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及实现路径

2018-09-05 12:24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纺织文化遗产

常 沛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及实现路径

常 沛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牢牢把握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立足点,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找到民族文化的根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世代积累的厚重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搭载平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中的普及、认同和践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耦合效应中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所以,科学整合文化语义、载体创新、方向引领、审美意识提升等多重功能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挖掘的基本目标。而在实现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需要遵循“由表及里、从古至今、以物到人”的基本走向,不仅能够实现中国价值观念的有效传递,还有助于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牢牢把握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立足点,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找到民族文化的根基。[1]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追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源头和民族文化底蕴,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为“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各时期、各地区的的传统文化积淀,彰显了各种价值理想、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所特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感的传递通道和平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中的普及、认同和践行。

包含门类最多、涵盖面最广且品种丰富的遍布全国各大民族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有80多种,形态各异,绣活、布贴,挑花、西兰卡普等民间纺织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图案优美,色彩斑斓,主要体现在各种纺、染、织、绣等传统工艺和各种民族服装服饰也是当下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纺织消费品的材料和重要装饰来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传递途径和平台。其中所抒发的爱国情怀,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愿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期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中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共处的图景;甘于奉献、尽忠职守、向上向善的不朽品质等寓意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养分。如何挖掘各地区、各种形式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深厚精神品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历史厚重感、人们的强烈认同感和多元化的实现路径,是解决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率和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过程中当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双向互动: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耦合效应的发挥

任何一种文化和价值观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意识形态性。就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它是凭借图案、故事、色彩等有形载体或组合来传神表达人们的价值追求、道德理想或生活向往,其中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所以,从此意义上看,耦合效应在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存在的。耦合效应(Coupling Induction),也被称为互动效应,一般指的是两个事物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此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合力或增力的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在核心价值观念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遗产文化就是传承核心价值观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各种类的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并为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工作保驾护航。所以,找准两者间准确联系和内在关联是发挥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耦合效应的关键。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引领功能发挥的角度看,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一方面,各地区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着华夏先民特有的精神品质、思维方式和社会习惯,体现了朴实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各地人民劳动、生产与智慧的结晶,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以荆沙地区的汉绣为例,汉绣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花卉植物性图案,如莲、兰、菊、桃等;动物性图案,如狮、龙、鹊、鸽、鲤鱼等;文字性图案,如福、禄、寿、喜和吉祥如意等;还有如几何、器物、人物、建筑等其他类别的图案。几乎每一种纹样都有自己所蕴含的寓意,而图案的寓意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这些图案中,虽然有的是表现封建的伦理次序关系和宗教祭祀活动的内容,但大部分图案反映的是一种祈福纳吉心理,是人们崇尚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表现。

图1 黄梅挑花种类、图案及寓意

(资料来源:武汉纺织大学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另一方面,在产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市场前景下,有些背离和抛弃了其中的文化意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产品被推广到市场,其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主流价值未能被表达出来。而一般认为,社会的主流和核心价值观念是一定文化的表现。社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文化性质和走向。所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特质、文化方向、文化选择。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传承中,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引领,引导在挖掘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对传统文化中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相关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中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多重整合: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挖掘的基本目标

基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效应,我们应该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功能进行发掘和整合。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能够丰富其传统文化语义、创新传播载体、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产业发展走向、在文化冲突中提升人们审美意识等功能。所以,不断挖掘和提炼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各项功能,科学且合理地整合多重功能,使之相互耦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好的发挥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的作用是发挥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价值的基本目标。[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语义丰富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部活的民族教科书,它鲜活地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塑造着华夏民族的传奇与骄傲,是促进民族奋进的生命动力和精神依托,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4]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要素能够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注重挖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需要来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的精神基因和文化链接。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体现了和概括了劳动人民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风俗习惯、审美价值、是艺术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精髓。它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滋长着中华价值观念中仁爱、和谐、爱民、诚信、正义、大同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追求。在黄梅挑花中,有大量的图案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选中的文字一般都是极富民族价值观意蕴的民间谚语、昔时贤文、古诗词、吉祥用语、对联、歌词等,可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文化性、普遍性、实用性、沟通性、审美性等特点于一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还抒发和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这既是思想文化的特有品质,也是人民群众丰富的创造力体现,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核的文化源泉,它们提升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载体创新功能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中,能够承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和思想,能够为传播和教育主体所用的,促进传受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传统载体如语言、文字、会议、谈心、理论学习、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生动化、生活化地将价值观念进行有效传递。针对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5]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辟了新的载体和途径。它不仅可以通过文化遗产本身将其中的文化价值意蕴展示出来,还可以在传承中体现在与人民社会密切的家居用品(床帷、床单、门帘)和服装服饰中,有效传递中国价值观念。因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融图案、色彩、故事、织法技艺等于一体的,也为人们居家生活、艺术创作、观念表达和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所以,通过容易与人民生活贴近和联系的纺织产品,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因素表现其中,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提升人们的精神交往境界和审美意识,增进文化认同和达成价值共识,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文化魅力,了解传统价值观念的思想发展的轨迹,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的参与意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引领功能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要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背景下,纺织行业发展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汲取营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和发展走向,提升纺织行业发展的文化品质,提升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能够在传统与现代观念中,在中西方文化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与交锋中找准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观念的正确走向,以饱含精神品质的产品和正能量的声音向世界传递中国观念、讲述中国故事。同时,这也是纺织行业在现代产业升级的趋势下实现传承民族工艺,民族品牌复兴,走入国际舞台,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极好途径。

(四)传统与现代观念中人的审美意识提升功能

蕴含在传统纺织品中的审美意境是人们感受世界、认知世界和表达世界的很好的载体。以汉绣为例,其中暗含的“满”是人们的日常美满生活的写真,蕴含着人们的审美情感,营造着一种欢庆、愉快、如意的气氛。而其中的“俗”的则是用来满足不同欣赏趣味、不同阶层老百姓的审美需求。而“朴”即意味着拙朴,这一审美特征也表达着人们对淳朴生活和和谐社会的向往。这些向往和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审美意识在民族观念和社会思维上的一种体现。它们不仅一脉相承,代代生息,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传统和现代的观念的冲突和激荡中也在不断发挥着提升人们思想水平、道德情操和认知水平的作用和价值。这种审美意识的提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和人格的养成,它让人领悟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尊严和品德、什么是善良……引导人们端正人生态度和明确人生方向,调动人们的高尚情怀,完善人格,启迪智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凶猛袭来之势,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艺术风潮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传统文化和时尚前沿中发生着变化,甚至是冲突。如何坚守中国的价值观念,美育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中,处处体现着是否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否有稳固的审美意识,能否坚守价值理想等。

三、由表及里、从古至今、以物到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的基本走向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现的过程是从对“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象研究到文化意蕴及传承的深入研究为出发点,通过符合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纺织品作为沟通桥梁,实现“古”与“今”的融合,而最终的落脚点则是对“人”的培养,让他们成为传承承载传统文化和中国价值观念的坚定传播者。

(一)由表及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的挖掘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保存、流传下来大量的图案纹样(花卉植物性图案,如牡丹、石榴、灵芝以及梅兰菊等;动物性图案,如鸳鸯、龙、凤、麒麟、蝙蝠、鱼等;文字性图案,如福、禄、寿、喜和吉祥如意等;其他类别,如几何、器物、人物、建筑等),工法、技艺,包括了家居用品、服装服饰(戏衣、宗绣饰品、民俗及生活绣品、传世绣品)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中,是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挖掘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就是要通过纺织类非文化遗产这部老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的表象,深刻地从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伦理道德、婚俗家风、生活理想、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优秀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增添一份历史厚重感。

(二)从古至今——符合传统与当代价值观念的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吸收东西南北地域的艺术特色,独创中的个性,深受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取材广泛,古朴典雅;承载文化,寄寓理想。要在古朴的文化理念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就需要“古”为“今”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古今价值观念通过与人民群众社会密切相关的纺织产品联系起来。尤其是随着生产力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民间工艺不断普及,刺绣等装饰或物品不再而达官贵人们所独享,而逐渐出现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所以,既涵盖传统文化,又反映当代价值观念的纺织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在满足人们对纺织服装产品的物质需求的同时,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实现人们精神交往的价值,有效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物到人——文化传播与价值引领导向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设计

推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是纺织人才的培养。物质资源或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最终目标,任何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发展。在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我国纺织行业的步伐需要培育纺织人才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工匠精神。[7]文化传承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而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艺、工、科、贸四个面向,传统纺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应成为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融入课堂教学,在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中观照文化传播导向,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引导他们在专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觉成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1] 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 /c_119499523.htm.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2003.

[3] 安妮,陈雁,毋岚萍.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J].丝绸,2015,(10).

[4] 李博豪,孟秋莉.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2,(8).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教材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7.

[6] 刘倩,何平.“非遗”传承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诉求[J].民族艺术研究,2016,(9).

[7] 程莉.非遗教育在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实践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

The Dissemination Func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ANG Pei

(Marx Schoo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In the major reports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fostering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ust be firmly held to hold the foothold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made to fi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abor and wisdom of the labor people in our country. It has condensed the heavy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has been accumulated for generations. It has a unique cultural platfor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opulariz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eople. There is a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extile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the multiple functions, such as scientific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semantics, carrier innovation, direction guidance, and aesthetic awareness raising, are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the exca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extile.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basic trend of "from the table to the inside, from the ancient to the present, from things to the man" should be followed.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values, but also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aining goal of talent.

textil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spread

常沛(1981-),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BKJGLX112);武汉纺织大学教研项目(2017JY034);武汉纺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2018).

G642

A

2095-414X(2018)04-0047-05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纺织文化遗产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