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质疑教学

2018-09-05 11:01郑玲丽
读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初中语文

摘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常质疑,会打破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正是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長进。质疑的出现打破师问生答,机械被动的应答模式,朝着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主动创新精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教学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也才会有创造。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一、 运用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迷信权威、毫无创见的教师,会培养出敢于质疑、富于创新的学生。要使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做勇于怀疑的典范。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讲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问。比如,《理想的阶梯》一文的论点是第三段首句“奋斗,是理想的阶梯”,那么,第一、二段是否多余?《怀疑与学问》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句中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出若干个有一定深度、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例如,教读《天上的街市》,教师可这样设疑:天上真有街市吗?诗人为什么会从街灯联想到明灯,它们之间有哪些类似的地方?为什么天空是缥缈的?既然“缥缈”又为什么说“定然有”“定然是”“定然能够”?又如,教读《故乡》时,教师可这样质疑:作者为什么说杨二嫂是“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仅仅是因为杨二嫂外貌的消瘦吗?文中多次出场的“圆规”,到底是属于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小说的主题究竟应该是什么?

二、 培养质疑技巧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还应教会学生提高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对于这些课文的理解,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对文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抓住这些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教学《社戏》时,课文中有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好豆”和“好戏”。我把这两个关键词单独提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索这两个关键词,并提出质疑。在全体学生的积极讨论下,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社戏并不好看,豆并不好吃,而‘我却认为那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好的戏,吃过的最好的豆呢?”这个疑问又激发了学生的又一番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针对这句话中所呈现的矛盾,我拎出了两个关键词:“大约”和“的确”。为什么鲁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通过质疑,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和人物刻画的形象性。通过这样多次抓关键词质疑示范,学生在无形中慢慢养成了抓关键词质疑的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 培养质疑习惯

吸收传统古典文化的养分,在古代伟大的风范中汲取人生成长的精神价值,丰富个人的思想内涵,在优秀的作品中净化个人情感,提出文学艺术的欣赏品味能力,让诗书文化沉淀于个人修养之中,塑造优美典雅、情感丰富、深沉刚强的个性。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是创新的先导,因此,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1. 养成查阅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加强理解。

2. 养成下批注的习惯。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勾画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

3. 养成做卡片的习惯。读书应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4. 养成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5. 养成交流的习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阅读中相互交流心得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使模糊的问题明晰,触发思想火花。

四、 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课堂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目前,大多数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求同”意识,教师的观点压倒一切,考试答案也是“一家之言”,百家争鸣的局面几乎难以见到,学生极易变成绵羊,这对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精神相当有害。新课改的到来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我们的语文教师不要因循守旧,要敢于打破约束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鼓励、指导、培养学生质疑发问,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喜欢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学生提出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甚至给教师出了难题,教师不应“顾全面子”而避而不答,而且对于这种“钻牛角尖”的学生要当众鼓励,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不是万能的,而是他们学习路上的一些路标,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在课下共同寻求答案。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教师不会因此失去自尊,而只会更加赢得学生的尊敬,而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往往能事半功倍。

质疑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激发兴趣,教给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时,引导学生“敢问”“善问”“好问”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讲述得再透彻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思维。只有学生善于质疑,主动质疑,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作者简介:

郑玲丽,贵州省仁怀市,仁怀市合马中学。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习惯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上课好习惯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好习惯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