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芳
摘 要:提高劳动技术课堂魅力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案例,指出人教版教材中的部分案例在课堂实施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探讨劳动技术课程中案例选择的方向。
关键词:案例 使用价值 课堂魅力
课堂中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对劳动技术学科而言,它需要以案例为依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就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
劳动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领域之一,是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生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目前我校初一年级使用的教材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编写而成。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为营养与烹饪、消费与理财等、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为园林花卉、编制与刺绣等。[1]
1.时效性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合理支配零用钱第三节辨别人民币,教材中是以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为例,但目前我国已经出版了最新版本人民币,因此,本章内容已经不具备时效性。[2]
2.实践操作性难道较大
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营养与烹饪,主要是讲解食物的营养分析和合理安排膳食等,但从课堂实施和教学效果来看,无论从工具、材料的准备、操作的安全性等都给课堂教学实施带来不便。如果一味单一的理论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七年级下册内容以园林花卉为主,在课堂操作性上实施难度也比较高。
3.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烹饪技术基础中讲授如何清洗厨房、厨具的卫生与消毒、择菜、洗菜与切菜、以及炉具的实用等。课堂实施上工具材料的准备难度大,课程内容技术含量不高,内容过于简单。
二、教学案例选择的方向
1.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材料要简便易得,技法要简单易操作,让学生能在课堂时间能完成作品、学有所获。
以《冰皮月饼》为例,学生九月份入学,恰逢中秋时分,这时,学习月饼的文化和制作既符合情景时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探究传统月饼与非传统月饼的差异,从色、香、味、形、器、营养价值等多方面考虑,结合教材中“理财”的知识点,鼓励学生从购买工具到选用食材、制作的配料和操作工序等方面独立思考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爱生活、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素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学习科目的增多会让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对本学科有兴趣,需要教师提高课堂魅力,用课程内容吸引学生。但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欠丰富,因此需要教师谨慎的选择课程案例。
学生在零编织基础时学习盘长结的编织,可能难度系数太高,学生不易接受,容易扼杀学生对结艺学习的热情。但如果从饰品的编织入手,从简单的平结开始学,一堂课下来,学生能编织出一件手工品,这样课堂效果则会完全不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感受中国结艺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法,又能体会中国结运用在生活中,赋予生活美的妙不可言。
同理,初中生完成学习湘绣技法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刺绣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湘绣研究所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中国各大名绣,懂得分辨各大名绣之间的差异,学会鉴赏绣品拙劣程度。在技法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十字绣开始操作。
3.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这个内容能做什么,有什么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从心理上对劳动技术学科的学习呈现一种较轻松的状态。因此,在选择案例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例如,DIY手机壳、手揉纸玫瑰花等,学生通过学习并用心完成作品,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时赠送,他们既开心又自豪,对于老师、父母来说,感恩教育一直在践行。
三、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提高课堂魅力
“三流教学教知识,二流教学教方法,一流教学教素养”。高层次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最迷人的成分,能够沉淀下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初中教学中,很容易将课堂沦落为三流教学,在应试考试大的环境下,分数显得尤为重要,不停的给学生灌输新知识似乎成了很多老师越走越深的死胡同,在一节课上,如果没有不停的讲知识点,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这节课没有上出“效果”与“水平”,在这样的思维循环中,要想上出一流的教学素养,值得每一位老师细细琢磨反思。
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确先进的价值观,这是把握教学内容时应重点考虑到的一个方面,是每一个学科教师的责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用“人”感动学生、教育学生。《魅力课堂》中以图灵一例来列举,让读者既可了解图灵的命运坎坷,又可以理解苹果品牌标志的含义。在这个被苹果电子产品不断更新的时代,记住苹果的创始人的偶像以及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这应该比教师空洞的讲保护人权、反歧视的效果要好的多。案例教学是每一位老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如何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案例记忆深刻,选择案例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劳技教学中,我曾给学生上过一堂美食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制作寿司,如果单纯的讲解寿司的制作方法,无论制作花样再多,也局限在制作这两个字之上,但如果把内容扩充到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与学生探讨寿司的发展史,拓展到林徽因故居、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產的抢夺案例等,我想学生一堂课下来,学到的就绝不仅仅只是会制作寿司,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多的是提高了学生对事物多看、多思、多想的层面。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应该是直接而又深刻的。
劳动技术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培养初中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提高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以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深层次化。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劳动技术教科书湖南教育出版社.
[2]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