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 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

2018-09-05 03:17朱胜利徐培
新闻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党报创新

朱胜利 徐培

【摘 要】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党报典型人物报道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党报要积极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参照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特点,取长补短,探索融合传播,推动自身典型人物报道创新;另一方面,党报要保持应有“定力”,牢牢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主导权,传播主流声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宣传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

典型人物报道能够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题材。多年来,各级党报通过典型人物报道塑造了一批经久流传、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人物。有的典型人物报道跨越时空,引发丰富的文本意义解读,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引导价值取向、推动工作进步的载体。

当前,一方面,中国社会转型,价值观念多元,外部环境复杂,“典型人物引路”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特点不断消解着党报报道的权威性。在此传播环境下,作为党的重要新闻舆论工具的党报,必须正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创新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切实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

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媒体,人都是传播内容的“主角”。新媒体传播亦不例外,典型人物报道也是新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之一。相较于报纸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具有以下特点:

速度更快。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人人都是传播者。典型人物报道者可以是记者,也可以是报道对象身边人,甚至是报道对象本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新闻事实从发生到报道之间的时间差。加上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完全可以实现及时传播,同步传播。

密度更高。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存储空间,信息传播基本不受版面、时段等因素的限制;此外,新媒体可以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报道手段,可以对新闻素材进行多次编辑加工。因此,新媒体可以对典型人物进行高频次报道。

广度更大。新媒体凭借丰富的传播手段、多样的传播渠道和较低的信息传受成本,可以更多维度地报道典型人物,有更广阔的报道空间和广泛的受众。

另外,新媒体的分众性、互动性等传播特点,导致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去权威性。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更依赖于受众的解读。有时,因为报道差错、细节失实等还会引起受众的反感和质疑,引发负面舆论。

二、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对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影响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格局中,新媒体与党报等传统媒体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对党报有直接影响。就典型人物报道而言,新媒体报道一方面影响党报的议程设置、新闻素材选择、受众习惯,为党报典型人物报道设置了许多“门槛”;另一方面又为党报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新视角、新手法等,推动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

影响党报报道方式和效果。在同一典型人物报道上,新媒体往往抢先一步,设置报道议程,呈现“第一印象”,影响舆论的走向;新媒体还通过高频次、宽广度的报道,反复、多维度地报道人物,造成受众的信息接受疲劳,淡化了新闻热点。此外,新媒体相对于党报而言,“把关”不够严,容易导致信息泥沙俱下。从长远看,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特点还培养了受众偏向于通过视听方式接受信息的习惯,不乐于接受文字、图片这样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还强化了受众的自我中心意识,对党报的政治话语体系和单向传播方式更加排斥。

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倒逼党报报道创新。平心而论,新媒体的报道突出“受者中心”,受众接受信息的意愿更高。而如何从“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正是党报报道转型的题中之义。实际上,从近年来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看,党报不仅吸收了新媒体报道“受者中心”的思维、做法,还直接借鉴了新媒体报道手法,如强化报道的画面感、超链接性,运用网络用语等。

三、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势所必然。纵观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变迁,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敬”到“近”。典型人物家国命运、民族情感等政治意义淡化,个人价值、情感等逐渐强化,典型人物形象不再是“神”,而还原为“人”,他们更生活化,既有超越普通人的崇高精神,也表现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报道不再采用單一的宏大叙事模式,转而采用宏大叙事模式与微观叙事模式相结合,强调时新性、接近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

由“全”到“新”。典型人物不再是“高大全”、十全十美,报道也不会全角度展现人物。而是结合报道主旨和受众关注点,选取最有新闻性的视角和材料进行报道。报道突出呈现给受众的是,典型人物与过去同类典型人物相比具有的新特点、新故事、新影响。

由“静”到“动”。典型人物成长有其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有其独特的历程和轨迹。静态报道模式只关注当前人物行为,忽略了其成长过程;动态报道模式不仅关注其当前行为,还关注其成长轨迹,充分挖掘历史和时代影响,挖掘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冲突;把握分寸,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典型,谨慎评价典型的影响。

由“高”到“深”。由于党报的定位,过去报道典型人物往往过分强调其政治意义。现在,典型人物报道从宣传爱党爱国的“大爱”,转向报道爱社会的“普爱”,爱家庭、爱个人的“小爱”。报道思想从“高站位”向“深挖掘”转变,深挖新闻故事细节、深挖典型人物心理,从而引导受众解读出“大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新媒体传播的碎片化、互动性等特点,还增强了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延时性、连续性,党报常常根据受众的反应调整报道的方向,对受众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报道,形成系列报道。

四、融合新媒体的党报典型人物报道

媒介融合理念在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中有所体现。有的报道在采写中借鉴新媒体传播思维,从材料取舍、报道结构安排、语言风格形成等都贴近新媒体传播需要,报道更加短、新、快,更加注重互动性。有的报道则直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如在对典型人物沈浩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党报在报纸刊发人物通讯的同时,还在网站开设专栏进行全方位报道。之后,在重要新闻节点,又通过微博、微信等与受众开展互动,进行连续报道,扩大传播效果。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党报典型人物报道创新是必需,也是必然。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新媒体的传受一体、“自我赋权”等特点,新媒体报道“把关”难,新媒体报道的效果也难以有效把控。因此,党报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必须保持应有的“定力”。在典型人物报道创新时,要坚守自己“党和人民喉舌”的定位,牢牢把握报道主动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传播主流声音,充分发挥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3]张萍.新媒体语境下典型人物报道的转型逻辑[J].青年记者,2013(11).

[4]王志.新媒体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宣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2).

[5]许向东,郭萌萌.新媒体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报道策略——以周炳耀先进事迹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12).

(作者单位:朱胜利,安徽日报政治新闻中心;徐培,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媒体传播党报创新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采编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新媒体信息筛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