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 让恶作剧不再尴尬

2018-09-05 10:30林月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恶作剧策略学生

【摘要】恶作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行为,教师对学生恶作剧的处理策略不仅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而且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情绪ABC理论,結合具体教育案例探析了应对学生恶作剧的策略,揭示了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灵活运用教育智慧才能成为教育的能手。

【关键词】学生 恶作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87-01

每个教师都有处理学生恶作剧的经历。有些教师不能接受学生的恶作剧行为,认为学生是故意捣乱,制造尴尬的局面让教师难堪,有损教师的威严,往往或批评,或禁止,或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长此以往,不但会破坏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形成对立的师生关系,还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笔者认为,学生的恶作剧恰恰是学生独特思维的亮点。教师应运用教育智慧巧妙应对,因势利导,化解尴尬。

一、用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的恶作剧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引起的。这就是情绪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识到学生的恶作剧行为是由于学生错误信念引起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是形成错误信念的重要因素。可见,学生的不良情绪行为的诱因不是行为本身,每个恶作剧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课堂捣乱的正面动机也许是渴望被关注,考试作弊的正面动机也许是想获取高分受表扬。只有教师改变对学生恶作剧的认识,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的恶作剧,理解学生行为后面的正面动机,才能在处理的时候,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点冲动,多一份冷静,站高一点,想深一点,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

二、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恶作剧的尴尬

恩格斯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的确,幽默是精神的缓冲剂,可以使人心情开朗,给人带来欢笑,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尴尬。教师遇到学生恶作剧的时候,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处理,既可以化解尴尬,还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智慧与宽容,教育效果远胜于严厉的批评训斥。

一天上课,教师写完板书转身,看见一白色物品在教室上空“飞”过,原来是一男生将一笔记本从教室这边抛到另一边。教师瞟了这男生一眼,继续讲课。可当教师再次板书后刚才的一幕又出现了。教师非常了解该学生的个性,知道这种场合严厉的批评在他身上不会奏效。于是微笑着说:“冒牌快递员空中快递表演结束。以后同学们快递物品不需要找快递公司了,找他就解决了。”话音一落,其他同学笑了起来,这个男生领会到老师的用意,做了个鬼脸,将笔记本拾起,回到座位上认真地听起课来。紧张的气氛在教师轻松幽默的语言中化解。

三、用有效的谈话消除学生的抗拒

谈话是教师处理学生恶作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同的谈话方式会引发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一教师问一喜欢在课堂上发出怪叫的学生:“你为什么每次上课都怪叫?”生低头一言不发,师又问:“当你怪叫时有没有想到在给班级抹黑?”生摇摇头。“那当你被老师点名时有没有感觉丢人呢?”生还是不说话。教师气急败坏提高嗓门:“如果全班同学都像你一样,班里不就乱套了吗?难道你敢说你不是故意的吗?”生仍然沉默。案例中的教师带着质问跟学生谈话,直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犯错误的状态,处处批评指责,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抗拒,学生从始至终沉默对待。笔者认为师生的谈话不宜用训诫的方式,宜用“讨论”的形式。该教师可以先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解除其心理防御,注入改正缺点的力量,再用商量的口吻问“你最近上课发出的声音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怎么办呢?”把其关注点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再问“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改正这种不良的行为啊?”引导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待想出解决的办法之后给予信心“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自己!”如此层层剖析,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自然是水到渠成,效果甚佳。

四、用生动的故事唤醒学生的觉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在人的潜意识中形成清晰具体的图像,从而充分地调动潜意识中的能力。当一些条条框框的大道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们何不抛开传统的说教,用深刻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意会,达到与学生的潜意识沟通,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一男生上课总是喜欢插话,有时会根据老师的言语内容断章取义,或者根据谐音胡乱联想一些不健康的事物,让教师非常尴尬。但该教师没有在课堂上直接批评他,而是课后多次给他讲故事。给他讲《佛印和苏轼》的故事,让他懂得语言粗俗会让人瞧不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给他讲《齐臣齐心挫晋使》的故事,让他明白唯有自重,才能被尊重;给他讲《父亲的教诲》的故事,让他领悟到懂得自律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该学生悟到自己的错误。整个教育过程没有说教,没有唠叨,学生因故事而触动,因故事而反思,因故事而觉悟。

教育植根于爱。教师只有对教育倾注满腔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勤于阅读、勤于观察、勤于反思,积累更多的教育方法与技巧,才能在遭遇学生恶作剧的时候机智灵活地应对,成为教育真正的能手。

参考文献:

[1]李进成.不怕学生搅局——教师的教育机智修炼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

[2](美)霍勒曼,(美)耶茨.老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

作者简介:

林月春,女,广东惠州人,研究方向: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恶作剧策略学生
Small acts of kindness show great love小善举显大爱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上课了,四年三班! 恶作剧
嘻嘻哈哈恶作剧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恶作剧
学生写话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