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各题型答题技巧梳理

2018-09-05 09:55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文言

【考点一】实词释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中“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题出现的课外文言语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的“陈”字做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如:河北中考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考点三】句子翻译

1.紧抓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3.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换”是替换词语,“调”是调整语序,“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删”是删去不译的。

【考点四】文意理解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點,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文言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