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主要指发病于面部三叉神经区域中的短暂性、反复发作性剧痛,该病在成年和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1]。三叉神经分支中上颌神经痛发病率最高,其主要治疗措施为温控射频热凝术[2]。以往多经Hartel前入路穿刺卵圆孔实施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但该穿刺部位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定位困难,需多次调整针尖位置,且热凝时易损伤上下颌神经[3-4]。而侧方入路穿刺圆孔外口实施温控射频热凝术是一种改良措施,本研究选取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现对二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72例。纳入标准:1)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继发性上颌神经痛;2)经药物治疗未取得显著疗效,或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3)具有自主意识,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肺、心、肾等重要脏器合并功能障碍或衰竭者;2)合并脑部疾病者;3)依从性差,无法顺利配合治疗及随访者。
根据术式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61.51±7.57)岁;研究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平均(61.47±7.61)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组采用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平卧位,行颅底CT扫描(层距2.0 mm),将圆孔外口作穿刺靶点,自皮侧方入路进针;穿刺针准确穿至圆孔外口后,病患上颌神经支配区有电击样刺痛,置入射频电极测试,感觉测试电压设为0.1 V、频率为50.0 Hz,诱发疼痛范围及性质同术前,运动测试电压设为0.5 V、频率2.0 Hz时,无下颌支支配区跳动及眼部不适;经穿刺针注射0.4 mL 2.0%利多卡因,1.0 min后启动射频热凝模式,参数设为72 ℃ 75 s,治疗3个周期。
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平卧位,建立鼻咽通气道给予吸氧(2.0 L·min-1),实施半冠状位CT扫描(层厚2.0 mm),定位卵圆孔,以Hartel前入路法进行穿刺,针尖至卵圆孔时静脉注射0.2~0.5 mg阿托品,进入卵圆孔约3.0~5.0 mm时撤出针芯,有脑脊液外流,置入射频电极测试,感觉测试电压设为0.1 V、频率为50.0 Hz时,复制原有疼痛,运动测试电压设为0.5 V、频率为2.0 Hz时,无下颌支支配区跳动及眼部不适时给予充足氧气,静脉推注1.0~1.5 mg·kg-1丙泊酚,病患意识消失后射频热凝(72 ℃ 75 s)治疗3个周期。
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定,10分表示最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痛[5]。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比36.12%,χ2=10.190、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33%(3/3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是发病于面部的刺激性疼痛疾病,一般为短暂性、单侧、严重疼痛,多分布于上牙及鼻旁[6-7]。射频热凝技术的研发应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风险小及可重复治疗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或难以耐受手术的年老体弱患者。射频热凝技术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射频电流将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纤维加热至70.0~75.0 ℃,引起蛋白质凝固变性,由于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纤维可耐受较高温度,因此可实现保留触觉消除疼痛目的[8-9]。
临床多借助影像学辅助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实施射频热凝治疗,但该穿刺路径需深入颅内方可到达靶点处,调整穿刺针位置时极易对面部血管和三叉神经Ⅰ支与Ⅲ支造成损伤,引发严重并发症,对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依据三叉神经上颌支走向特征,临床医学研究出了经圆孔外口实施射频热凝术[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圆孔外口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其缓解疼痛效果与经卵圆孔实施射频热凝术相当。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圆孔外口实施射频热凝术不仅能取得显著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优于经卵圆孔实施射频热凝术。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经圆孔外口实施穿刺是把射频热凝靶点自颅内半月神经节转向颅外上颌神经干,使颅内操作转化为颅外操作,大大降低了热凝操作及射频穿刺针损伤三叉神经Ⅰ支与Ⅲ支及面部血管的风险。
由并发症发生情况看,对照组出现头痛、呕吐、恶心患者明显多于研究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经卵圆孔穿刺进行射频治疗可产生强烈疼痛感,需经全身麻醉辅助完成,因此易引发呕吐、恶心、头痛等发生率。而经圆孔外口穿刺实施射频热凝治疗仅需辅助局部麻醉便可完成,能有效避免术后头痛、恶心发生。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种治疗措施均可减少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远期疾病复发情况,改善预后。此外,复发患者可再次实施射频治疗,但经卵圆孔穿刺术式会增加颅内穿刺风险,而经圆孔外口术式穿刺针尖时无需进入颅内,可降低穿刺损伤风险,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均可取得显著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但经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