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篆书漫谈

2018-09-06 05:57青田耕者
藏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篆书贵州书法

文/青田耕者

◎古本《尔雅》书影

贵州地处西南,山高水长,道路崎岖,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交通非常不便,阻隔了人们在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影响了该地区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导致贵州在文化经济方面整体落后于中原地区。

但是,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在大山深处,淳朴善良的贵州人,也曾产生过各方面的杰出人才,尽管在数量上不能与中州相抗衡,但也犹如晨星,在茫茫的天际,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也许是天公的钟爱吧,在赋予贵州奇山异水的同时,还降下了一批优异才俊,足以令今天的贵州人引以自豪。比如,贵州在既没有甲骨钟鼎、也拿不出半块像样的石碑情况下,居然涌现出一大批擅长篆书研究、创作的学者和书家,正如贵州学者凌惕安说的:“以与中州相较,未遑多让,孰谓黔瘠而无人哉?”当然,夜郎自大会遭人嘲笑,而妄自菲薄,更容易被人藐视。因此,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地将他们的事迹娓娓道来才是应持有的态度。

篆书是中国先秦时期主要使用的文字,这里提及的篆书是“泛篆书”概念。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列举秦国的八种书体中的七种,以及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里提及的古文、籀文、大篆、小篆,加上后来陆续发现的金石文字、甲骨文字均属于我们今天的篆书范畴。自秦国统一中国以后,庄重场合一律使用李斯的小篆,一般情况则用隶书,汉代以后,以隶书为主,篆书逐渐退出实用领域,而日趋运用于礼仪和艺术方面。

本篇,主要谈谈历史上对中国篆书有贡献的贵州人士。

舍人:中国第一部百科词典《尔雅》的首位注释者

舍人,汉武帝时期犍为郡鄨县人(今遵义市),任文学一职。在汉代,有才艺的人,才能担当这个职务。《史記·儒林列传》:“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舍人著有《尔雅注》。《尔雅》是中国第一部百科类辞典。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共收字词4300多个。主要内容为释字、释词、释名物,相当于现在字典和辞典的综合。《尔雅》作为经书被列入《十三经》之中,由此可见它的价值和地位。能够注释此书的舍人,一定是精通包括文字学在内的博学家。而且舍人肯定至少擅长当时流行的隶书、篆书。可惜的是,《尔雅注》已遗佚,舍人的笔迹也难觅踪迹。关于舍人撰《尔雅注》的史实记载于唐代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至于舍人其人,学界还有一些争议,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不称舍人而称“犍为文学”,本篇则取郑珍的观点。

尹珍:贵州第一位载入史册的书法家

尹珍(79—162),东汉牂牁郡毋敛县人(今都匀、独山、荔波一带)。当属有文字记载的贵州最早书法家。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北朝王愔《文字志》(已佚)列举了秦汉以来书家120人,其中第31位便是尹珍。尹珍从蛮荒之地走出,随许慎学习易、书、诗、礼、春秋;随应奉学习图纬术数,学成归来,传播文化,“于是南域,始有学焉。”许慎的事迹记载在《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西南夷传》里。作为著名文字学家、书法家、《说文解字》作者东汉许慎的学生,尹珍至少擅长篆书、隶书。因为,按照许慎《说文解字叙》所称的书体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尹珍的书迹。

早期:赫章可乐出土的青铜铭文

1977年初,赫章县可乐区公所附近的农民在劳作中发现一座土坑墓。经考古人员认定,属于西汉墓室。共出土青铜器70余件。其中一件敞口带沿边的铜槃,阴刻铭文十六字,是贵州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铭文,曰:“同劳澡槃比五尺周一。元始四年十月造。”书法篆兼隶,呈长方形,中锋用笔,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制造地区西汉同劳县(属今陆良县一带),紧邻已经灭亡的夜郎国。

◎贵阳扶风山尹公祠

◎赫章出土汉代同劳澡槃

◎赫章出土汉代同劳澡槃铭文

两枚汉印。1987年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汉墓出土的“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则是贵州迄今发现最早的印章,其材质为铜鎏金和铜。印文的属于汉印宽博、拙重的篆书风格。

明代:因循前规,少有革新

明代贵州仅有儒学训导王训、御史王木等人留下少量篆书遗迹,且为刻石。从书风看,属于秦小篆、唐李阳冰一路中规中矩的写法,少有革新,缺乏个性。实际上,不啻贵州如此,篆书在明代,处于衰落阶段。

清代:全面中兴,群星争耀

梁启超在《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从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到1923年是中国学术文艺中兴时期,有点类似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三百年时间,出现了大批术有专攻的学者,在学术文艺的各个领域,均有不凡的建树。具体到书法,由于大量的古代彝器和碑刻被陆续发现,掀起了金石热、甲骨热、碑学热。在篆书方面,学者收集《说文解字》所缺失的古籀文字热情高涨,一时就有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丁佛言的《说文古籀补补》和强运开的《说文古籀三补》出现。三书共增加《说文解字》所没有的古籀文共七千一百五十三字,极大地丰富了篆书资源。使篆书的创作视野大为开阔。书家不再满足于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那匀整小篆的束缚,而向更远更古的古籀文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出现了如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具有创新精神的篆书家。贵州在此期间,由于有外地流官的进入,带来了学术新思潮,促进了篆书的研究和创作,涌现了一批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学者和书家。

洪亮吉(1746-1809),江苏洋湖(今常州市)人,号北江。乾隆五十五年进士,诗人、骈文家、书法家。1792年至1795年任贵州学政,主管一省的教育和考试,负责选拔人才。洪亮吉在贵州督学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书法和绘画。如在巡视安顺、镇宁、普安途中,即作书数幅寄南中诸友。又作画《岁寒图》、《岁朝图》、《管下名山图》分别赠送给贵阳知府徐日纪、贵州巡抚冯光熊、福建巡抚富纲。在书法上,洪亮吉擅长篆书。贵阳扶风山尹公祠享堂,有洪亮吉题写的篆书 “教学兼养”匾额,字形修长,线条流畅,是典型的“玉箸篆”。清陈沣《摹印述》说:“篆书笔画两头肥瘦均匀,末不出锋者,名曰‘玉箸’,篆书正宗也。”沙孟海编著的《中国书法史图录》,将洪亮吉列为清代中期篆书家代表人物之一。

程恩泽(1785—1837),字云芬,号春海。安徽歙县人。清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1811)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清史评论他“博闻强识,於六艺九流皆深思心知其意,天象、地舆、壬遁、太乙、脉经莫不穷究……诗古文辞皆深雅。所欲著书多未成,惟国策地名考二十卷、诗文集十卷传于世。”

1823年—1826年,程恩泽任贵州学政。郑珍、何绍基、莫友芝皆出其门下。他曾告诫郑珍:“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秦汉之书?”精小学,尤其擅长篆书。用笔沉着浑厚,入木三分;结体严谨绵密,法度森然,观之令人肃然起敬。郑、何、莫在小学以及篆隶书上深受其影响。

◎兴仁出土汉代”巴郡守丞“铜鎏金印

◎兴仁出土汉代“巨王千万”铜印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于诗,系宋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于书法,熔籀篆碑帖为一炉,创造出古拙、奇崛的独特书风。被誉为“有清两百年来第一人”。曾国蕃评曰:“字必传千古无疑。”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何绍基奉命赴黔任乡试副考官。有同事藐视贵州说何绍基使黔乃大材小用。而何绍基却认为无论何地均有人才,不能掉以轻心。经他认真阅卷,选拔贵州举人共四十人,数量居全国前列。故作诗《夜雨念应试士子》以志之:

秋风鹤立三千士,沧海鲛腾四十贤。

……

联珠迭璧欣传示,为破荒寒二百年。

◎ 明 王木 篆书

何绍基使黔期间,创作了不少吟咏贵阳山川的诗词以及书法,成为贵州重要的地方文献。

何绍基书法,以行书、隶书为主,偶作篆书,以行书笔意入篆,天真烂漫,饶有趣味。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精训诂、经学。于诗,为宋诗派代表人物。于小学,著有《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证》、《说隶》等书。曾以十年之功笺证北宋郭忠恕《汗简》,为自古以来第一人。于书法,善篆隶。曾论书云:“吾极不善书,然能知书之利弊。大抵此事是心画。其本之正,气之大,风格之浑朴,神味之隽永,一一皆由心出,毫厘不可勉为。所谓学,只学其规矩法度耳。要书好,根本总在读书做人。多读几卷书,做得几分人,即不学帖,亦必有暗合古人处,何况加以学力……。”(《跋自书杜诗》)

郑珍篆书,古意盎然,有学者风范。

郑珍之子郑知同(1831-1890)也擅篆书,结体严谨,用笔精到,不逊其父或青胜于蓝。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举人。无意为官,钟情于学。于诗,为宋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遵义府志》(与郑珍合著) 、为三十二卷本《黔诗纪略》传证。其余有《声韵考略》四卷,《过庭碎录》十二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一卷,《樗萌谱注》一卷,《郘亭诗抄》六卷,《郘亭遗文》八卷。

莫友芝于书法四体兼备,尤擅篆书。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收录莫友芝篆书一幅,并在《近三百年书学》一文中评曰:“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

同治元年(1862年),莫友芝得《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认为“盖在穆宗后人书矣”。刘毓崧进一步考证,认为“写于元和十五年穆宗登极之岁,尚在改元长庆之前”,即820年。《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是现存《说文解字》的最早写本。

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记载:“唐写本,存六纸。九十四行,自木部柤字起,楬字止,一百八十八字,硬黄纸,坚韧似敦煌经卷,篆法绝精,楷法亦美。此卷先归莫友芝。上有米友仁、曾国藩、莫友芝父子等题字,后流转至日本内藤虎家。”

胡长新(1819—1885),字子和,贵州黎平县人。受业于莫友芝、郑珍,学有根柢。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次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苏。篆书平和稳健。但作品流传较少。

罗文彬(1845—1903),字质安,号香草园主人,贵阳人。清同治九年举人,翌年成进士。初授礼部主事。后任礼部仪制司主事等职。应丁宝桢之聘,入川编辑《盐法志》。光绪初年,主持修复贵阳扶风山阳明祠。著有《平黔纪略》、《家礼便览》、《香草园集》。于画,长于山水、花鸟。于书,尤擅篆书并刻印。《重修王阳明先生祠碑记》一千余字,全由小篆写出,令人叹为观止。光绪皇帝的珍妃“珍妃之印”用一十三斤六两黄金打造。印文即由罗文彬篆文并刻制。

◎ 洪亮吉篆书

◎程恩泽篆书

◎何绍基篆书

罗文彬篆书,大多为铁线篆,此体难度很大,全凭功力取胜,要求线条有铁丝般的质感。书家若不能神闲气定和对笔墨的精确控制,则难以完成。

姚大荣(1860—1939),贵州普定人。光绪九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旋升员外郎。善诗文,精考证。有《惜道味斋集》三卷行世。所著《石鼓文足徵记》、《西王母国故》、《禊帖辩妄记》、《王子安年谱》等,考证精当、不囿前人之说,有独到見地,令顾颉刚等学者久仰深佩。另有《惜道味斋说詩》数篇,刊于1913年《庸言》,持论颇高,令人折服。

姚大荣本属镇宁杨姓苗族之后裔,因避讳清廷科举考试歧视,乃易姓为姚。其外孙女婿钱李仁担任过《人民日报》社社长。曾托吴学谦副总理在安顺寻祖,才揭开了姚大荣的身世之谜。

姚大荣在篆书领域的贡献,主要是写了一万多字的《石鼓文足徵记》,此文详尽考证发现于唐代的石鼓文并非是周朝之迹,而是北魏的崔浩所书。这样一来,把石鼓文的产生的年代推迟了约一千二百年。石鼓文的书法魅力,影响和造就了众多书家,杰出者如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王福厂等。但是,学者对其产生的时期一直争论不休,有主秦说、主汉说、主晋说、主北魏说等。最早提出主北魏说的是清俞

◎珍郑 篆书 拜竹山房

正燮。其在《答成君瓘书》说:“今检石鼓文非籀文,又与《说文》异。自始光二年至太平真君七年,新字行已二十年。推石鼓为大武时物,其地合,其人合,其事合,其日合,其字划合。”而姚大荣则进一步举证二十一条,来论证石鼓文为北魏崔浩所书。研究者认为,姚大荣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考据翔实,要驳倒他的观点,非得下大力气不可。

姚茫父(1876—1930),名华,初字重光,字一鄂,晚号茫父,别署莲花庵主。贵阳人。1897年丁酉科举人,1904年甲辰科进士。曾任工部虞衡司主事。他精通小学、经学;兼擅诗词、金石书画、戏曲,并善于设计墨盒、诗笺。其独创的颖拓艺术,得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姚茫父诸体皆擅。由于有深厚的小学功底,他的篆书温文尔雅,充满书卷气,属于学者型的书风。其颖拓篆书《泰山残石二十九字》几可乱真。他的小学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有《小学问答》、《说文三列表》、《金石系》、《书适》、《说文古籀补补序》等。

王延直(1872年—1947年),贵阳人。原名怀彝,号仲肃,字穆若。光绪庚子辛丑科举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法政大学。辛亥革命后任云南蒙自知事,后回黔任榕江、都匀、黔西县县长及贵州省政府秘书长。

王延直花了七年时间,十易其稿,编撰了《普通运用论理学》,属于国内较早的逻辑学著作之一。

王延直喜治说文,擅长篆书,讲求本源,观其作品,线条中侧锋并用,用墨枯湿相间,结体方中有圆。当代黔中书法名家陈恒安即出自其门下。

当代:巾帼大家肖娴 领军人物陈恒安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阳人。幼随父亲萧铁珊学书,后拜康有为为师,遍临古代碑帖,尤钟爱“三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及散氏盘。十三岁,为广州大新百货公司落成书丈二对联“大好河山,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及巨幅横幅“壮观”。引起轰动,人称神童。康有为观其所临的《散氏盘》后,题诗曰:“筓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壇。”于篆书,主攻《散氏盘》及《石鼓文》。书风苍茫雄强,浑厚古朴。晚年,被誉为书坛“金陵四老”。贵阳甲秀楼翠微阁,辟有“萧娴书法陈列馆”。

◎ 郑同知篆书联

◎ 胡长新 篆书联

◎ 莫友芝篆书

陈恒安(1909年—1986年),贵阳人,名德谦,号宝康,以字行。别署芝山翁、黔灵老学等。早年受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汪东、吴梅;又从本籍杨覃生、乐嘉荃、王延直习训诂、考据、文笔、诗词。弱冠即有才名,为诗钟会中最年少者。后复与学者名士如徐悲鸿、沈尹默、商承祚、马衡、赵少昂、马万里、乔大壮等交游唱和,境界渐趋阔大。

于书,陈恒安擅长篆隶行,尤擅甲骨文及大篆,又以金石法入行书,形成沉郁厚重、古穆苍劲的书风。1983年《书法》杂志特辟专栏介绍他的书法。1985年,已经75岁的陈恒安在《贵州博物馆》馆刊上发表《殷契书法漫谈》一文。详细介绍自己研究和创作甲骨文的心得体会,传达个中三昧。

他的弟子包俊宜得其师真传,大小篆皆擅,今已被选为全国书协副主席兼篆书专委会主任。其他弟子如周运真(陈恒安之子)、马宏明等在篆书创作上各具面目,自成一家。因限于篇幅,恕不能展开详谈。

贵州篆书,源远流长。此地虽不具备甲金石实物,然贵州历代学者书家心摹手追,上下求索,继往开来,在篆书领域,拓展了一片新的天地,为繁荣中国篆书研究和创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贵州古代史》周春元等编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1版 1983年2月2印

《书法》杂志 一九八三年第三期

《贵州博物馆馆刊》(创刊号1985年6月)

《贵州省博物馆藏品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1版1印

《篆学丛书》中国书店1984年3月1版 1990年4月3印

《书法丛刊》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中国书法史图录》(二)沙孟海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6月1版1印

《贵州通志·人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1版1印

《贵阳阳明祠·阳明洞碑刻拓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1版1印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崔尔平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1版 2007年2月6印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1版1印

《说文古籀补三种》中华书局2011年6月1版 2014年10月3印

《古黔墨韵》朱良津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3年3月1版1印

《洪亮吉年谱》李金松著 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1版1印

◎ 姚大荣《石鼓文足徵记》(选自容媛《秦汉石刻题跋辑录》)

◎ 罗文彬 篆书 重修王阳明先生祠碑记

猜你喜欢
篆书贵州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贵州,有多美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沉醉贵州
书法欣赏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