出了三种排名方案,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表4、图5)。从图5可以看出,编辑素质、发表周期、版面及其他费用和人脉关系4项在3种方案中的排名位次均不同;期刊品牌在3种方案中均稳居第1,其他4个影响因素均有两种方案排名相同。3种方案各有侧重,为得出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最优排名方案,综合表4中的3种排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若某个影响因素至少有2种方案的排名相同,那么确定此影响因素的排名不变;若3种方案的排名方式都不同,某个影响因素3种排名序号的和Tsum为

Tsum=x+y+z

(3)

式中x、y和z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对应的排名序号。Tsum越小,排名越靠前。

通过(3)式的计算结果以及结合上文分析,得出的最优排名方案为:期刊品牌(第1)、主题相关度(第2)、期刊IF(第3)、发表周期(第4)、编辑素质(第5)、版面及其他费用(第6)、稿件录用率(第7)、审稿质量(第8)、人脉关系(第9)。可以看出,审稿质量排名靠后,而审稿质量是影响期刊学术水平和期刊品牌的重要因素,但作者可能更关注稿件录用率,因为稿件录用率越高,作者稿件发表的可能性就越大。

图5 出现频次≥5的影响因素的3种方案排名

2.2 科技期刊改进措施的统计分析

一般地,在分析了作者投稿影响因素之后,大部分作者都会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言献策。因此,在对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5篇文献中科技期刊改进措施的出现频次(表5)。参考影响因素的统计分类(表1),可将改进措施大致分为编辑、期刊、影响力和制度政策、专家和作者4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该分类没有清晰的界限,只是为了方便统计,给出的一种暂时的分类方法。编辑方面的改进措施主要以编辑为出发点;期刊方面主要以期刊本身为载体,改进效果可通过期刊的外在形式来反映;影响力主要与提高期刊的声誉、地位等有关,制度政策方面是以相关部门、单位为行为主体,主要从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专家和作者方面,主要是从专家和作者的角度给出改进措施。

从表5可以看出,出现频次≥5的改进措施有提高时效性(13)、设置特色栏目(13)、拓展稿源(9)、组约稿件(9)、建立发挥作用的编委会(7)、与国际接轨(6)、扩大宣传力度(6)、提高编校质量(5)以及提升办刊理念(5),共9项。其中,提高时效性可以从缩短出版周期、及时处理稿件,尽量避免稿件积压等方面入手,还可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加强期刊信息网络化建设,优化工作方式方法;特色栏目可以增强期刊的稀缺性,避免重复办刊,是拓展稿源的一种有效方法;组约稿件的方式比较多,如庄红林等[18]认为可以根据基金资助项目,从高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组稿,从期刊编委及专家、名家中约稿,也可结合学科发展从学术交流会中积极约稿等;期刊编委会成员大多为该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加强编委会建设有利于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目前,国内的期刊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量稿件外流,因此借鉴国外办刊理念,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扩大宣传力度是打造期刊品牌、提升影响力的必要手段。此外,提高编校质量(5)、提升办刊理念(5)以及优化评价体系(4)等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改进措施。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每种统计因素的出现频次。

2.3 作者投稿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的相关性分析

综合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及期刊改进措施的统计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统计项数也相近。因此不妨将二者具有针对性的统计项一一对应,或合并,或舍弃,使其重组成对出现(表6),从而得到二者出现频次(F)的两组数据(F为对应统计项出现频次之和)。重组过程中舍弃了印刷质量(2)、期刊版权(1)、写作质量(1)以及学术氛围(1)这4项影响因素,改进措施则全部重组合并。重组合并规则并无统一标准,在此只给出一种方式(表6)以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

由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重组成对的出现频次(图6)可以看出,二者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借助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r=0.814,并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说明科技期刊发展的改进措施与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科技期刊有针对性地改进办刊思路,可吸引作者投稿,从而防止稿件外流。

2.4 其他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

作者的投稿行为与稿件外流现象直接相关,因此在统计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同时,本研究对稿件外流的原因也进行了统计(表7),由表7可见,二者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处理好科技期刊发展与作者投稿需求的关系,稿件外流的现象也将会有所改善。另外,表7还统计了高校学报发展的改进措施以及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困境。高校学报的主办单位一般都为高等院校,由于受院校品牌的影响较大,高校学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校学报可能面临学校重视不足、发展空间狭小以及外稿截留(外稿指校外的稿件)等问题,其相应的改进措施就有提高外稿刊用比例、吸引校外稿源、发挥主办单位优势并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学校制定导向政策等。由表7的统计数据可见,目前学者们认为评价体系不完善是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2018年3月8日,《新京报》两会快评栏目推出了一篇关于科技评价不能唯论文数量是瞻的文章,认为造成“垃圾文章”过多现象的最重要原因还是评价体系,该篇文章提到“数量出职称,数量出院士,数量出优秀,这肯定是误区,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应该加以调整”[19]。因此,完善学术成果的考核机制,构建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表6 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重组后出现频次的数据提取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每种统计因素的出现频次。

图6 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重组成对的出现频次及其相关性分析

表7 稿件外流原因、高校学报改进措施以及科技期刊面临困境的统计分析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每种统计因素的出现频次;“三不”是指不公正、不合理、不透明[20]。

综上所述,本研究统计了所获文献资料中提及的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科技期刊发展改进措施以及稿件外流等相关信息情况,主要以各统计项的出现频次为依据,对其进行排序,从而判断各统计项的重要度。在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统计中,结合对应文献中作者的观点,得出了3种排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最优排名方案,提高了统计结果的可信度。

3 结论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了科技期刊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改进措施以及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等,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作者投稿影响因素共31项,出现频次高于5的有9项,综合出现频次、相关因素重要度序号以及归一化评分方案3种排名方式,得出最优排名,依次为:期刊品牌、主题相关度、期刊IF、发表周期、编辑素质、版面及其他费用、稿件录用率、审稿质量以及人脉关系。对比可知,出现频次高的影响因素并不一定是作者优先考虑的因素。

(2) 共统计了32项有利于科技期刊发展的改进措施,出现频次高于5的改进措施共有9项,按出现频次的高低依次为:提高时效性、设置特色栏目、拓展稿源、组约稿件、建立发挥作用的编委会、与国际接轨、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编校质量以及提升办刊理念。其中提高时效性、设置特色栏目以及拓展稿源是排名前3的举措。

(3)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科技期刊发展的改进措施与作者投稿的影响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科技期刊有针对性地改进办刊思路,可吸引作者投稿,从而防止稿件外流。

(4) 从统计结果看,目前学者们认为评价体系不完善是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完善学术成果的考核机制,构建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稿源排序科技期刊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作者简介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恐怖排序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节日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