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墨到INK

2018-09-05 02:26田萌TianMeng
当代美术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代性水墨中国画

田萌 Tian Meng

田萌

水墨具有双重的指向:其一是与传统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其二是建立一种与油画相呼应的材料化叙事。这两方面可谓是既矛盾又统一。当代的艺术家与理论家们试图参照西方现代艺术的方式来改造中国画,以赋予中国画的现代性……

韩晶

“历史拒绝逝去”展览呈现了30件绘画、雕塑、素描作品,以及未经专业培训的当代非洲裔美国艺术家们的作品。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具有媒介与技术手段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和重复利用的材料,彰显创作者的文化与审美亲切感。而作品的主题同样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们深深根植于个人的历史与经验、区域身份认同……

朗尼·霍利(Lonnie Holley)非洲面具汽车轮胎、焊工面具、电源插座、电线、门锁、蕾丝布料90.8cm×77.5cm×23.5cm2003大都会美术馆,心灵成长基金会的礼物,来自威廉·S.阿尼特(William S. Arnett)的收藏,2014© 2018 Lonnie Holley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冯斌2016- 5丙烯、亚麻布136cm×100cm2016

2仇德树裂变—山水聚彩系列3宣纸、丙烯色、画布122cm×244cm2013

2017年11月,麓山美术馆举办了“并非水墨的十种可能”展览。此次展览展出了仇德树、谷文达、李津、张羽、王天德、刘庆和、冯斌、蔡广斌、武艺、魏青吉这十位在水墨领域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这是在中国语境中对当代水墨的十个个案的研究与呈现,并由此讨论当代水墨的新可能。在这里,“并非水墨”构成了“水墨”的外延。“INK.ZeitgenössischeTuschemalereiaus China”(INK.中国当代水墨)是在“并非水墨的十种可能”基础上,赴德国格平根美术馆的巡回展览(由于特殊原因,谷文达作品未赴德展出)。

水墨作为一种讨论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实践方式,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都具有重要意义。李小山在1985年关于中国画的穷途末路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从根本上促进了人们对中国画的现代性思考与实践。水墨作为一个独立概念的出现与此背景有关。水墨具有双重的指向:其一是与传统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其二是建立一种与油画相呼应的材料化叙事。这两方面可谓是既矛盾又统一。当代的艺术家与理论家们试图参照西方现代艺术的方式来改造中国画,以赋予中国画的现代性。关于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线性叙事由此建立起来,传统与现代之间构成断裂的关系。

今天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水墨的各种实践或概念,如现代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都市水墨等都是沿着这条改造的路线而展开的,这一切都是以反思与批判传统为基点。与其同时的很多艺术思潮一样,现代与后现代的理论被引入与讨论几乎是同步的。除了在语言与形式上的改造之外,挪用与讽喻的方式也常见于艺术家的创作中。因此,水墨向当代的转向也是自然而然的。短短时间内,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思潮涌入中国,并被广泛接受。客观地说,这种思潮的确带来中国画的更新,水墨作为一个概念不仅在国内被承认,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被关注。最初,保守的人多不承认水墨这一概念,但是现在,很多从事非常传统绘画的画家们也常常称自己为水墨画家。而INK在国际的语境中,也具有了一种特定的指向,即中国水墨。

3武艺春之五纸本水墨45cm×35cm2017

德国格平根美术馆馆长沃那·迈耶(Werner Meyer)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最近几十年艺术的变化,并从此次展览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区别中看到了水墨的多元之路。我们知道,多元化是当今文化与艺术存在的方式。只不过,对很多对中国尚不了解的人而言,中国艺术的这种多元性是被看见的。在展览传播上,沃那·迈耶做了两点策略上的处理:第一,虽然他看到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多元化存在,但是在展览的命名上,他依然采取了INK这一英文词汇。这一命名能唤起西方人对中国水墨画的总体性想象;第二是他向媒体与公众导览时采取了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叙事逻辑。他清楚,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没有历史背景的前提下理解中国当代水墨显然是困难的。于是,他的导览总是先从王天德的作品开始,继而是仇德树的作品,然后再走向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是因为王天德的作品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本形态,而仇德树的作品则以一种裂变的方式改变着传统。对于德国观众来说,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当代这一叙事方式是不难理解的。

从水墨到INK,这不只是一个概念的两种文字不同的表述方式,更重要的是展示与讨论的语境所发生的变化。虽然是同样的作品,却因语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结果。某种意义上,“并非水墨的十种可能”是在一个开放的全球语境中讨论水墨可延伸的空间,而INK由于展示空间语境的变化,水墨首先会被作为一个全球化中的地方整体而被认知。正是因此,沃那·迈耶所采取的策略是成功的:Instgram社交平台上的定向推广服务,即定向向斯图加特地区(格平根市邻近斯图加特)的10000个相关艺术人士推送展览讯息。数据统计显示,自2018年3月1日—3月30日,有35612人感兴趣并分享了该展览讯息,最终传播率为356.12%。德语区(德国、奥地利、瑞士)重要的业内大报《Zeitkunst》四月版中更是将该展览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用两个整版对展览进行深度报道。艺术杂志《Kunsttermine》也是给予长达十个页面的深入报道。除此之外,巴登符腾堡州周报、格平根市当地报纸都给予展览以重要的版面……

我们知道,水墨起初是有关中国画的现代性。中国当代艺术放置全球化语境,或者跨文化语境时常常会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普遍性与地方性、话语权与身份认同等。这些问题在1990年代后期与20世纪初的前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并且成为国内批评的热点。水墨也无法避免这一新的问题,或者说,水墨比其他类型的当代艺术更容易遭遇这类问题。我们承认,这些问题常常是显而易见,且有可能无法获得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从传统到现代的问题,而是极为错综复杂的问题。条件在变化,问题也在变化。当然,水墨问题也不是静止不变。从水墨到INK,这不是为源自于内部的实践寻找一种外部认定的方式,而是在变化的条件中直面问题,并积极寻求由内而外的对话方式。问题常常就是在对话中获得解决方案并达成和解的。就此而言,“INK”展览就是这样一次积极寻求对话的方式,这也是此次展览最为重要的意义。

4王天德后山图No.3宣纸、墨、火焰、拓片218.5cm×84cm2017

猜你喜欢
现代性水墨中国画
中国画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水墨
浅空间的现代性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