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
【摘 要】历史是初中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它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让人们以史为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改变教学的灌输形式,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热情,就必须走出死读书的教学误区,让学生理解历史,掌握历史的核心,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理解;中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76-01
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效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点。传统的历史教学都是以课本为基础,按部就班的实施授课,学生学习也是死读书,反复记忆历史时间、事件、人物、结果等内容,忽视了历史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学也变得没有核心。针对这样的现象,历史教学要从理解出发,抓住最本质的核心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授课,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核心能力是核心素养之核心
历史教学的核心不是让学生背诵课本,死记硬背时间点和与事件有关的知识,而是让中学生理解历史对自身发展的意义,能够将学到的东西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面对生活和各种困难,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能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只有养成学生的好习惯,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要走出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授课,让他们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分阶段的来学习,掌握历史中的优秀文化,理解“仁义礼智信”的内涵[1]。
二、历史理解是核心能力之核心
众所周知,学习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式解答问题。在学习中也不仅要学习史料,还要理解歷史和解释历史,可以说历史理解是核心能力之核心。但是,在传统思想的制约下,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成绩,基本上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教学,扩展学生的眼界,让历史学习有所依托。
所谓“读史明智”,强调的就是历史的理解力。它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把握、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等。这些能力,将会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只有理解才能使课程知识与学生的人生历程和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只有客观对待历史人物,才能客观对待身边的人。因此,历史理解直接关乎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对于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都非常重要[2]。
三、利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课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历史设计的参考知识。要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历史课程,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抓住教学的重点,通过突破关键性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理解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夏商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对相应的礼仪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核心内容,从解读文本出发,介绍西周的社会环境和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接着再对文本进行解读,明确分封的目的、依据、对象、权利、作用、义务等等。具体而言,在实际利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理解核心素养的时候要承接好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自我分析。在最后的总结阶段要指出这种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亲观念、家国情怀就是一种以血缘和地域为纽带的文化。这正是传统文化的“根”,也是历史教育的“魂”,是“核心之核心”[3]。
“完整地理解学习,唤起人们不断高涨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是建设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不二法门”[4]。通过核心的教学,也能够走出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并扩展他们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郑艳.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4).
[2]卢慧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探微——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4).
[3]赵玉杰,张海玲.从高考试题导向看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以2016年江西考生答卷为例[J].江西教育,2016(29).
[4]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2016(05).