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梅
摘 要:党校教育具有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校青年教师作为党校未来的中坚力量,应该根据这些要求明确岗位职责,牢固树立党校姓党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学术修养,打好基本功,通过持续不断的能力,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
关键词:党校 青年教师 成长
青年教师文化水平高,抱负远大,精力充沛,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是党校教师队伍中一股青春勃发的力量。但是他们往往出了学校门再进学校门,缺乏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缺乏急难险重事件的不断历练,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雕琢打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党校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明确职责,分清教育和培训的区别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的任务是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为 首要任务,全面推进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使广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和学员党性锻炼的熔炉。它既是学校,又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办的,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的。
作为党校教师,首先要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对党无比忠诚。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认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树立了政治信仰,熟知党的理论,理解党的大政方针,讲起课来才能有感情,有激情,有底气,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如果自己不信或不熟悉党的理论,不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讲起课来就难以让学员认同信服。
要严格遵守党校课堂政治纪律。党校的课堂,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神圣殿堂,不是自由论坛,不允许有杂音和噪音,也不允许发表与中央精神相背离的观点、主张和言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比不得酒桌上面红耳赤时的谈资,比不得随手转发的一条微信,你也不是人群中随意褒贬时事的那个人,不是互联网上随意灌水拍砖的那个人。所以,走上讲台要把“党校姓党”四个大字时刻牢记在心。
教育和培训是两回事,教育是明天的生产力,培训是今天的生产力。干部基础的那个知识培训已经在大学里完成了,他到这里带着问题和期待来的,他哪个地方是短板,缺点,我们得补。他们来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是认为你讲的不好他就不听,但他也尊重你,他是理性的尊重。
我们党校教学更偏什么呢?更偏能力和培训这一方向,当然知识也是不能没有的,但是如果你拉个教育的架势讲我们党校的培训,行政学院的培训,一定会失败,因为干部不想听教育,他们想听培训。现在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硕士博士大有人在,经验丰富,阅历丰厚,要想站稳讲台,让他们服气,真不是件易事。所以,我们要在课堂内外多和学员交流,学员向老师学理论,老师向学员学实际。教学相长,各取所需。彼此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二、敬畏讲台,上好每一节课
对一个老师来说,讲课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讲课是面子,是饭碗,是本质,是责任。上课水平是老師的责任和本钱,上课水平是学校的荣誉和骄傲。一人一种讲课风格,有的洋洋洒洒,行云流水;有的不急不忙,娓娓道来,如春雨点点入地。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无可替代的讲课风格,没必要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更没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要找出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设定追赶目标,努力向他们靠拢。
青年教师初次登台最常犯的错误是,在教学中只顾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一味灌输和传授,没有与学员互动,没有考虑学员的感受,没有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列举事例不接地气,不鲜活生动。讲课不是念稿,也不是废稿,讲课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居高临下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才能深入浅出;丝丝入扣才能引入胜;烂熟于心才能行云流水。下苦功夫才能上好课,青年教师要多向优秀的同行前辈们学习,通过观摩学习,千锤百炼,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
讲课应该追求这样的效果,让学员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主要看能不能解疑释惑。比如说,之前不明白的道理,听后明白了;之前一直坚持的观点,听课后发现理解错了;之前不懂得分析问题,听课后茅塞顿开,知道怎么分析了。学员对老师有同样的期待,如果不针对学员解惑,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生吞活剥理论,学员就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三、潜心钻研,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教学与科研对教师而言,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教学和科研可以也应该相互促进。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员的学习与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作为党校教师,一定要高度关注理论前沿最新研究成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读书不倦,笔耕不辍。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教师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很多教师觉得,上课、备课会占据做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太多,对科研发展“有害无利”。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这将有助于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阅读大量与专题相关的研究材料,这将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也许在讲课过程中灵光一闪或者与学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会获得新的科研灵感。所以,教学可以成为科研的强大动力。高质量的教学将会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
所以,青年教师教师既不能“浮于”教学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于”科研而抛弃教学,更不能在面临双重压力时一味的抱怨迷茫,而应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并将这种“联系”真正落实于日常教学研究工作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年轻教师大都有激情、有干劲,大凡事业都想趁年轻多干事、干成事,有火一般的热情和很强的冲劲。但是,也要看到有些年轻教师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缺干劲缺韧劲,一旦碰到困难、遭受挫折、面对矛盾时,一旦受到委屈、遭遇不公、陷入困境时,则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显得脆弱,缺乏一种坚持和坚守,缺乏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社会里,显得心浮气躁,缺乏一种从容和淡定,特别是在个人遭受委屈、不公时,缺乏一种忍耐、忍让和忍受,吃不了亏、受不了气等。这都是内心定力不足的表现。所以,要培养自己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定力。
当今的中国正如方志敏烈士当年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所憧憬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以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国运昌盛的节奏,是国运彰显的昭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殷切的期望带给我们力量。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个伟大时代给青年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与舞台,所以,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苦练内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